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能令大腦逆生長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項研究發現,散步能刺激大腦生長。研究者證實,一周進行3次強度足夠的步行鍛煉的話,大腦負責記憶的海馬體體積會增長。而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發病后,首先破壞的就是大腦的海馬體。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要求120名年齡在55~88歲的男女志愿者每周散步3次,每次40分鐘。正常情況下,人類的大腦隨著年齡老化會萎縮,然而,科學家發現受測者在堅持鍛煉一年后,包括海馬體在內的大腦關鍵部位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增大了2%。根據研究人員分析,散步鍛煉的效果是讓受測者的腦部年齡減少了2歲,可以為人們帶來很大的積極影響。
另一組中老年人則進行拉伸等一系列其他運動的鍛煉,一年過后,測試發現他們的大腦同一區域尺寸縮小了1.5%。
領導此項研究的匹茲堡大學的科克·埃里克森表示:“你不需要大量運動才能取得這種效果,這聽起來只是非常少的運動量,卻能把年齡的時鐘往回撥2年。現在絕大多數人都久坐,缺乏運動,要讓人們站起來活動真不容易。我們并不是要訓練老年人去跑馬拉松,我們只是讓他們站起來,每個星期做幾次中等強度的鍛煉,就能在幾個月內看到健康的巨大改善。”
據埃里克森教授解釋,“即使人的年齡已經很大,但大腦仍然處于‘可發育期,直到非常老的老年期,大腦仍是可以調整的。即使大腦收縮,認知水平開始下降,這個趨勢并非如我們最初認為那樣不可逆轉。體育活動似乎是最有效的改進腦部健康和認知能力水平的方法,甚至一生都可以。”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把體育活動跟猜謎語等腦力鍛煉結合,好處更大。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伊麗莎白·斯泰恩·莫羅則強調:“無論什么時候開始進行體育還是腦力運動,永遠不會太遲。越早改變你的日常習慣,好處就會越大。但同樣的,開始改變,永遠都不算太遲。”
埃里克森博士也向人們解釋了不同種類運動對大腦的不同益處,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最喜歡做的。“大部分人現在仍缺乏運動,要讓他們動起來太難,但我們還是有一些經驗可以遵循。首先,你必須做你享受的事情。如果你覺得游泳很好,但討厭游泳,不要強迫自己每天都去泳池,因為你可能不會收到任何效果。必須確保你所做的是你覺得享受的,那樣才有助于你保持。如果你有一起鍛煉的伙伴,可能也能幫助你早上按時起床—出去見你的伙伴。”
研究的報告已經在芝加哥主辦的美國科學進步協會年會上對外公布。
散步3千米能強肺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西班牙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至少散步2英里(約合3.2千米)能降低人們因為呼吸疾病嚴重發作而住院治療的風險,同時也能降低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
科學家發現,不經常鍛煉的肺病患者,因肺病發作而住院治療的比例是熱愛運動的患者的兩倍。對于這些患者來說,每天步行2~4英里(約合3.2~6.4千米)是最適宜他們的運動。
研究團隊從西班牙的5所呼吸病診所召集了約55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根據患者自我報告一周內的行走距離,研究者計算出了他們的運動量,并把這些數據與病人的住院記錄進行了對比。發表在《呼吸病學期刊》上的分析結果顯示,保持中高水平體育活動量(如散步等運動)的患者住院率只有不常鍛煉患者的53%。
科學家建議,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難,很難徒步行走較長距離,但他們可以在親朋好友的陪伴下散步或遛狗,以保持較高的鍛煉積極性。堅持體育鍛煉對于他們的病情恢復有極大的幫助。
堅持散步腎臟好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中國臺灣的一項研究發現,腎病患者堅持散步有助于延長生命,減少致殘風險,而且會降低其腎透析或腎移植的必要性。

位于臺中的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周哲毅(音譯)博士是該研究合著者之一,他說:“即使最少量的散步,如每周只有一次少于30分鐘的散步,也對腎病患者的健康有益。散步更勤、時間更長則能帶來更大的健康益處。”
周哲毅博士的研究團隊對臺灣6300多名慢性腎病患者進行了調查研究,這些人平均年齡70歲,其中約21%的人稱散步是其最主要的鍛煉方式。總體而言,在研究開展期間,堅持散步的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1/3,與不散步的患者相比,他們接受腎透析或腎移植的必要性小21%,且散步越多,治療腎病的功效越明顯。與不散步的患者相比,每周散步1~2次、3~4次、5~6次和大于等于7次的患者,死亡風險分別下降17%、28%、58%和59%,腎透析或腎移植的必要性分別降低19%、27%、43%和44%。
不過,散步只是降低風險,并不會令腎病患者全面恢復,堅持散步的腎病患者與不散步的腎病患者相比,罹患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也相差無幾。周哲毅博士仍然建議:“散步,對腎臟健康好處不小,應當堅持。”
中年常散步 老來骨骼壯
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美國布萊根女子醫院的流行病學家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顯示,中年男性,即使每周散步一小會,也能降低50歲后發生骨折的風險,特別是髖部。
研究人員對近3.6萬名男性的運動和靜坐習慣進行了長達24年的追蹤調查。這些男性每兩年填寫一次調查問卷,向研究者匯報了他們走路的力度(悠閑、平均速度或是快速步行)和靜坐、參加其他體育活動的時間(如打網球、游泳和戶外運動)。在追蹤隨訪期內,這些男性中總共發生了546例髖關節骨折病例。分析結果表明,這些男性散步的里程越長、散步的力度越大,他們老年后發生髖關節骨折的風險越低。對于那些把散步當作主要運動的男性來說,每周至少散步4個小時的人比每周散步不到1個小時的人,髖關節骨折的風險要明顯低43%。研究人員前期對女性人群進行的相似研究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
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期刊》上的這項研究認為,中年人進行散步等體育活動能預防髖部骨折的原因是,鍛煉能增強骨骼力量和肌肉的張力,還有助于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劇烈運動并不適合老年人,散步是相對安全有效的鍛煉方式。
每天散步1小時能防癌
據“新聞提要和全球新聞”網報道,法國一項研究顯示,任何年齡段的女性堅持每天散步1小時能使患乳癌的風險降低12%。研究人員對1987-2013年間發表的37項研究進行了分析,這些研究涉及超過400萬女性,最終得出上述結論。而且無論年齡、體重、地域差別,堅持運動都會取得明顯的防癌功效。
該研究主管、國際預防研究所的馬休教授表示,這37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有關運動與乳腺癌關系的全部研究,因此,他對研究結論很有信心。研究結果還發現,運動防癌的效果同腫瘤類型有很大關系,總體而言,堅持運動對預防乳腺癌的功效還是非常明顯的。
另一項研究也發現,每周散步7小時的女性比那些每周散步3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14%。如果女性在每周散步7小時的基礎上,再做一些高強度運動,患乳腺癌的風險會降低25%。該研究負責人、美國癌癥協會阿柏·帕泰爾博士表示,研究結果清楚地證明了體育運動和絕經后乳腺癌之間的關聯,運動量越多,防癌的效果越明顯。根據美國一項指導原則,每周要保持150分鐘的適度到高強度的運動量,不僅有助預防乳腺癌,還能使身體保持健康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