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您的確沒有看錯,保護心臟要從結婚做起。科學家研究表明,擁有配偶可以大大提升心臟的健康程度。
夫妻吵架易患心臟病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情侶或者夫婦之間的爭吵,可能不止影響男女關系和情緒,也會直接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心臟健康。根據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伴侶不夠支持自己(具體表現通常為吵架、冷戰等),就更可能發展出心血管疾病。
美國猶他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感覺配偶有時不完全支持自己的人,動脈鈣化的癥狀比正常人更嚴重。這表明他們的動脈已呈現病態,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大。
研究人員發現,當夫妻均覺得對方的態度存在二重矛盾性,即伴侶有時支持和幫助自己、有時態度卻令人失望時,男女雙方的動脈鈣化程度通常都特別高。“有大量的研究顯示,情侶關系是死亡率的預報器,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猶他大學心理學專家貝特·烏奇諾博士表示,“但過去大多數的研究都忽略了許多情侶關系是矛盾統一體,同時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簡而言之,就是相互支持的情況并不穩定。”
為了測定這種矛盾性對當事人心血管健康的影響,烏奇諾博士及其團隊對136對平均年齡63歲的夫妻進行調查分析,判斷其婚姻質量、對配偶支持度的認知等。調查尤其關注當夫妻一方需要伴侶的支持、建議或者贊同時,得到的反饋是積極還是消極的。研究者發現,只有大約30%的受測者覺得伴侶始終支持自己,而70%的則覺得伴侶對自己的支持度時好時壞。
科研人員運用電腦斷層掃描儀檢查受測者的動脈健康情況,結果表明,當夫妻雙方都認為對方沒有始終支持自己時,動脈鈣化程度最高。如果伴侶中僅一方不認可配偶的支持態度,風險就會顯著降低。性別不會產生影響,即無論丈夫或妻子,都適用這一結論。
參與研究的配偶的平均結婚時間為36年,科研人員指出,實驗并未發現總體的婚姻滿意程度對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影響。因此,配偶對相互支持問題的滿意度,才是最能預測心血管健康水平的指標。
科學家目前尚未找到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源,但他們假設原理可能是這樣的:當夫妻雙方均覺得對方不能始終支持自己,互相之間的行為會相應改變。烏奇諾博士解釋道:“我們的發現表明,夫妻彼此間的相互支持認可度如果達到最糟糕的程度,雙方的溝通和信息處理方式也發生改變,從而增加他們的壓力,或破壞這段關系對其健康等方面的潛在支持力。這樣,可能就導致身體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受影響。”
烏奇諾博士表示,雖然他們的研究還沒有100%的定論,但這項研究的結果至少提供了初步證據,科學界需要對情侶相互支持水平與心血管疾病的聯系做更深入研究。
喪偶的確會傷“心”
喪偶會讓人痛徹心扉。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英國倫敦大學圣喬治醫學院的公共衛生與人口健康研究所的學者發現,在喪偶后的最初幾周內,人們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會上升。
研究團隊考察了近3.05萬名年齡在60~89歲之間的英國男女志愿者的資料,這些人在2005-2012年間都失去了配偶。在同一期間內,研究者另選取了8.36萬名年齡相似的未喪偶男女志愿者作為控制對照組。分析結果顯示,與未喪偶的這組志愿者相比,在配偶死亡后的1個月里,經歷喪偶之痛的人,其致命或非致命心臟病發作和腦卒中的發病率大約是前者的2倍。30天過后,兩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差距會明顯縮小。研究人員又比較了兩組人在90天和1年后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結果發現,他們面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不像之前一樣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兩組人在心腦血管功能方面的差別并不明顯。
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內科醫學》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身心健康狀況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剛剛痛失配偶的人,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這時,喪偶者的親朋好友應當在這個時期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支持,幫助他們及早渡過這個難關。
愛嘮叨的已婚女性心臟更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發現,已婚女性死于心臟病的風險要比未婚女性低28%,這是因為她們有了嘮叨的對象。
研究人員對73萬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英國女性進行了為期9年的追蹤隨訪。期間,總共有3萬名女性患上了心臟病,其中,有2000人死于這種疾病。在控制了影響人們患上心臟病的其他因素(如年齡、社會經濟狀況和生活方式等)之后,已婚或有同居伴侶的女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4%,死亡率也更低。
研究者認為,沒有配偶或同伴的女性更孤單,缺少適度的傾訴,可能是誘發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壓力長期不能被宣泄會影響人的健康。此外,來自配偶的照顧和支持不僅可以讓她們更早地發現心臟病,更有可能讓她們在治療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