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仕英,敬斯斯
(西昌學院 文化傳媒與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西昌 615022)
大學生對同性戀態度的調查研究*
邊仕英,敬斯斯
(西昌學院 文化傳媒與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西昌 615022)
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隨機抽取的320名西昌學院大學生,主要探討性別、生源地、年級、民族、宗教信仰、對性的態度同性性交方式、對傳統道德的態度等因素對同性戀態度的影響,結果顯示:①不同性別的被試的得分差異顯著,男性對同性戀的態度更為消極;②相對于農村被試,城鎮的被試更容易接受同性戀;③對性的態度、同性性交方式、對傳統道德的態度等因素對同性戀的態度也有一定的影響。
大學生;同性戀;態度;調查
“同性戀”(homosexuality)這個詞是德國醫生Benkert在1869年最早命名的,是指對異性沒有性反應,對同性有性吸引力并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在中國,同性戀又稱為同志,英語中用gay來稱呼男同性戀,Lesbian稱呼女同性戀。
同性戀現在已成為不能忽視的群體。根據2004年全球艾滋病報告顯示:在性活躍期的中國男同性戀約占男性的2%~4%,估算中國500~1 000萬男同性戀者,還有專家認為因為同性戀群體的隱蔽性,這個群體的人數在5 000萬左右,李銀河教授也根據一些調查認為我國人口的3%~4%是同性戀者(含男、女性)[1]。
而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容易患焦慮和抑郁障礙,在他們中實施過自殺行為的有13.7%,自殺未遂可達33%,長期以來處于被冷落或歧視地位的同性戀者,大多生活在恐懼和愧疚之中[2],所以提高大眾對同性戀的認知度,讓大眾認可同性戀這個群體迫在眉睫。
關于同性戀的研究,我國以前主要關注點是在同性戀的成因、發展、歷史等方面,而同性戀的態度研究是近幾年才開始被重視并取得一定進展。這是同性戀研究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汪亮,田喚、馬紹斌等人在對同性戀的態度的相關論文中都得出了大眾對同性戀并不陌生,并且女性比男性對同性戀的態度更為積極的結論;傅曉龍還發現了不同專業、性別、成長環境對同性戀的態度有顯著的影響;岑國楨對大學生和研究生進行研究,得出高學歷者對同性戀的態度較為寬容和理解;劉燊對某高校大一到大四的學生進行研究,得出對同性戀的態度年級差異不顯著[1]。
西昌學院地處西南邊陲的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西昌的經濟、文化較內地發達地區有較大差異。此次選取西昌學院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進行調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民族地區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度和接納度,從而提出對同性戀態度改變的建議,為同性戀者的生存環境的改變做出努力。
本論文以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應用心理學研究項目“涼山州同性戀性心理現狀調查研究(CSXL-132013)”課題為依托而開展。
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的西昌學院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315份,其中有效問卷283份。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選取呂少博的“師范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及態度改變研究”中的同性戀態度問卷,對西昌學院隨機抽取的3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有效問卷的數據使用SPSS進行分析。
該問卷主要分為2個維度,即對男同性戀的態度與對女同性戀的態度,得分越高,對同性戀的態度越消極。由相關領域專家對題目進行評定,有較高的內容效度,在本次研究中其α系數為0.93[3]。
本次研究共283份有效問卷,其中女性155份,男性128份;文史類126份,理工類157份;大一80份,大二54份,大三95份,大四54份;農村188份,城鎮95份;漢族176份,彝族94份,其它少數民族13份;有宗教信仰的82份,無宗教信仰的201份;男性化135份,女性化93份,雙性化45份,未分化10份;同性戀17份,異性戀266份。
因為西昌學院地處涼山彝族自治州,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在民族的這個因素中,彝族人數較多而其他少數民族較少。
調查結果顯示:被試對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同性戀、性、同性性行為、同性性交的態度都偏向中立,比較贊同遵守傳統的社會道德,有同性戀的朋友或親戚的概率是比較低的,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也比較少。
3.1 對數據的獨立樣本T檢驗

表1 性別等因素對同性戀的態度的T檢驗
表1顯示:在對同性戀、女同性戀的態度這2個維度上,性別、生源地、性取向上有顯著性差異,并且男性比女性更為消極,城鎮的被試和希望與同性相愛的被試更容易接受同性戀、女同性戀;對男同性戀的態度這個維度上,性別、生源地、性取向都沒有顯著性差異;專業和宗教信仰這2個因素在對同性戀的態度、對女同性戀的態度、對男同性戀的態度上交互作用不明顯。
但在性取向這個因素中,調查顯示有效問卷283份,其中希望與同性戀相愛的占17份,女性有11份,男性只有6份,樣本數較少,所以在性取向這個因素對同性戀態度的結果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3.2 對數據的方差分析

表2 年級等因素對同性戀的態度

*代表p<0.05
表2顯示:不同年級、不同民族、不同性別的不同性別角色在對同性戀的態度、女同性戀的態度、男同性戀的態度上交互作用不顯著;性別角色只對女同性戀的態度有影響。
3.3 對數據的相關分析

