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春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20世紀初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成立,期間組織了多場體育舞蹈賽事,體育舞蹈在我國正在逐漸的發展起來,體育舞蹈以他獨特的魅力傳入校園,并且在校園生根發芽。體育舞蹈在校園中很快的被學生喜愛,并且很快的流傳于校園,他在校園中很快的發展成一個文化,通過高校這個載體正在蓬勃的發展。體育舞蹈在校園中的傳播,使得體育舞蹈與人,體育舞蹈與學校都組成一種重要的關系。文章以河西學院為例,對學校的體育舞蹈進行了調研,從中找出校園體育精神與人的關系。在校園體育文化中,從一個新的校度去鑒賞校園體育文化在體育舞蹈中的作用。
體育舞蹈文化是是河西學院重要的體育文化代表,在河西學院的體育文化中,體育舞蹈深受廣大大學生的喜愛,無論是在廣場還是在教室中,體育舞蹈都是學生活動的首選,在學校的學習中,很多的學生都選擇體育舞蹈的形式去鍛煉,在河西學院不僅有單人舞蹈還有雙人舞蹈,很多學生都會因為自己的愛好去加入到體育舞蹈的練習當中。
河西學院開展體育舞蹈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每周晚上的舞會、體育課、體育舞蹈社團、甚至是體育交友互動等。都會選用體育舞蹈去進行。河西學院學生有60.3%喜歡體育舞蹈,而不喜歡體育舞蹈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9.7%。不喜歡體育舞蹈的男生多于不喜歡體育舞蹈女生35個百分點。不喜歡體育舞蹈的學生是有眾多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因素組成。主觀因素主要是學生的自信和對體育舞蹈的感知,自身條件差、害羞、和不感興趣的百分比分別為23.8、15.2、48.3。興趣的比例較重。學校師資和場館因素也是尤為重要,百分點已達到37.0、43.7。認為體育舞蹈是浪費時間的同學比重也達到36.4%。
體育舞蹈在河西學院已經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了,每逢學校有關活動,都有體育舞蹈的陣容參與,這給學校的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底蘊。河西學院體育文化的發展,必須依附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找出一個切合河西學院文化,展現河西學院魅力的健康、活力、向上、獨特的體育項目,建設河西學院獨樹一幟的體育文化。而體育舞蹈這一新興的體育項目與我校體育文化發展的需要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表1 河西學院學生喜歡體育舞蹈的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喜歡體育舞蹈的學生把體育舞蹈視為增強身體素質,塑造身形和培養大學生社交能力和團隊意識,他們各自的百分點為80.3、86.0,占相當大的比例。提高文化素質和自身修養和放松心情激發學習興趣也各自占有33.1和31.8個百分點。
增強河西學院學生的身體素質,塑造身形。體育舞蹈因運動形式的獨特,刺激肌肉和骨骼的同進,在拉長肌纖維,增強關節靈活性,而不是直接增加肌纖維的橫截面積、形成塊狀肌肉。長久練習則體態勻稱、身材挺拔,使舞者在健身的同時還可美體。這對處于身體發育最后階斷、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追求完美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非常適合的體育活動。此外,進行體育舞蹈這項活動時,在禮節、衣著、舉止、儀態等方面同樣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時刻展現出得體大方、優雅端莊,幫助大學生內在氣質和修養的進一步提高。
審美觀是客觀存在的諸種審美對象在人們頭腦中的能動和具體的反映。體育舞蹈作為一種優美的人體動態藝術,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它以自身特有的魅力來滿足人們這種對美的追求和審美的需要。體育舞蹈創造了異常美妙的審美趣味,不同的樂曲,不同的舞步,有的婉轉流暢、旋轉起伏、形似行云流水;有的剛勁頓挫、瀟灑奔放、動靜交織;有的步態從容、平穩大方、悠閑輕松;有的輕快活潑、洋溢著青春活力;有的纏綿抒情、舞姿柔媚動人。通過體育舞蹈教學實踐培養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審美能力是一種現實的具體能力,體育舞蹈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具體來講就是教學過程的美,教學內容的美,教學環境的美,教師和學生形態的美等。在這些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示范與講解讓學生去感受和欣賞美,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審美教育,最終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既能滿足對美的追求和自我實現美的愿望,又能成為他人審美的客體。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就強化了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集體榮譽感、責任感、認同感、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相伴而生,個人主義意識逐漸淡化。此外,嚴格的學習和訓練,可以磨練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參與比賽的經歷又可以培養大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勇敢豪邁的進取精神。
體育舞蹈是兼具人體運動魅力和異域文化魅力的運動項目,其展現個性的舞蹈表現方式、熱情奔放的情感宣泄、性感火爆的舞姿展現,對我們中國傳統的中庸、含蓄,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在西方,人們從小接受人人平等、互尊互愛等禮儀方面教育與熏陶,使得禮儀能夠自然地表現在人的行為之中,也能在體育舞蹈中得到很好的展現。在體育舞蹈中,舞伴之間請舞與謝舞、男士對女士的關注、舞者與觀眾的互動,以及舞者對自己行為、衣著方面的自律等,充分體現了其禮儀文化的特征。在體育舞蹈的參與中,大學生不僅體驗了國外異樣的禮儀文化和風土人情,接觸了西方人“個體本位,富于創造”的理念,更汲取了西方的文化思想的精髓。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意愿,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留有廣闊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挖掘了大學生個性化的創造精神。
基于體育舞蹈對于河西學院體育文化構建的積極意義,決定了體育舞蹈在河西學院體育文化構建中的重要性。同時,對校園體育文化構建時體育舞蹈項目的開展,也提出了它的可行性建議。校園體育文化與體育舞蹈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校園體育文化在體育舞蹈中的相互作用。
大力發展河西學院體育舞蹈社團和籌劃全國高校體育舞蹈比賽。利用學生社團載體,改善體育舞蹈社團,鼓勵有興趣的同學積極加入,以小部分同學帶動大部分同學的參與。學校也可以籌劃全國性的體育舞蹈比賽,宣傳河西學院體育文化和擴大河西學院在全國的影響力,并藉此帶動全國各個高校體育舞蹈協會的成立,發展壯大河西學院獨具特色的體育舞蹈實力,形成有獨特風格的校園體育文化。
[1]徐潔.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舞蹈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7.
[2]王曉紅,黎雅菊.21世紀高校體育文化特征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9):8-10.
[3]吳燕丹,許文鑫.高校體育舞蹈選修課教學改革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1(20):6.
[4]榮麗,張清澍,宋秀麗.論體育舞蹈[J].體育文化導刊,2009(5):22.
[5]滕海穎.論新興體育舞蹈與高校體育[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