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證
父母的困惑:孩子音樂學習的掙扎
7歲的多多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學習鋼琴已經一年多,可最近卻堅持不下去了,想要放棄。多多媽媽著急地來詢問老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并不少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長們對孩子音樂素質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從小生命孕育時起胎教音樂,音樂啟蒙已經開始。然而,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后,這樣的音樂啟蒙卻很少跟進。等待孩子入園、上小學后,家長們看到別的孩子學習音樂,就跟風給自己孩子選上一個樂器,或者報個音樂興趣班。可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家長們投入精力、物力,孩子們卻并不領情,每日的練琴如同一場戰斗,家長和孩子們的身心都很疲憊,難以堅持,只好放棄。
0~6歲是孩子感官、動作的敏感期,從出生起,孩子便開始借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并通過肢體的動作,來探索和感知周圍的世界。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如果能在家里為孩子創設一個美好、溫馨、可以激發藝術潛能的生活環境,對孩子藝術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創設親子活動,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創設一些親子活動,來激發孩子的音樂興趣。這樣的活動其實并不需要家長有高深的音樂基礎,對于剛出生的孩子來說,在母親的臂彎里,伴隨著輕輕的搖晃,傾聽母親的哼唱,已經是音樂交流的開始了。在孩子玩耍時,父母可以播放一些歡快、輕柔的樂曲,例如,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幽默曲》等。孩子快入睡時,可以放一些安靜、甜美的樂曲,例如,馬斯內《沉思曲》、舒伯特的《小夜曲》等。音量都無需太大,作為背景音樂即可。當孩子稍大些,可以在坐立、行走時提供一些玩具樂器,鼓勵他進行探索。例如小鼓、小木琴、小沙球、碰鈴……還可以設計一些親子活動,一起分享快樂。例如,兒歌《來上山》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反復歌詞“坐著火車呀繞過小山,突!突!”和“騎著白馬呀奔向草原,嘚兒!駕!”,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腿上,隨著音樂的節奏上下彈跳,并配合歌詞模仿火車“突!突!”的鳴笛聲,在“嘚兒!駕!”時,揮手做揚鞭狀,并抱著孩子一起向后仰倒,這樣的親子活動不僅會使孩子覺得非常有趣、開心,還可以讓孩子體驗節奏感,通過運動刺激孩子的神經,體會音樂活動帶來的身體動感。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曾說過:“當孩子一出生,就應該在唱片上掛上指針(過去年代用唱機聽唱片的方式),要讓孩子像學習母語一樣地學習音樂。”家長積極創設充滿音樂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們在敏感期感官和肢體都能得到充分的學習,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鼓勵孩子聆聽體驗、感受音樂魅力
孩子對于生活體驗的反應是真實、直接的,高興時,他會自哼自唱、手舞足蹈。當孩子愿意給家長、客人唱歌表演,這時家長應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稱贊,并積極參與,拍手擊掌一起哼唱或是用小鼓、小木琴等伴奏,和孩子一起分享快樂時光。成人的這種態度對于孩子是一種重要的鼓勵和引導,家長自身喜愛音樂的行為也最能感染和激發孩子的興趣。此外,針對稍大一點的孩子,現在市面上可供親子閱讀的音樂啟蒙類書籍也不少,這些書籍配有漂亮的插畫和音響CD,家長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里和孩子一起閱讀,并配合書中的故事給孩子播放音樂,引導孩子有步驟、有計劃地聆聽音樂、學習知識,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親近大自然,和孩子一起觀察各種花草樹木等的顏色、形狀,傾聽自然界水流、蟲鳴、蛙叫、鳥兒歌唱的聲音,幫助孩子開闊眼界,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和傾聽能力。同時,家長還可以定時的帶孩子去參觀畫展、畫廊、聽音樂會、看童話劇、木偶表演等文藝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藝術感受和學習內容,還可以激發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欲望和學習音樂的興趣。
綜上所述,音樂世界是極其美好的,也不是遙不可及,只要年輕的父母用心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創設合理的家庭音樂氛圍和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孩子一定能在他們感知音樂最寶貴的階段獲得音樂學習的樂趣,愛上音樂。
推薦孩子在家庭中欣賞的樂曲名單
1.中國樂曲
⑴民族器樂曲《金蛇狂舞》,聶耳曲
⑵民族器樂曲《彩云追月》,任光曲
⑶民族器樂曲《三個和尚》,金復載曲
⑷二胡獨奏《賽馬》,黃海懷曲
⑸民族打擊樂《鴨子拌嘴》,安志順編曲
⑹彈撥樂合奏《快樂的啰嗦》,張式業編曲
⑺民族器樂曲《步步高》,傳統廣東音樂
⑻古箏曲《漁舟唱晚》,傳統樂曲
⑼管弦樂曲《龜兔賽跑》,史真榮編曲
⑽管弦樂曲《快樂的小熊貓》,段時俊曲
2.西方古典
⑴德沃夏克《幽默曲》
⑵馬斯內《黛伊絲》
⑶馬斯內《沉思曲》
⑷李斯特《愛之夢》
⑸耶賽爾《玩具兵進行曲》
⑹里姆斯基-克薩科夫《野蜂飛舞》
⑺比捷《號手與鼓手》
⑻貝多芬《獻給愛麗絲》
⑼博凱里尼《小步舞曲》
⑽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⑾孟德爾頌《春之歌》
⑿波爾蒂尼曲,克萊斯勒改編自《會跳舞的洋娃娃》
⒀愛德華·施特勞斯《火車波爾卡》
⒁約翰·埃馬努埃·約納森《杜鵑圓舞曲》
⒂亨利·曼仙妮《小象》
⒃圣·桑《動物狂歡節》
⒄舒曼《夢幻曲》
⒅普羅科菲耶夫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
⒆柴可夫斯基《糖果仙子之舞》(選自《胡桃夾子》)
⒇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