姚傳娟
(中共淮北市委黨校,安徽 淮北 235000)
新常態下淮北市轉型發展問題研究*
姚傳娟
(中共淮北市委黨校,安徽 淮北 235000)
新常態下,城市該如何轉型發展?這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淮北市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增長出現乏力,社會發展中也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困難,包括煤炭價格的下跌、煤炭行業占比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社會民生問題嚴峻等等,使得淮北市的整體經濟發展處于非常困難的階段。因此,對于淮北市來說轉型發展問題顯得更為迫切。
新常態;淮北;轉型發展;城市轉型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轉型發展是“新常態”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淮北市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早在1995年淮北市第四次黨代會就曾提出:由能源型城市向多功能城市轉變。2008年開始,淮北市加快城市轉型步伐,著力調整產業結構。2009年初科學確定城市轉型的“六大路徑”,2009年至今,是我市全面實施城市轉型時期。目前,淮北市經濟增長勢頭放緩,經濟轉型提質壓力增大,轉型之路任重道遠。淮北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只有主動適應新常態、謀求新出路,才能更好地推動精致淮北的建設,經濟發展也才能具有無限生機。本文數據來源為淮北市民政局網絡。
2012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需求不振,煤價步入下行區間,致使淮北市經濟發展陷入困境。2015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7%,總量居全省第12位,增速居全省第15位,但較上年同期后移11個位次。上半年全市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59.1元,同比增長6.4%,增速自2014年2月份以來首次實現增長,居全省第10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淮北市整體經濟較為困難。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北的資源經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1.1 部分干部群眾對市情了解不足,危機意識淡薄
淮北市是一座煤炭資源型城市,建市50多年來,依靠煤炭,淮北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經過幾十年的開采,淮北市的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再加上近年來煤炭市場的不景氣,淮北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在當前轉型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淮北市仍舊有部分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沒有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城市轉型的決策上來,依舊認為淮北的經濟發展就是要依靠煤炭來實現。另外,部分干部群眾沒有認清當前所處的新常態的形勢,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夠了解,尤其是近幾年淮北的經濟發展情況(2012—2015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及全省排名,如表1所示,也沒有意識到淮北的經濟社會發展是與我們每一位淮北人民息息相關的,一味地安于現狀,危機意識十分淡薄。

表1 2012—2015年上半年淮北經濟發展情況
1.2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亟待解決的問題
1.2.1 農業產業優而不強
一方面,淮北市農業產業絕大部分都是傳統農業,而且傳統農產品檔次偏低,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發展緩慢。目前,該市農產品加工主要以生產面粉、食用油、生豬家禽肉制品的初級加工等為主,科技含量低,產品競爭力不強,同時食品精深加工制造占比也較小。另一方面,淮北市現代農業發展嚴重滯后,對現代農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已經建成的相關現代農業示范園沒有起到帶動作用,沒有形成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
1.2.2 工業產業仍然難于擺脫資源性依賴
2014年,三種產業結構比例為8.0∶66.6∶25.4,二產比重依然較大,工業行業獨大的特點十分凸顯。分行業來看,煤炭產業(含煤炭、電力、煤化工)所占比例依然較大。2014年煤炭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總量的36%。2015年上半年煤炭行業完成增加值63.3億元,同比下降7.9%;電力行業完成增加值10.4億元,同比下降5.5%;煤化工行業完成增加值2.7億元,同比下降12.5%。煤炭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31%。同時,產品仍然具有低級化、低端化特征,煤化工因創新能力不強、招商引資困難等原因,產業鏈條延伸不足。2015年上半年機械制造、食品工業、紡織服裝和建材行業分別完成增加值52.5億、37.2億、11.6億和20.2億,同比增長2.3%、10.4%、2.3%和7.5%(表2)。其中食品工業和建材行業增幅較大,發展較快,但規模仍然偏小,層次偏低,科技創新能力較弱。食品工業加工產品多在初級階段,如農產品以加工面粉為主,生產制作中缺少創新和規模化生產,肉制品還停留在分割和屠宰階段;建材產品以中低檔水泥為主,高檔產品少。機械制造和紡織服裝產業增幅較小,而且機械制造創新能力弱,有科技項目的企業覆蓋面依然較小,發展不均衡,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企業共203家,而汽車制造業、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子信息設備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制造業企業17家,占比僅7.7%;裝備技術落后,缺乏核心技術,更無生產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企業。紡織服裝產品單一、類型單一、檔次低。

表2 2015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產業增加值及增減幅
1.2.3 服務業比重偏低,發展相對滯后
