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波
(浙江科技學院體育部 浙江杭州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城區西面,西湖區范圍內,有一片連綿群山。2007年底,西湖區政府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把這片連綿群山的山脈全線打通,打造出一條杭州最長,也是目前所知全國范圍內最長的一條山體游步道——西山游步道。西山游步道把雙浦鎮、轉塘街道和留下街道范圍的群山全都串聯起來,總面積98.16km2,游步道總長有107.9km。2011年4月30日西山游步道已經全部建設完工。[1]政府投入大額資金修建西山游步道其主要目的就是把杭州市區西部的群山用兩條長長的主游覽線相連——十里龍脊景觀帶和百里如意景觀帶,主線上還不斷有分岔,幾十條支線游步道,分別接通到群山附近的旅游景點以及各個小村落。
該工程的建成大大拓展了廣大市民的出行空間,通過登山、戶外運動、品茶等活動,促進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交往的能力。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西山游步道建成后參與活動人群如何,參與活動者的目的,能否達到政府建設該項目的要求?調查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人群身體健康狀況;根據現狀提出科學合理化的建議指導市民利用西山游步道進行健身鍛煉,活躍身心。
參加杭州市西山游步道活動的市民,在調查時,利用他們在爬山休息的時間進行隨機調查,調查詢問的問題簡單扼要。
2.2.1 文獻資料
查閱文獻資料,主要查閱有關山地健身的方式方法;爬山鍛煉的人群應該具備怎樣的身體條件才能發揮出健身的目的等。
2.2.2 專家訪談法
向健身、醫學和登山等方面的專家咨詢健身方面的知識和技術。
2.2.3 調查記錄法
口頭調研的方法,調查了解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人群的性別、年齡、職業等社會特征及其身體健康狀況。問題的設置要讓回答者很容易就能回答到我們所需要的問題上來,不要讓回答者感覺很煩。
2.2.4 實地參與考察法
我們課題組根據個人的體能情況,分成三個考察小組,設計好要考察的要點及調查的問題,統一格式。每組二名教師,帶領浙江科技學院參加《野外生存》俱樂部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把這近108km的山路全部走一遍,實地考察游步道目前的現狀和使用情況。回到學校后再進行統計整理。
(1)西山游步道一年四季都有人爬山游玩,春秋兩季最多,夏天次之,冬天較少。
我們課題組跟蹤兩年的時間調查發現一年四季中爬西山游步道的人不斷,具體按照季節來劃分的話有以下特點。秋天9~11月季登山的人最多,漫山遍野都是人群,到處都是歡歌笑語。這也許是秋高氣爽在杭州是登山的最好季節吧。春天3~5月登山的次之,但是西湖邊的西山游步道反而是人氣最旺的時節,這是春暖花開時西湖群山最美的季節,爬爬山,欣賞群山的美景。大家脫掉冬季厚厚的棉衣,穿上運動服,到西山游步道來踏青。
(2)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的時間段選擇上,周末及節假日人數多,工作日人數少,部分路段幾乎沒有人。一天中,早上和上午人多,一過中午人就會少很多。
通過蹲點結合流動調查統計我們發現參加西山游步道的人群中,在時間段選擇上大多選在周末或節假日。特別是春秋天的周末和節假日,西山游步道也是人滿為患,走在山路間都要注意安全。工作日進山爬山活動的是50歲以上的人員居多,部分大學生也是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登山活動,畢竟是少數,工作日的西山游步道與雙休日及節假日相比要冷清好多。這與大多數公園景點一樣。
一天中,早上愛鍛煉的人群喜歡到西山游步道上去爬爬山;在西山游步道的平坦位置打打太極拳;背靠著大樹練一練脊柱的力量等。看到他們在西山游步道中五花八門的鍛煉著,你會不由自主地被他們的鍛煉熱情所感染。自己不免會加快前進的腳步,跟著鍛煉起來。隨著太陽慢慢升起、日偏西山,西山游步道的人群會慢慢少去,最后變得只能聽到山林中小鳥的叫聲。
(3)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的人群按照年齡階段劃分呈現“啞鈴”型分布:兩邊多,中間少。

表1 參加西山游步道不同年齡段的人數統計(總人數9586)
課題組在西山游步道共計收集了9586名參加活動的資料,通過整理分析可知,參加活動的人群按照年齡劃分,30歲及以下和50歲以上的人群參與活動的總人數是31歲到50歲人群的4.31倍。呈現出兩邊多,中間少的“啞鈴”型分布。(見表1)
出現“啞鈴”型分布的原因是因為30歲及以下的人群多數是處于好動期,身體充滿活力,精力充沛,喜歡運動。特別是30歲以下的人群,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部分是剛參加工作的小年青,他們對登山等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杭州市西山游步道部分線路還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部分游步道的延伸段或者其旁邊的山勢陡峭,適合“勇者愛山智者愛水”的傳統理念。30~50歲的人群是社會和家庭的脊梁,工作和社會壓力都很大,基本上是沒有時間參加體力活動,更不要說是登山運動了。空閑時間休息補覺都來不及,統計數據顯示這個年齡段只有1804人參加,占總人數的18.82%,1/5都不到,令人擔憂。50歲以上的人群是事業有成,時間充足,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龍塢段和古蕩段的西山游步道坡度適宜環境優美,很適合休閑登山的。通過休閑登山可以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遠離霧霾,呼吸到新鮮空氣,何樂不為。
