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偉
(西昌學院,四川 西昌 615013)
高校農科類畢業生就業取向分析與引導*
——以西昌學院為例
劉運偉
(西昌學院,四川 西昌 615013)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態勢,通過對西昌學院農科類2008—2014屆的畢業生進行抽樣調查,整理分析376份調查問卷的數據,總結了農科類畢業生就業價值取向的特點及存在問題,最后從輔導員的角度提出了促進農科類畢業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農科類畢業生;就業取向;西昌學院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加之中國經濟正面臨改革與轉型,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1]。
論文以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為研究對象,先后對2008—2014年的七屆畢業生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選取了農業科學學院農學、土地資源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煙草栽培技術4個本專科專業的畢業生,發出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76份,回收率為94%,其中男生212人,女生164人。通過整理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就業價值取向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從輔導員的角度提出引導農科類畢業生就業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促進高校農科類畢業生就業提供借鑒與參考。
1.1 畢業生在畢業當年對就業形勢的認識
1.1.1 就業前景
調查的376名畢業生中有96人認為畢業當年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占調查總數的26%;認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有186人,占調查總數的49%;認為就業形勢“一般”的有70人,占調查總數的19%,認為就業形勢“較好”的有24人,僅占調查總數的6%(圖1)。可見,有75%的畢業生對畢業當年的就業形勢感到憂慮。
在對此問題的回答上,男女大學生分別呈現了不同的特點。認為就業形勢“較好”的24名同學中有20名是男生,僅有4名女生;認為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女生比例則比男生高,男生為23.6%,女生為28%。可見,女生在就業時比男生更焦慮和缺乏信心。

圖1 畢業生就業前景認識
1.1.2 就業選擇觀
調查的376名畢業生中有196人選擇了“先就業后擇業”,占調查人數的52%;41人選擇了“先擇業后就業”,占調查人數的11%;124人選擇了“考研繼續深造”,占調查人數的33%;15人選擇了“自主創業”,僅占調查人數的41%(圖2)。“先擇業后就業”和“考研繼續深造”兩者的比例之和達85%。表明在面臨就業壓力時,絕大部分的同學選擇了現實的解決態度。

圖2 畢業生就業選擇觀
1.2 畢業生在畢業當年的就業取向調查
1.2.1 就業去向
從就業區域來看,調查的376名畢業生中有268人選擇留在川內工作,占調查人數的71%;82人選擇到重慶、云南工作,占調查人數的22%;26人選擇到國內其他地區工作(圖3)。超過70%的同學選擇留在川內工作,即使是離開四川,大部分同學也選擇了離四川較近的重慶、云南兩省市。表明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的戀鄉情節比較嚴重。
從就業單位性質來看,調查的376名畢業生中有186人選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占調查人數的49%;94人選擇國有大中型企業,占調查人數的25%;96人選擇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業,占調查人數的26%(圖4)。表明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偏向于職業穩定、福利待遇較好的政府部門及國企,而民營企業則不受親睞。

圖3 畢業生就業地區選擇

圖4 畢業生就業單位選擇

圖5 畢業生就業期望薪酬
1.2.2 期望薪酬
調查的376名畢業生中有64人的期望薪酬定在1 500~2 000元/月,占調查人數的17%;112人的期望薪酬定在2 000~2 500元/月,占調查人數的30%;124人的期望薪酬定在2 500~3 000元/月,占調查人數的33%;76人的期望薪酬定在3 000元以上/月,占調查人數的20%(圖5)。表明西昌學院農科類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在2 000~3 000元之間,比較符合現實。
1.2.3 就業時重視的首要因素
調查的376名畢業生中有82人認為“經濟收入”是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占調查人數的22%;有70人認為“發展機會”是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占調查人數的19%;有66人認為“專業對口”是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占調查人數的17%;有66人認為“單位性質”是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占調查人數的16%;有56人認為“家人意見”是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占調查人數的15%;有42人認為“興趣愛好”是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占調查人數的11%(圖6)。“經濟收入”成為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一方面表明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在就業時目光不夠長遠。另外,選擇“單位性質”和“專業對口”這兩個因素的同學也比較多,使得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就業時的選擇余地大大縮小。

