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鄧紀綱?謝莉?黃海軍
摘 要:目前,在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中,普遍存在著一個十分緊要的問題,就是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本文從多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研究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學習積極性就是最突出的問題。近幾年,國內外很多學者對此發表了許多意見。有些學者運用”雙因素理論”進行學理分析.有的學者從“努力程度、學習態度、教師影響和校園環境”四個維度進行問卷調查,分別提出激發和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對策;有人建議,激勵和幫助學生在探索研究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成高職階段的學習, 并且具有一定的繼續學習的能力, 來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身為高職院校,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在教學中結合實際做了一些工作。
1 提高學生學習價值認同感
心理學指出:人的心理與動物的心理的不同點在于它具有自覺性和能動性。通過調查問卷,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因素進行了解,以此為著力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進行學習疏導。根據史料記載,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我們在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問卷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學習恐懼心理障礙。針對這部分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和指責,更多的應該給予他們心理上的關懷,從解決具體困難和需求出發,在他們剛進校的時候,找到為什么他們會有心理落差。給予他們關心,使他們能盡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盡快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而產生對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
2 開辟第二課堂,引進競爭機制
大家都知道,青少年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為了促進人才培養,可以開辟第二課堂——成立相關專業協會,參與的學生履蓋了大一至大三,協會利用部分晚自習或雙休日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組織相關競賽和有關講座。通過這一載體,使大部分學生,了解本專業,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采用這種“競賽”的教學方式,又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 積極有效鼓勵, 獲得成功的體驗
積極的鼓勵(包括正確的獎賞、贊揚、評分、等級、競賽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肯定的一種強化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自尊心等,如果能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做出及時的評價,產生的效果比后來評價要好,因為通過剛剛留下的鮮明的記憶,使學生更加有改進他的學習的愿望;反之在改進學生學習方面的作用就比較小,因為在學生潛意識中對當時的情境已經淡薄。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當然也要注意,過分的表揚、鼓勵也會對學生造成驕傲和忽視自己的缺點的心理,從而引起消極的結果,所以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批評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
4 傾注愛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對待不愛學習的學生,更應該如此。對待這些學生的愛,既要在學習上的嚴格要求,又要在生活上關心呵護,通過與他們的溝通談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堅持對他們循循善誘的思想教育原則,使他們的思想得到轉化,進而慢慢地消除他們對學習的消極和敵意,當然工作中要注意學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誘”教育的同時,能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認識態度,進一步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的學習,來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5 加大課程的開發
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你對自己現在的學習感到滿意嗎?”的調查中有1000人作答,201人非常滿意,260人滿意,400人一般,139人不滿意。而高職院校的許多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理論學習不感興趣,但形象思維比較強,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就要求學生的課程教學要以能力的培養為主,而理論作為能力的基礎。所以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課程的開發設計就要緊緊圍繞這條主線,確保課程和課程模塊能對應學生的各項能力目標,同時能力教學必須與社會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來開發設計課程,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重視個性化課程開發。現代社會市場需求是在不斷變化,企業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同時學生的興趣、能力也在不斷發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課程開發設計要具有靈活性,能跟得上時代發展需要。
6 激發學生學習需要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它的反映了學習愿望或學習意向。通過這種學習的愿望或學習的意向來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在實際教學也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來引起學生對某種知識的需要。適當的設計問題,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學生,使他們的學習動機進一步明確。問題教學法作用就是以解決某一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是為了通過弄清某一問題而,去上課,去搜集材料或去做實驗。教學時,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迫切需要,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從而學習成績也就會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需要學生能夠理解和配合,也需要老師充分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態,并且運用正確的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結合課堂教學,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與創新,只有這樣,在能真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羅亦超譯.睿智的父母之愛[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26.
[2] 鄭海濤.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析. 遼寧高職學報,2005(6)
[3] 靖向黨,張鳴放.高職高專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