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明++馬雪紅
低年級學生進校時間不是很長,在學習方面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為加強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約束中活躍課堂氣氛
因為矛盾往往是對立統一的,因此約束與放松是同一在教學中的。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約束,即要求學生上課時遵守課堂秩序,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不能吃東西等等。從學生進入教室時就要抓好這一點,這也是洋思課堂教學“從起始年級抓起,從開學第一天抓起,從最后一名抓起”的策略。從開始學習就培養學生學習的秩序,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教師,對課堂內學生的行為要適時調整,時時調動課堂氣氛,讓他們在愉悅的課堂教學中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貼近學生的生活,放低自己的姿態,圍繞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趣味中培養新認知
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里,關注他們所關注的事情,感知他們的趣味與歡笑。課堂應該是有趣味的、有生機的,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想學、會學、渴望學習轉變。盡可能用學生所能理解的語言來教授知識,用肢體動作來做實際示范,這樣的視覺沖擊勝過語言單方面講解。讓學生感覺老師是平易近人的,讓他們不懼怕老師,兩者的關系得到融洽的處理。
三、師生和諧,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說到關系,師生關系、醫患關系、資源與發展的關系等,日趨緊張的關系是每個人都在積極思考的問題。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首先,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的。其次,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在信任、理解的情感交流之中。這樣的和諧要求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要以朋友的心理來開展工作。在相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理解和包容學生,構建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教師要包容學生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并讓他們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構建和諧課堂做好鋪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包容和話語。要制定相應的策略,對于學困生要從開始就杜絕他們的出現,讓孩子從心里感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成功的。評價學生要多元化,例如:關愛社會的情懷、樂于助人的品質、關心集體的精神、勇于擔任的膽識、熱情開朗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心態、誠實守信的品行、海納百川的胸懷、永不放棄的信念、勤奮好學的態度等。給他們自信,使他們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成功的。
四、在關愛中形成優良素養
愛是時代的主題,老師對學生也應該有母親對自己孩子一樣的愛。師愛是博大的,有愛的課堂,學生會在自信與滿足中獲得知識。愛可以感化一切,形成力量,培養情操。因此,教師要以自身為榜樣,為孩子們展示時代的“正能量”,生活中的“正能量”。讓他們在自我心中形成善惡、對錯的價值取向,豐富他們的生活體系。
讓教育的陽光照射進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真摯的情感是來自教師的師愛。這樣師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教師影響學生認知體系的形成,用師愛來塑造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體系是可取的措施,也是效果明顯的舉措。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優良素養,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課堂上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德育,教師要懷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觀念,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