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馨(廣東嘉應學院梅州師范分院 514000)
《云裳訴》是作曲家周煜國2002年在箏曲《鄉韻》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一首大型古箏、鋼琴協奏曲。樂曲為三部曲式,有引子、慢板、快板、慢板再現及華彩、尾聲多個部分構成,主要講訴了楊貴妃與唐玄宗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這首樂曲不是單純的鋼琴伴奏的古箏樂曲,而是兩種樂器共同來表達音樂情感、塑造音樂形象的一首樂曲。鋼琴伴奏在和聲、織體等方面與力求古箏充分配合,極大地豐富了古箏的藝術表現力,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探究《云裳訴》鋼琴伴奏的藝術特色。
我國的民族音樂及器樂作品常常都是講訴了一個歷史故事,所以不乏需要用音樂塑造故事的意境及場景。所以,這些作品的鋼琴伴奏部分也常常也需要模仿一些大自然的聲音、車馬聲或者樂器等的聲音。古箏協奏曲《云裳訴》講訴的是一段愛情故事,鋼琴伴奏充分發揮了模擬場景、烘托意境的作用。
如引子部分古箏先用一段具有陜北地域特色的刮奏奏出了悲劇的色彩,緊接著鋼琴用八度彈奏模擬了這一段旋律,將樂曲悲劇的色彩推向了高點。
樂曲的快板部分,這里鋼琴用附點節奏和有力的柱式和弦營造出了一種馬兵亂事發馬蹄奔跑的慌亂局面。
華彩樂段由古箏獨奏完成,有力的刮奏之后鋼琴響起,密集的三連音織體將悲壯之情演繹地響徹軒宇。
在這首古箏協奏曲中,主要由古箏主奏,鋼琴擔任伴奏。但是偶爾由鋼琴主奏旋律,也給人耳目一新的體驗。兩種樂器互相對話,將情感表達得更加深刻。
樂曲的慢板樂段由兩個主題構成,主題a由古箏主奏,并在高音區搖指再現,主題b依然由搖指演繹。b主題的再次呈現,是由鋼琴作為主奏,古箏作為伴奏的形式出現。鋼琴以八度的彈奏詮釋了主題的旋律,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織體作為襯托,古箏則是做出補充。兩種樂器如同對話一般,將主題情感層層推進,讓人對主題印象深刻。
在古箏與鋼琴的協奏曲中,鋼琴不僅充當伴奏、主奏,有時與古箏合奏。這種具有推動力的合奏常用在一個樂段的結束時,推出下一段。
慢板樂段主題的四個樂句,有起承轉合的旋律構思。慢板部分的收尾由古箏和鋼琴強有力的合奏完成,預示著快板樂段危機的到來。
在緊張、激烈的快板樂段結束時,鋼琴用強勁有力的八度進行與附點和弦彈奏,與古箏合奏,共同引出了全曲悲壯的華彩樂段。
樂曲的尾聲部分,古箏和鋼琴合奏,重音彈奏的和弦與八度推動著旋律的上行,在徵音上強有力的收尾,給人蕩氣回腸的音樂感受。
樂曲的快板樂段,速度一改慢板時的每分鐘40拍,達到了每分鐘148拍的快板。鋼琴部分多處運用了附點節奏和有力的柱式和弦織體,營造出了馬蹄奔跑場面,讓我們感受到了兵荒馬亂逃離皇城時的緊張局面。
華彩部分由古箏有力的刮奏和搖指奏出,接著鋼琴聲響起,密集的三連音節奏柱式和弦及強有力的八度彈奏,將悲壯的情緒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首古箏協奏曲不僅在結構上具有民族特色,而且其鋼琴伴奏中也運用民族曲藝音樂中的“跺板”“搖板”等節奏,增加了作品的表現力。
1.跺板節奏的運用
所謂“垛板”是指在基本句上插入堆積若干并列的短語或詞組,常為三、四字不等,節奏為二拍子或一拍子?!岸灏濉敝饕峭ㄟ^緊縮節拍、節奏,使音樂變得緊張、激烈,富有戲劇性和夸張效果。如以下譜例,鋼琴伴奏中強有力的柱式和弦及休止符的運用,使音樂變得緊張、熱烈。鋼琴用前半拍的和弦將音樂情緒層層推進,71小節處用雙手交替的八度彈奏,音樂由弱漸強,由慢漸快,富于戲劇效果。
2.搖板節奏的運用
“搖板”是我國戲曲中一種緊打慢唱的唱腔板式,是以散板的唱腔伴隨著流水板的鼓,流水板的鼓的節奏緊湊,唱腔與板的結合形成了緊張且對比和統一的美學效果?!皳u板”常表現緊張激動、悲憤哀怨的情緒,營造一種動蕩、不安的氣氛。如以下譜例,古箏奏出的旋律來自于慢板,用搖指呈現了如歌、悠長的旋律,而鋼琴伴奏卻運用了較為密集的八分音符作為襯托。此部分表達了愛情在危急情況下的纏綿悱惻。鋼琴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彈得均勻平穩,與古箏的配合呈現了一種“緊打慢唱”,極大豐富了樂曲的表現力。
鋼琴伴奏在調式與和聲的運用上都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音樂特色。這首樂曲的鋼琴伴奏運用了民族D徵調式。和弦運用上也不乏運用了風格化的和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無論是柱式和弦織體還是半分解和弦式織體,都弱化了偏音的音響,用一些正音替代了偏音。從而和弦的傾向性減弱,色彩性增強,更加具有了民族音樂注重色彩忽視功能連接的特色。
在三度疊置的和弦中加入附加音,添加了二度、六度音等,這樣的處理增加了和弦本身的色彩和感染力,使和弦的民族內涵得以擴大。有時也在附加音的基礎上,將三音省略,使和弦具有空曠、飄渺的表現力,更加突出了和弦的色彩性。
鋼琴伴奏的低音部分較為平穩流暢,運用了以五聲音階為主的民族化低音線條。左手的低音與縱向聲部之間有遵循了一定的邏輯,與右手的伴奏織體形成了反向配合,對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動力。以五聲音階為主的低音旋律線,也有助于民族調式色彩的發揮。
本文主要從鋼琴伴奏發揮的作用、和聲調式、織體節奏等方面,分析了《云裳訴》鋼琴伴奏的藝術特色所在。這首作品的鋼琴伴奏并不是單純的伴奏,它融合了民族音樂的元素,極大豐富了古箏的藝術表現力。民族性的創作手法主要體現在調式和聲、節奏織體等方面;另外,在意境烘托、場景模擬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讓鋼琴伴奏為民族音樂做出更多的貢獻,為我們出呈現更多、更好的中西合璧的音樂作品!
[1]于蘇賢.歌曲鋼琴伴奏的寫作[增訂本][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2]李斐嵐.鋼琴伴奏藝術縱橫[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3]施詠.談鋼琴為民族樂器伴奏的藝術[J].交響.1999.3.
[4]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的藝術特色及演奏處理[D].碩士學位論文.南京藝術學院,2012.
[5]繆天瑞.中國音樂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