一是比重偏低。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例為25.4%,而安徽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4.8%,相差9.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6位。2015年一季度,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5位。二是傳統服務業占比較大,且規模小、檔次低、不規范、較分散。201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1.3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43.29%。該市的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規模小、層次低,主要集中在傳統小商品銷售、餐飲服務等。三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缺少大型城市綜合體、電子商務剛起步、中介服務少且不發達、現代物流業沒有形成規模、企業附屬三產基本空白等。房地產方面,2014年由于商業銀行信貸收緊,全市房地產市場供大于求,市場信心不足等原因,我市房地產業整體發展呈下行趨勢,房屋銷售下降幅度增大。2014年全市商品房累計銷售120.7萬m2,同比下降23.7%。2015年一季度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1億元,占服務業比重達8.3%。
1.3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緩慢,無新的產業支撐點
2015年一季度全市13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現產值86.2億元,同比增長1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全省第9位。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78.3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位居全省第13位。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規模小,多以中小企業為主(90%是小型企業),行業內缺少領軍企業。2015年1—5月份,平均單個企業產值10 722萬元,比全省戰略產業單個企業平均產值低2 507萬元,比合肥市低13 850萬元。由于全市財力有限,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企業的支持較弱;在建和當前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項目較少,使得依靠新投產項目形成新的增長點出現了斷檔期。
1.4 民營經濟實力不強
一是民營經濟占全市GDP比重較低。2015年上半年,全市726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60.9億元,2014年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350億元,僅相當于合肥市的11%,在全省16個市中居末位。2014年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為47%,僅高于淮南市,居全省第15位。二是結構層次不高。我市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建筑業等。三是市場競爭力不強。淮北市民營經濟主要是由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組成,在資金、技術開發和創新方面能力較弱,企業發展相對緩慢,市場拓展能力弱,缺乏競爭力。
面對宏觀形勢的深刻變化,淮北的轉型發展更為迫切、更加艱難。新常態下,淮北更加需要積極應對新常態,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城市轉型發展。
2.1 全市干部群眾要充分了解市情,增強危機意識
淮北每一位干部群眾都應該關心、關注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要把思想認識自覺地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上來,要從依賴煤炭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要了解市情,了解當前淮北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事關每一位淮北人的未來。因此,淮北全體干部群眾都要增強危機意識。要轉變思想觀念,打破傳統思維定式,用創新的思維去謀劃發展,用開拓的意識抓好發展,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全球化的眼光看待淮北轉型發展問題,使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的要求,更好地為淮北的轉型發展服務。
2.2 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2.2.1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一是對初級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推動由初級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鏈條式、寬領域、高標準跨越,提高產品附加值。二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優化發展種植業,可以適當調減糧食生產,積極擴大果菜菌、五早作物、中藥材、苗木花卉等特色農產品種植;提升健康養殖業,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推進養殖業規模化飼養和結構升級;推進綠色生態農業,推廣生物農藥、綠色飼料、生態化養殖等綠色生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提升現代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2.2.2 優化調整工業結構
一是繼續做大做強煤電、煤化工產業。發揮煤炭資源優勢,壯大電力產業。積極推動現有和備建電力項目建設,徹底改變“多煤少電”的局面,加快新增大容量輸變電線路建設,提升火電基地輸送能力,積極探索電量轉化方式,研究直供電實現方式,推動高水平、高質量、高載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拉長煤、焦、化工產品產業鏈,增加煤炭附加值。依托臨渙煤化工基地,加大招商力度,完善甲醇下游產業鏈,重點發展以特種橡膠、特種纖維為主導的高端合成材料,打造安徽省先進合成材料產業基地。綜合循環利用臨渙工業園的焦爐氣、粗苯、焦油等焦化副產品,實現效益最大化。吸引戰略投資者參與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培育煤化工合成材料龍頭企業,開展煤基新材料等項目建設,積極承接長三角化工及關聯產業轉移。二是提升壯大非煤優勢產業。我市機械制造、食品工業、紡織服裝和建材行業這幾大主導產業已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和規模,應進一步提升壯大。運用“互聯網+”,和機械制造行業相融合,實現從“機械制造”到“機械智造”的轉變,發展自動化、電子化成套設備和高端裝備制造,推動制造業逐漸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食品工業重點要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延伸加工產業鏈條上做文章,大力推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制造,提升層次,發展高端食品制造產業,引入培育大型優質的食品龍頭企業。紡織服裝產業實現產品向多品種、多類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越,構建紡織—印染—服裝產業鏈,打造輻射華東地區的紡織服裝工業基地;新型建材業圍繞水泥、陶瓷、鋁型建材、新型墻體材料等為發展重點,提升產品檔次,建設綠色建材基地;依托華潤“三九”品牌,加大生物醫藥行業投入,提高醫藥產品附加值及經濟效益,延長產業鏈,打造具有淮北特色的醫藥品牌;培育壯大生物質能源開發、太陽能開發等新能源產業。