(4)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的人群總人數男女相差不多,但是按照年齡區間分析性別相差較大。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從表1我們可以分析出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的人群中,男性4673人;女性4913人,沒有太大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分到每個年齡段,男女人數的差距還是比較多。20歲及以下的人群男女的比例為:1.80∶1;21~30歲之間的男女比例為:1∶1.55;31~40歲之間的男女比例為2.71∶1;41~50歲之間的男女比例為1.19∶1;51~60歲之間的男女比例為1∶1.34;60歲以上的的男女比例為1∶1.38。20歲以下的人群以學生為主,男女之間喜歡運動的人男性大于女性這是普遍的規律,參加西山游步道的人群也不例外。21~30歲人群,女性比男性要多,是因為這個年齡段女子比男子有時間運動。31~40歲這個時間段的人群參加運動的總體人數是最少的,男性遠大于女性,這也許是與杭州市民在這個年齡段,女性更趨向于照顧孩子和家庭,因此參與運動的時間就會少很多。41~50歲這個年齡段男女參加運動的比例相差不大。50歲以上的人群女性參加運動的人數遠大于男性。
(5)參加西山游步道活動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較多,通過爬山運動癥狀有所緩解,部分參與者通過爬山運動治好了慢性病。
從收集的9586份資料中我們調查發現,有很多人爬山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身體,治療慢性病,從參與者的表述中我們發現有以下幾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哮喘、眩暈和肥胖癥等。最近十年內我們生活的空氣受到霧霾的影響越來越厲害,很多慢性病與周圍的霧霾有一定的關系。西山游步道基本上在森林之中穿梭,樹木是最好的空氣凈化劑,負離子含量高,走進西山游步道的深處,你會嗅到空氣中甜甜的氣息。爬山愛好者就是看中了西山游步道的特殊之處,才來到這里進行療疾。有很多爬山者通過在西山游步道鍛煉一段時間后,自我感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精神狀態好,身體免疫力就會增加,通過醫院儀器客觀檢查發現,有關慢性病的指標有很大程度地得到改善。
(1)西山游步道要加強維護,拓寬活動的空間,適當延伸它的休閑娛樂功能。
西山游步道于2011年4月30日建成交付使用后就沒有進行過大規模地修建。通過近4年的使用,部分道路路基被毀壞,給參加活動的人群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更有甚者,為了小利益把西山游步道的主路基直接破壞掉,讓鍛煉者必須改道他們經營的場所,是讓人深惡痛絕的。這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加強監督,維護參與者的安全。
以西山游步道為“主線”,在其四周開發諸如農家樂、休閑娛樂場和戶外拓展基地等的場所,使得參加鍛煉的人群的活動豐富多彩。使得參加者可以鍛煉交友兩不誤,為和諧社會做貢獻。
(2)積極支持登山愛好者在西山游步道有組織的開展各項活動,在滿足他們運動的同時,也宣傳了杭州,宣傳了美麗的西山游步道。
每年的春秋季周末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跑山者”,這是有組織地組織登山比賽;由錢江晚報等組織的《動動幫》欄目[3]也是西山游步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年5月4日由浙江科技學院主辦的“和山毅行”也是一個成功的品牌。部分企事業單位定期在西山游步道開展爬山活動;通過舉辦活動給西山游步道增加了活力;增添了人氣;增強了市民的身體素質;這也是政府建設西山游步道的目的。
(3)建議在西山游步道的每個入口處做一個“溫馨提示”字樣的牌子,提醒參與活動的市民注意事項。諸如注意森林防火,防止蟲蛇叮咬的方法,遇到山體滑坡如何自救等。
(4)建議參加西山游步道的爬山愛好者,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從。
西山游步道部分路段還是比較陡峭的,不太適合心血管、肥胖病人等攀爬。建議到西山游步道參加爬山前到醫院做一個健康檢查,聽從醫生的建議,以免在爬上過程中出現意外。伴有心臟病的患者不宜高強度爬山。[4]每年都會有盲目跟從者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醫務人員急救。
(5)做好爬山的前期準備工作和爬山過程的保護工作,是爬山健身的重要保障。
每次在西山游步道上活動之前要聽聽天氣預報;帶好符合自身的運動飲料;穿好登山鞋;在包里放好常用的急救藥品和食品。在爬山過程中要做好關節的保護工作,特別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的保護尤為重要。
適度的體力活動對參與者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西山游步道為增強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服務。讓更多的人在西山游步道上進行適度的體力活動;把杭州西部的群山合理融入到健身、娛樂交流活動中來。不久的將來西山游步道將會變成與西湖齊名的名片,也是旅游健身的好去處,可以有效緩解西湖四周景點的壓力。
[1]李穎.市民鍛煉又有新去處[N].杭州:錢江晚報,2011-05-23.
[2]李俊波.清明時節包含的體育活動及其健身效果解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9):38-39.
[3]王瓊,楊靜.走在風景里,挑戰你的百公里[N].杭州:錢江晚報,2015-07-09.
[4]陳芬蘭,張中峰,葉萍華.高強度登山對超重肥胖人群的心電圖影響與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