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放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鄭州 450001)
啦啦操運動自從在我國出現以后,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年輕人。伴隨拉啦啦操運動在我國范圍內的深入推廣,促使更多的人對啦啦操運動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啦啦操運動的推廣施行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有利于該運動在我國的更進一步普及。該文試圖通過分析啦啦操運動的價值,剖析其推廣的現狀,進而對其可持續發展的策略進行研究,使啦啦操運動能夠長期迅速的發展。
啦啦操運動是一項歡快的運動項目,能夠放松人們緊張的情緒,給他們帶來輕松的感覺。在啦啦操的相關比賽或者表演中,啦啦操隊員所散發的從內至外的青春、向上、積極、樂觀的氣息,能夠給人們帶來鼓舞,激勵他們樂觀地面對生活。
表1 我國啦啦操競賽規則的實施情況
表2 2005-2010年中國蹦床協會組織的啦啦操事件
表3 2006-2011年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組織的啦啦操事件
團隊精神通常指的是大局意識、協作意識與服務意識的相互有機融合。這里面所提到的協作意識是團隊精神的基本內容所在,獨立個體相互之間的認可與尊重是團隊精神核心構成,所謂的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指的就是啦啦操隊員之間的相互團結和信任。啦啦操運動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特別是技巧啦啦操中的拋接動作都是需要隊員之間相互高度信任才能夠順利完成的,配合完美的協同合作是完成高難度動作的重要保障。啦啦操運動員身上所展現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是促使他們不斷堅持、頑強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來源。
啦啦操運動的運動員可以說是“助威吶喊的領導者”。啦啦操隊員們在利用他們感染力強的吶喊與活力十足的舞蹈來調動現場觀眾熱情的同時,已經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和尊重,在為自己作支持的競賽球隊進行吶喊加油的團隊中,啦啦操隊員無疑是這一活動團隊的領導者。正是由于啦啦操的這些價值,美國的很多企業在進行員工招聘的時候,通常優先選擇那些有過啦啦操運動經歷的人。啦啦操運動不但能夠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廣泛開展起到促進作用,這一點也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廣泛認同,而且還能夠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他們的個人素質,這些對他們未來走向社會、走向成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的啦啦操組織機構主要由兩個大規模組織構成,一個是中國蹦床技巧協會啦啦操分會,由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所管理;-另一個是教育部下屬的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啦啦操的。這兩大組織負責啦啦操比賽的形式不同,對教練員、運動員和裁判員分所培訓的內容也不同,職責互不干涉(見表1)。
2.2.1 我國啦啦操運動競賽規則實施現狀
現階段,我國啦啦操運動操競賽規則主要是以《國際全明星啦啦隊競賽評分規則》與《2010—2013年全國啦啦操競賽評分規則》為主,它們分別運用于中國大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啦啦操分會和中國蹦床技巧協會啦啦操分會所舉行的啦啦操相關競賽。
2.2.2 我國啦啦操運動推廣普及情況
由表2、表3可知,自我國舉辦了首屆啦啦操賽事開始,我國已陸陸續續舉辦了很多次全國性的大賽,參加了多次國際性的大賽,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隨著我國啦啦操競賽成績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其所帶來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對我國啦啦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進行選擇適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十分必要的。
啦啦操最早是作為一種文化而被引入校園的,并逐漸受到更多人士的喜愛。然而因其在校園內的傳播缺少一個明確管理機制的指導,導致學生在進行學習、練習的過程中目的性不強,自然積極性也就不高,因此啦啦操所能利用的資源不夠集中,不能夠得到充分地利用。國家啦啦操運動管理部門應當充分挖掘該項目在各級層學校中所具有的優勢,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適合各階段學生學習的啦啦啦操運動規定動作,同時定期地開展各式各樣的啦啦操競賽活動,使啦啦操競賽機制得到健全。
一方面,為了能夠實現我國啦啦操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應當有一個統一的競賽規則,對參賽隊員進行組別的明確劃分。同時在競賽規則中對一些高難動作進行明確的組別劃分,這樣可以使競賽規則的可操作性更強。
另一方面,相關管理部門也要對啦啦操教練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一定要求。在國內定期的開展啦啦操教練員的培訓課程,并要求他們必須要持證方可上崗,促進我國啦啦操運動安全性和專業性的提升。此外,還應定期派遣啦啦操裁判員和教練員不定期的進行出國學習、交流,了解該項目在國際上的最新發展動態,為我國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明確方向。
啦啦操運動的發展在立足于根本的同時,還要注重創新和突破。這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能夠使我國的啦啦操運動得到長期、快速的發展,主要是需要大力度的宣傳,也就是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途徑來增強啦啦操運動在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影響力。相關的管理部門要積極地創新,切實的將商業機制引入其中,這樣有助于資金的流動,對啦啦操運動項目自身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從啦啦操運動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及當前在我國的推廣現狀就可知,其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健美操運動的良好發展對于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以及我國體育事業未來的蓬勃/可持續發展具有著深遠的意義。
[1]莊培厚,魏錦龍,韓學民,等.對中國啦啦操運動的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97-100.
[2]張慶如,張慶玲.我國啦啦操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1):136-138,141.
[3]張慶如.我國啦啦操項目開展現狀及發展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49-153.
[4]程加秋.我國啦啦操研究現狀與展望[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5(6):117-120.
[5]李德華.從競賽規則的變化探討我國啦啦操的發展趨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10):57-60.
[6]張弘,鞠海濤.啦啦操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31(1).
[7]劉中翠,單亞萍.我國啦啦操運動現狀綜述[J].濰坊學院學報,2008,8(2):131-132.
[8]趙媛媛,周厚超.啦啦操運動在我國快速發展的文化學因素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