2.2.3 加快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
一是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進一步規范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運用現代服務技術和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支持商業老字號和服務名牌企業的發展,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全面提高餐飲、住宿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二是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要加快培育現代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高端會展、創意產業、城市綜合體等現代服務業。
2.3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產業支撐點
依托我市向省政府申報的安徽省電子信息、新型煤化工、鋁基新材料、綠色食品、高端礦山成套裝備制造和高端裝備制造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加快發展智能終端市場配件、光電產品配件和數據存儲及服務,鋁合金擠壓型材、再生鋁鑄造,糧油加工、休閑食品、肉食品等深加工配套產業,節能環保裝備、汽摩零部件加工制造產業等,將這六大基地打造成專精特新產業園區。同時,加大政府對戰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在建和當前投產戰新產業項目快速發展;加大招商引資、科技投入和創新驅動的力度,引入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發展高端新材料碳纖維,新能源汽車配件、新能源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產業支撐點。此外,大力發展“互聯網+”,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
2.4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的發展應站在戰略的高度進行謀劃,降門檻、搭平臺、強服務,在推動轉型發展中做大做強民營經濟。一是拓寬民營經濟發展領域。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的經營范圍,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積極引導民營經濟圍繞我市六大主導產業投資興辦企業,引導民營經濟進入文化、體育、衛生和中介服務等領域開展經營活動。二是積極打造民營強企。加大民營經濟領域的重大項目引進、建設和開發力度,對重點企業重點扶持,以及培育和扶持已形成規模、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同時,實行品牌戰略,引導民營企業,加速品牌聚集和資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大企業。三是提高民營企業綜合競爭力。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利用信息化和先進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加大新產品研制開發力度,努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淮北市統計局網站http://www.hbtj.gov.cn/.
[2]閆文靜,秦邦,石會娟.經濟新常態下新興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探索[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3):64.
[3]費蕙蓉,楊以謙,姚傳娟.資源枯竭型城市淮北的轉型發展研究[J].理論建設.2013(4):68-69.
[4]薛毅.中國資源型城市特征論析——以煤礦城市為中心[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3):67-68.
[5]栗繼祖,魏曉昕.經濟新常態下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4(11):77-7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aibei City under the New Normal
YAO Chuan-juan
(Huaibei Municipal Party School,Huaibei,Anhui 235000)
Under the new normal,how do the city conduct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The current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enlarge,Huaibei city as a resource exhausted city appears weak economic growth,which reflects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including the coal industry overcapacity,prices fell,a relatively large rate of coal industry,the slow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social livelihood issues are grim etc,which makes the overall economy in Huaibei to be very difficult stage.Therefore,the problem for Huaibei cit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more urgent.
new normal;Huaibei;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127.54
A
1673-1891(2015)04-0078-04
2015-09-08
2015年淮北市委黨校重點課題(項目編號:HBDXKT201507)。
姚傳娟(1983-),安徽懷遠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