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政穎 陳曦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網球是一類對抗激烈、動作準確、技戰術靈活的隔網對抗性項目,同時對網球運動員的體能具有較高要求,專項耐力是網球體能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網球運動員所具備的專項耐力能力的大小,也就能為衡量網球運動員體能素質提供重要依據。
湖北網球項目的發展,李婷和李娜在網球運動員中產生影響較大,在2004年的奧運會上,李婷與孫甜甜合作獲得中國第一個女子網球雙打冠軍;2011年6月,李娜在法網公開賽上,拿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網球大滿貫賽事的單打獎杯,接著在2014年澳網上再次奪冠,總積分排列前三。相比女子網球選手,湖北男子網球選手相差較遠,隨著李婷、李娜退役,湖北男子網球運動員也應該逐漸強大起來,經常參加比賽,獲到更好成績。
網球運動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在國內外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很少看到有運動耐力訓練方面的專家對網球專項耐力訓練做出特別有效的分析和訓練計劃。該文希望通過對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進行專項耐力訓練方法的分析,結合網球運動項目的特點,找到網球專項耐力訓練中出現的不足。通過現有網球運動員在發展專項耐力素質的問題進行研究,并逐步進行探究優化訓練方法,確定較好網球運動員的專項耐力訓練方法,給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訓練朝向更加科學、井然有序的方向發展提供有利支撐。
表1 教練員從事青少年網球訓練的年數統計表
表2 教練員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各項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的了解情況表
表3 湖北省網球運動員與國內外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差距調查表
表4 湖北省網球運動員與國內外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差距調查表
表5 湖北省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合理性調查表
表6 網球專項耐力訓練負荷調查表
以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方法為研究對象,選取武漢、咸寧、孝感、襄陽、荊門、黃石6個市12~16歲階段男子網球運動員60人,教練員18人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閱讀《體能訓練學》(2001年)、《運動生理學》(2002)、《體能訓練學》(2005年)、《運動訓練學》(2005年)、《現代體能訓練方法》(2006)、《體能訓練理論與研究》(2010年)、《運動生物化學》等書籍。
在中國知網檢索國內外與網球研究相關的文章以及各項群或類似于本文的運動項目理論研究相關的文章,全面了解相關領域專項耐力訓練方法與研究特點,以中國知網(CNKI)為研究工具,在學術文獻總庫中檢索,通過學術文獻總庫中選擇高級檢索,選擇檢索主題為“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優化”,并含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知網檢索后的時間段為2005年1月——2014年12月,匹配條件為精確,截止到2014年12月15日,共獲得163篇相關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相關參考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確定研究論文的方向和題目后,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向專家學者咨詢相關問題,提出了要研究的問題,初步擬定調查問卷的體系框架和內容,經專家對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后,征求相關專家對問卷的修改意見,確保問卷的質量,制成正式問卷發放給調查對象。
1.2.3 專家訪談法
在完成文章,通過面談的方式對相關訓練學專家教授進行了訪談,并獲得了相關研究方面的指點和幫助,確保本論文能在該研究領域起到一定實踐作用。
1.2.4 邏輯分析法
采用歸納、類比綜合等思維形式,對現有關于專項耐力研究的文獻資料,以及在調研中所獲得的男子網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以及相關的實際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和推理,以得出結論。
網球運動員進行訓練的首選指揮者是教練員,教練員在網球訓練整體的把控和具體的比賽實踐起著關鍵作用。他們設計實施著專項體能訓練的內容、方法及實施方案,尤其對網球專項耐力訓練現狀有一定了解。
2.1.1 教練員任教青少年網球訓練的年數情況分析
教練員任教網球訓練時間長短,反映出教練員在練習實戰中累積經驗的程度情況。針對教練員調查問卷情況可知(見表1),湖北省青少年網球教練員大部分有5年及以上的教學經驗。經分析可得:教練員執教經驗較好,針對培養優異網球選手具有很大的優點。網球教練員在選材和訓練方面還存在需要去面對改善的矛盾,應爭取采用最合適方法把長期和短期訓練目標相互聯系起來。
2.1.2 教練員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的了解情況分析
進行網球訓練對人體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教練員需要對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敏感期進行針對性分析,并能真正做到提高運動員的網球水平。在針對教練調查問卷情況可知(見表2),絕大部分教練員對運動員敏感期非常了解。經分析可得:教練員大部分可以掌握青少年身體發展的運動素質的敏感期,并在運動員運動素質的敏感期安排出合適的訓練方法,讓他們有著更好的空間去施展。
網球運動的專項耐力通常顯現出持續性揮拍擊球的力量耐力和進行步法移動訓練的速度耐力。優秀的網球選手,如果擁有較穩定的競技狀態,專項耐力素質是關鍵。
2.2.1 湖北省網球運動員與國內外網球運動員在專項耐力上的差距分析
湖北青少年男子網球在我國網球界發展較慢,在國際大型比賽中一直未取得較好成績。通過對于湖北省網球選手與國內及國際網球選手之間專項耐力上的差距調查可知(見表3):95%的教練員認為湖北省網球運動員與國內外網球選手之間專項耐力相差較大。經分析可得:湖北省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方法需要不斷改進。
2.2.2 網球訓練過程中專項耐力訓練所占比例情況分析
通對專項耐力在網球訓練中所占比例的調查可知(見表4):在網球訓練中,只有22.2%的網球教練員會安排很大比例時間的專項耐力訓練,38%的教練員選擇了一般或是不太大比例的專項耐力訓練。經分析可得:在平時訓練的安排上,專項耐力沒有引起大部分教練員的特別重視,并沒有安排比賽強度相近甚至超過比賽強度的專項耐力訓練,不利于網球選手在重大賽事中獲得最后勝利。
2.3.1 網球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合理性分析
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專項耐力訓練要針對特定項目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訓練。通對影響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專項耐力訓練的主要因素調查可知(見表5):60%的教練員贊同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具有合理性,33.3%的教練員則不完全贊同,還有5.6%的小部分教練員不贊同。經分析可得:網球運動員的訓練方法選擇合理、安排得當,才能夠有效地發展各種運動素質,使各種素質均衡的發展,從而發揮專項耐力最大的作用。
2.3.2 網球專項耐力訓練負荷分析
網球專項訓練負荷的變化能通過相異的方式刺激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并在練習過程中出現各種狀況。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訓練負荷情況更重要,教練員在把握訓練負荷的量和強度問題上進行調整,影響青少年運動員健康發展具有很大作用。在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專項耐力訓練負荷調查中可知(見表6),教練員選擇專項耐力訓練負荷強度80%~85%的人數最多。經分析可得:大多數教練員不用大強度的多組數訓練,而是結合網球項目的運動特點,這種練習負荷無法跟運動員參加比賽相平衡。
(1)湖北省青少年網球教練員進行專項耐力訓練現狀是:大部分教練員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并能夠掌握青少年身體發展運動素質的敏感期。
(2)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重要性分析現狀是:湖北省網球運動員與國內外網球選手之間專項耐力相差較大,在平時訓練的安排上,專項耐力沒有引起大部分教練員的特別重視。
(3)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專項耐力訓練分析現狀是:部分教練員贊同專項耐力訓練方法具有合理性,大部分教練員選擇專項耐力訓練負荷強度80%~85%。
[1]體育院校函授教材.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楊世勇,李遵.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控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4]厲昌高,孫有平.專項耐力研究述評[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4):93-97.
[5]曾繁智.男子花樣滑冰專項耐力訓練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2.
[6]李勇.湖北省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現狀調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