圖6 畢業生就業重視的首要因素
深入分析上述調查結果,可知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特征明顯,但問題也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2.1 就業取向較為理性和務實
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就業取向較為理性與務實。畢業生在對就業形勢的把握與現實相符,認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和“十分嚴峻”的同學占大多數。“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以及合理的期望薪酬都是務實態度的體現。
2.2 就業取向多元化
從就業的去向和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上可以看出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就業取向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雖然有不少同學仍然希望進入政府、事業單位等部門,但還是有過半數的同學愿意進入企業。考慮的首要因素方面,6個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這也是就業取向多元化的體現。
2.3 “戀鄉情結”嚴重
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在畢業時大部分選擇留在四川省內或者四川周邊的渝、黔兩省市就業,表現出嚴重的“戀鄉情結”,這不僅不利于畢業生拓展就業面、增加就業機會,還不利于擴大西昌學院在外省的影響。
2.4 普遍存在就業焦慮問題,女畢業生更為嚴重
西昌學院農科類畢業生普遍存在就業焦慮問題,女畢業生更為嚴重。雖然對就業焦慮表現了畢業生就業時的危機感,可以促進其選擇正確的就業觀和增強就業的動力,但如果畢業生過于焦慮就業問題,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就業心態與就業能力的發揮。
3.1 引導學生樹立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擇業觀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全國已形成開放的、流動的人才市場。學生只有改變“戀鄉情結”、偏好政府及事業單位等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到小城市甚至農村、中小企業去就業,才能實現更廣、更好的就業。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平時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多引導學生樹立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擇業觀。
3.2 幫助學生減緩就業焦慮情緒,樹立就業信心
畢業生對就業政策不了解和對就業不正之風的影響的過高估計,使他們對就業產生了焦慮與誤解,忽視了就業過程中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以外,輔導員還可通過加強就業政策的教育,開展心理咨詢等使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形勢,明確自身的就業目標,從而減緩學生的就業焦慮情緒,樹立就業信心。
3.3 注重培養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包括認知判斷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管理協作能力、創新發展能力等[2]。輔導員平時在管理及引導學生時,可以通過開展多重形式的班級活動,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就業的焦慮情緒,還能使學生具備較為全面的綜合素質和堅定的就業信心,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順利就業。
3.4 加強對就業困難畢業生的針對性幫扶工作
就業困難學生一般都存在一些共性,如綜合能力較差、自卑心理較重、耐挫能力不強等,輔導員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關注存在這些問題的學生,在學生就業時根據其就業愿望、個人素質等進行分類指導,做到有的放矢。輔導員還要特別加強女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她們解決不必要的疑慮與恐懼,建立就業信心;另一方面要拓寬就業平臺,多引進用人單位招聘女大學畢業生。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李曉鵬,吳玉琪.論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J].中國城市經濟,2011(4):238-239.
[2]熊忠東,賈春水,余柯.大學生就業焦慮對策分析[J].時代文學,2008(4):196-198.
The Analysis and Guidance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in Graduates from College Agricultural Majors:A Case of Xichang College
LIU Yun-wei
(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
Th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grim.The article first processed and analyzed of the questionnaires that based on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2008-2012 graduates of agricultural majors in Xichang College.Th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ployment orientation from agricultural majors and existing questions ware summed up.Finally,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ructors to promote the graduates from agricultural majors to take jobs.
graduates from agricultural majors;employment orientation;Xichang College
G647.38
A
1673-1891(2015)04-0151-03
2015-08-31
西昌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輔導員事項(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
劉運偉(1982-),男,江西贛縣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山區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