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桑單吉, 洛桑旺姆, 米瑪卓瑪, 拉巴次仁
(1.西藏山南地區氣象局,西藏山南 856000;2.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氣象局,西藏加查 856400)
?
淺談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對策
赤桑單吉1, 洛桑旺姆1, 米瑪卓瑪1, 拉巴次仁2
(1.西藏山南地區氣象局,西藏山南 856000;2.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氣象局,西藏加查 856400)
在研究西藏山南地區氣象為農服務的基礎上,總結歸納了山南地區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根據西藏氣象為農的總體要求,并結合山南地區的實際,找準了氣象為農服務的發展對策和氣象為農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且明確指出了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的總體思路,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措施方法。
西藏氣象;為農服務;發展對策
氣象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南的農業一直以來受天氣氣候影響較為頻繁,山南地區的農牧區也是氣象防災減災的薄弱區,所以廣大的農牧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十分迫切。筆者在研究西藏山南地區氣象為農服務的基礎上,總結歸納了山南地區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根據山南地區氣象為農服務的總體要求,結合山南地區的實際,找準了氣象為農服務的發展對策和氣象為農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指出了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的總體思路,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措施方法,為山南氣象為農服務提出理論指導,也為有效提升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能力和其他部門為農服務提供了有效的參考價值。
近幾年山南地區氣象部門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并結合農村信息服務站的建設以及西藏農牧經濟信息網站的建設等工作要點,構建了基層氣象為農服務組織體系,以山南瓊結縣氣象局為核心,以瓊結縣災害易發、高發的加麻鄉信息服務站為依托,以氣象信息員和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完善了縣級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完善了農、林、牧業等氣象服務監測系統的建設。
2.1 找準西藏氣象為農服務的要點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必須緊緊圍繞自治區提出的“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在鞏固以往為“三農”服務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為農服務的契機[1]。
2.1.1從發展新產業中找準為農服務的契機。在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發展新產業包括方方面面,但對農牧民最根本的目標也只有為民增收、為民致富。為此氣象部門應該合理利用各類專業人才和技術上的優勢,尤其要結合該地區的地質、氣候等因素來不斷地發展適合當地農牧民的新產業,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以及氣象信息服務,提供適合當地農牧民的系列化氣象為農服務。
2.1.2從培育新型農民中找準為農服務的契機。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首先要提高農牧民素質的問題,培養有文化的新一代農牧民,才是真正提高農牧業增收和農牧區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氣象為農服務的力量源泉。氣象部門在培訓農牧民信息員方面,一要利用現代化的各種優勢,向各縣、鄉、村等各級農牧民講解和提供農業氣象、農業科技、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二要積極參與山南地區的農民技能培訓計劃,在各類農牧民技能培訓中要起到帶頭作用。近幾年山南地區氣象局為該地區各個縣、鄉進行送科技下鄉活動,并派出農業氣象、天氣預報、防雷技術、人工影響天氣等專家為當地農牧民信息員和人影作業人員授課,為農牧民科學生產、災害防范意識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也達到了減輕氣象災害的目的。
2.1.3從農牧民現階段的迫切需求中找準契機。嚴重的氣象災害對農牧民的經濟發展、生命財產、農牧業的增收以及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損失,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針對山南地區來說干旱、雪災、洪澇、雷電、沙塵、大風、霜凍較為頻繁,所以這些方面的氣象服務是廣大農牧民最為迫切的需求,需要氣象部門為農服務來保障。因此,氣象部門為農牧民提供準確的氣象災害預警、氣象災害防御、精細化的各類氣象服務產品以及針對農牧民的技術培訓是氣象為農服務中最有力的服務,也是最好的切入點。
2.2 抓好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著力點在山南地區,氣象為農服務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一是由于山南地區很多的鄉鎮偏遠且交通不便以及農牧區的防災減災基礎設施薄弱,致使發布的各類氣象信息不能及時送到需求者手中,這也是山南地區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問題;二是由于山南的地形復雜、影響天氣氣候變化的因素很多,致使氣象預報的準確率不能滿足農牧民的需求,氣象為農服務產品與農牧民的需求不相適應。因此,氣象部門還需加強氣象業務能力。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科學的為農服務才是唯一出路,才能夠為農牧民增收致富,也是農牧民群眾奔小康的迫切需要。
2.2.1加快和完善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網的建設。中小尺度氣象災害具有范圍小、時間短、突發性強等特點,其災害在各種自然災害中占有絕大部分比重,而當前山南地區氣象監測站網遠遠不能滿足對中小尺度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要求[1]。僅對山南地區而言,近8萬km2的土地上僅有7個氣象災害監測站,平均1.3萬km2才有一個監測站,與全國平均萬平方公里15個站的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近一半的縣級政府所在地沒有氣象災害監測站,氣象監測站點稀少、布局不合理,探測資料短缺,不僅不能反映全區災害發生的實際情況,且嚴重制約了各類氣象災害的預報預測預警水平。
