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華
摘 要: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經”,城市地下管線檔案的管理直接影響到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本文針對目前地下管線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地下管線協調機構和責任追究制度設想。
城市地下管線檔案是指城市新建、改建、擴建的各類地下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電信、工業管道等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紙、聲像等各種資料。城市地下管線檔案是城建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資料,是城市的的“血管”和“神經”,是城市的生命線,是城建檔案的“拳頭檔案”,是建設數字城市的重要信息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管理城市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加強城市地下各種管線檔案的收集、管理,拿不出一張完整的地下管線檔案現狀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目前城市地下管線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自己一點想法,供檔案界的同仁們參考。
1 目前城市地下管線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城市規模大小不一樣,城市建設的管理體制不一樣,地下管線建設規模不一樣,因此,城市地下管線檔案管理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各自為政,沒有實行集中協統一管理。由于地下管線檔案涉及的部門較多,因此多頭管理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在城建檔案管理部門保管,有的在規劃部門保管、有的在測繪部門保管、有的管線建設單位保管(如供水、供氣、排水、熱力、電力、電信、人防、地鐵等部門)、甚至有的還在技術人員手中保存。應當說,規劃部門、測繪部門、管線建設單位都有保管地下管線的條件,但不符合《檔案法》第十條和第十一條、《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七的規定,也不符合建設部第136號令《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在私人手中保管的檔案,很容易造成檔案的丟失。
重復建設,浪費嚴重。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地下管線工程建設也在不斷加大,城市地下管線也在不斷延伸,城市地下管網變得越來越復雜,據初步統計,城市地管線的密度一般在6――8種,多的達到幾十種。這種復雜的地下管網反過來又給新的地下管線建設帶來了麻煩,在這種情況下,各管線建設單位為了搞清本系統的地下管線情況,又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普查,這樣的重復建設,造成了人力和資金的巨大浪費。
管理不到位,地下管線事故頻繁發生。由于地下管線檔案管理不到位,管線檔案“無檔可查,有檔不查,檔案不準確”的問題普遍存在,很容易造成建設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盲目施工,挖斷地下管線的事故頻繁發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發生地下管線挖斷事故造成的直接損失達50多億元人民幣,間接損失達400多億元人民幣。
2 解決城市地下管線檔案管理問題的思路
城市的地下管線是城市的生命線,一旦城市的地下管線出了問題,就可能造成這個城市的癱瘓。國家領導人都十分直視這項工作,而且講過,我們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的加深,是從市政建設管道出問題時開始的……..;國家建設部也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在幾年前就開展了城市地下管線檔案管理現狀的調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并向國務院報送了調查報告,國務院領導作了重要批示,指示建設部抓緊制定《地下管線管理條例》]《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以建設部第136號部長令發布,從2005年5月份實行,《辦法》是加強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的法規性文件,在這十年間我們各地區按管理辦法執行的如何在城市的建設、改造中,就能充分體現出來。但做好一個城市的地下管線檔案管理工作,僅靠一個法規性文件是不夠的,我覺得還應該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各級領導要切實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地下管線檔案信息管理涉及面廣,各地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把地下管線檔案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并積極爭取政府的關心和支持。要把地下管線檔案管理納入規劃管理、施工管理、備案管理相關環節,納入有關部門的職責范圍,并不定期地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在資金、技術、裝備、人員等方面為城市地下管線信息動態管理入境提供保障,使地下管線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軌道。
加強各種管線檔案管理的機制建設。針對目前地下管線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建議和縣成立一個地下管線專門管理協調機構,管理協調機構的任務是積極組織協調各各專業管線單位、產權單位、建設單位、勘察測繪單位等部門,密切合作,積極配合,建立起有效的城市地下管線檔案信息綜合動態管理的協調機制。這個管理機構應當設在建設主管部門或規劃管理部門。管理協調機構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來保證管線普查和各種管線工程新建、改建維修檔案資料能統一收進城建檔案館(室)。為什么由城建檔案館(室)來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地下管線檔案呢?這是因為《檔案法》、《規劃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賦予了城建檔案機構的職能,同時城建檔案管理部門已收集了大量的城建檔案資料,不僅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的保密性,而且還有館庫和人才方面的優勢。
加強地下管線檔案信息的管理,力爭使管線檔案信息資源得到最優先的開發利用。目前有的城市建設檔案管理部門已經收集接收了當地的地下管線普查資料,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普查資料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在檔案庫房“睡大覺”。因此,我們應盡快建立地下管線檔案信息系統,充分提高管線檔案信息化采集程度,建立統一的地下管線檔案綜合動態管理系統,向社會各界提供信息查詢和利用服務,以此來提高管線檔案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
建立地下管線檔案損失責任追究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現在已在許多行業實行,從落實的效果看還是不錯的,而且正在不斷地推廣。那么如何建立地下管線檔案損失追究制度呢?我認為應從法律和經濟兩個方面來追究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管線專業單位、工程測量單位、城建檔案管理機構的責任,具體為:
一是建設單位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移交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并處以1――10萬元的罰款(處罰的標準是建設部規定的,下同),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責任人員處單位罰款數額5%――10%罰款,因建設單位未移交地下管線檔案的,造成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損壞地下管線的,建設單位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是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未按照規定查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線資料面擅自組織施工,造成地下管線損壞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經濟處罰。
三是專業管線單位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移交地下管線檔案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因專業管線單位未移交地下管線檔案,造成施工過程中損壞地下管線的,地下管線專業單位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是工程測量單位未按照規定提供準確的地下管線測量成果,致使施工時損壞地下管線,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五是城建要案管理機構因匯總地下管線資料錯誤,使施工過程中造成損失的,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對相應的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如果因保管不善,造成檔案泄密或丟失,按《檔案法》有頭條款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