表3 對同性性行為等因素對同性戀的態度
表3顯示與同性戀的態度呈正相關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對同性性行為的態度、對性的態度、我認為傳統社會道德必須遵守這3個指標。以上3個因素得分越高,被試對同性戀的態度越消極;而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我有同性戀的朋友或親戚與同性戀的態度呈負相關,也就是說,以上2個因素的得分越高,對同性戀的態度越積極;我贊同同性性交方式與同性戀的態度不相關。
對女同性戀的態度:由表3可以看出相關分析的每一個因素都和女同性戀的態度相關,其中呈正相關的是:同性性行為的態度、對性的態度、我認為傳統社會道德必須遵守,代表以上3個因素得分越高,被試對女同性戀的接受度越低;呈負相關的因素:我贊同同性性交方式、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我有同性戀的朋友或親戚,那么,這3個因素的得分越高,對女同性戀的態度越積極。
對男同性戀的態度:其中有2個因素都與對男同性戀的態度沒有相關,它們是:我贊同同性性交方式、我有同性戀的朋友或親戚。對同性性行為的態度、對性的態度、我認為傳統社會道德必須遵守與對同性戀的態度呈正相關,這3個因素得分越高被試對男同性戀的態度越消極。只有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與對男同性戀的態度呈負相關,表明,對同性戀的資料接觸的越多對男同性戀的態度越積極。
4.1 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比較中立
西昌學院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比較中立,而相對于女生,男生對同性戀的態度更為消極,表明西昌學院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與性別有一定的關系;生源地為城鎮的被試相對于農村的被試對同性戀的態度要更為積極;對同性性行為的態度、對性的態度、對傳統道德的態度、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對同性戀的接觸程度與對同性戀的態度有一定的相關,對性、同性性行為的開放性越高越容易接受同性戀,而對傳統道德越遵守越不容易接受同性戀,對同性戀及同性戀資料接觸的程度越高也越容易接受同性戀這個群體。
4.2 對不同性別同性戀的態度有差異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女同性戀;城鎮的被試對女同性戀的態度更為積極;對同性性交方式、同性性行為、性的態度越積極越容易接受女同性戀;越遵守傳統社會道德越不接受女同性戀;對同性戀資料和同性戀的接觸越深對女同性戀態度越積極。
對男同性戀的態度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對同性性行為、對性的態度、對傳統道德的態度、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對同性性行為、性的態度越積極,對同性戀資料的接觸程度越深,越容易接受男同性戀;越遵守傳統社會道德越對男同性戀的態度越消極。
在談及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之前,先了解一下傳統意義技術層面上對混合動力汽車的定義—混合動力汽車也被稱為復合動力汽車,其動力輸出部分或全部依靠車載的內燃機提供,并根據對其他動力源(如電動源)的依賴程度分為弱混、輕混、中混和重混(全混),根據其動力輸出的分配方式分為并聯、串聯和混聯。
西昌學院大學生對女同性戀的態度比對男同性戀的態度要積極一些,可以看出西昌學院大學生對女同性戀要更為接受一些。
4.3 其他相關性分析
專業、宗教信仰、年級、民族的不同性別角色與大學生對同性戀、不同性別的同性戀的態度之間的交互作用不明顯,沒有相關。
1.學校開展同性戀知識方面的講座、選修課,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如黑板報等宣傳同性戀的相關知識,讓大學生了解同性戀這個群體,并正確地認識同性戀,接受同性戀,寬容地對待同性戀,不歧視這個群體。
2.對同性戀這個群體做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到異性戀者對同性戀者這個群體態度的改變,承認自己的性取向,在與異性戀者相處過程中讓異性戀者認識到同性戀不傷害他人,對社會也沒有什么負面的影響;它既不是犯罪和邪惡,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屬于少數人所有的生活方式[4]。
3.建議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學會愛的能力。正確處理戀愛中的挫折,不要圖一時的挫折就盲目轉向同性戀取向。應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同性戀和異性戀。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張笑笑,楊曉莉,張奇.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歸因及態度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2010,26(2):71.
[2]李銀河,鄭宏霞.公眾對同性戀的態度及影響因素[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
[3]呂少博.師范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及態度改變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18.
[4]汪亮,余翠萍,黃阿毛,等.粵、港、澳三地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3(8):970-971.
[5]田喚,馬紹斌,范存欣等.廣州某高校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與態度[J].中國學校衛生,2011(1):24-26.
[6]傅曉龍,蘇寧穆其爾,劉安琪,等.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和態度調查及實質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2(1):22-28.
[7]岑國禎,高學歷青年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的調查[A].第四屆泛亞太地區心理衛生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上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2005.
[8]張雪芬.山西省醫學院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與認同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06,8.
An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Homosexuality
BIAN Shi-ying,JING Si-si
(Institute of Culture Media and Education Science of 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22)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s,for a random sample of 320 college students Xichang College,to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homosexuality attitude from the gender,students,grade,nationality,religion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sex and traditional morality,the result showed that∶①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the men's attiitude towards homosexuality was extremly nagative;②compared with the rural subjects,the urban people wrer more likely to accept the homosexuality;③the scores of the attitude towards sex and traditional morality,and the ways of sexual intercourse also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homosexuality.
college student;homosexuality;attitude;investigation
B844.2.1;G645.5
A
1673-1891(2015)04-0142-03
2015-10-26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應用心理學研究項目“涼山州同性戀性心理現狀調查研究(CSXL-132013)”。
邊仕英(1966-),女,四川西昌人,教授,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