2.2.2加強氣象預測預報的準確率。準確率是氣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氣象預報預測的核心。準確及時且優質的服務是氣象部門工作的宗旨。因此,必須努力提高天氣氣候預報預測的準確率和及時率,才能夠為廣大農牧民的糧食生產安全、生命財產安全以及農牧區經濟發展穩定而服好務。一是加強氣象預報發布系統、重大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二是針對易出現的氣象災害類別和突發性氣象災害來完善其預報水平和服務能力;三是不斷地加強和完善農牧業的氣象監測、情報預報以及各類災害的防御對策。
2.2.3加強豐富為農牧區服務的氣象預報預測服務產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在現有的氣象為農服務產品的基礎上[2],不斷開發與農牧民生活息息相關、需求量大、能夠適應農牧民的公眾氣象服務產品,發布和制作各類與農牧民日常生活貼切的準確而內容豐富的氣象信息和預報。只有把這種準確及時的預報服務產品傳遞到藏區農牧民的身邊,才能真正的為農牧民的生命財產等起到及時防災減災、趨利避害的作用,才能發揮氣象為農服務的根本用意和有效的作用;總之,必須根據當地農牧民的需求而開發和豐富為農服務的氣象預測預報服務產品。
2.2.4完善和加強氣象信息發布渠道的建設與協作。由于山南農牧區的特殊地理條件和復雜的天氣氣候等特點的限制,現在山南地區主要通過天氣預報、聲訊電話(12121)以及氣象短信等方式對農牧區傳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但山南地區信息渠道仍舊不暢、有些偏遠山區甚至是信息閉塞等諸多的現實問題已成為氣象為農服務的 “瓶頸”問題。解決這一“瓶頸”問題,一要打破氣象為農服務的單一渠道和區域界限,加強與廣播、電視、電信、移動等部門的密切協作;二要充分利用媒體、聲訊電話(12121)、手機短信等多種渠道,使氣象為農服務的信息在短時間內得以傳播到廣大農牧民手中,其中手機氣象短信作為最多用戶可能接收到氣象服務的方式,是現代氣象服務的重要手段;三要建立健全氣象信息員管理體制,規范氣象信息員的管理,要加強信息員的素質和責任心,加強對信息員的防災減災技能、氣象基本知識、科普常識、科學避災等方面的培訓,加強收發氣象為農服務信息,收集上傳氣象災情和當地農牧民的意見建議等。
2.2.5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系統,不斷拓寬氣象為農服務領域。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災抗災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廣大農村最為需要,廣大農民群眾也最為歡迎。氣象部門必須著力加強人工影響天氣這項工作[1]。一要加快建設“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作業系統”,形成區、地、縣三級人影綜合業務網絡;二要規范人工增雨、防雹作業流程,進一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適應西藏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合理調整防雹作業布局,著重加強對重點農牧業發展區、特色農牧經濟開發區、名優農牧產品示范區的保護力度;三要按照西藏農牧業發展規劃要求,制定人工增雨、防雹的長期規劃,加強人影天氣作業條件預報和冰雹天氣預警。
2.2.6切實加強雷電防護工作。在山南地區沿江的幾個縣雷暴出現的幾率相對高,易遭到雷電的襲擊,但山南的農牧區地廣人稀,由于雷電造成的災害及人畜死亡率相對較低。在雷電防護的工作上必須著重加強防雷檢測、雷電監測、預警預報、防護技術等各方面的為農服務;著力加強防雷工程的圖紙審核、施工監督以及工程竣工的驗收工作;加強指導農牧區群眾的個人防雷常識,為提高山南氣象雷電災害的整體防御能力和預報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2.3 把握好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結合點氣象為農服務是一項恢宏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戰略性任務。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了改善民生,提高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氣象為農服務同樣面臨重大歷史任務,把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納入整個氣象工作計劃,以氣象為農服務為總抓手統籌氣象預報服務工作[1],切實把改善民生、提高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部門工作的結合點。
2.3.1與實施“人才興氣象戰略”結合起來。“人才興氣象戰略”是西藏氣象部門正在推進實施的一大戰略。過去幾年結合山南氣象部門的實際情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興業之舉取得了成績,山南氣象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氣象為農服務仍需完善西藏氣象教育、培訓體系,培養有科學技術方面創新思想、創新能力的業務骨干,技術方面的領頭人。努力完善和加強人才管理與培訓體系,成就高層次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脫穎而出和良好的上進心氛圍,更要著重培養山南氣象為農服務方面的專門人才。依托氣象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要不斷完善和加強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能力和為農服務的質量。
2.3.2與完善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工作結合起來。當前,業務技術已經成為帶動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主導動力和主要的支撐力,氣象部門應加強和深化氣象為農服務的體制改革,著重加快建立與業務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不斷完善和深化與農牧區的需求趨勢相適應的氣象為農服務體制,著重加強氣象業務的建設,將各業務普及到農牧區。建立健全以氣象為農服務為主的業務技術體制,從而保證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順利進行。
氣象為農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氣象服務社會,對促進人民群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山南地區氣象由于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的原因,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必須加強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民生問題,增強氣象為農服務是在整個氣象業務中占主要的地位、實現山南氣象綜合能力整體躍升的必經之路。
[1] 陳俊春,陳穎.切入點、著力點、結合點—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三點”思考[J]. 江西農業學報,2008(1):142-144.
[2] 蔣國華,胡小妮.關于清遠市氣象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0(11):291-293.
赤桑單吉(1974- ),女,藏族,西藏扎囊人,工程師,從事大氣探測研究。
2015-02-09
S161
A
0517-6611(2015)09-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