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梁靜
摘 要:本論文僅從大學生自身角度分三個部分來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進行淺析,旨在進一步提升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時提前做好充足準備的意識,再進行合理的定位、信仰的堅守及心理的調態,從而使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中能更好的抓住機遇及坦然的面對就業競爭帶來的挑戰。
關鍵詞:就業壓力;合理定位;信仰堅守;心態調整
中國最不缺的是人,中國最缺的也是人,是人才!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最為重要的因素,高等學府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大學生也就自然肩負著建設祖國,報效社會及自身生存發展的重擔。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一個教育培養周期結束后,四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之和就比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了,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為624.7萬,至2015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已增加至749萬,畢業人數的激增,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就業壓力大等現象,供過于求的現象日益加劇。
同時,由于當今大學畢業生多為獨生子女,其家庭環境、成長經歷、性格形成、心理素質、社會認知、吃苦精神等多方面或多或少有不足與欠缺之處,這方面也進一步導致了他們面臨就業或就業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問題。
筆者認為,當今新常態下,我們大學畢業生應合理定位、堅守信仰、調整心態。以應對就業進程中遇到的壓力、困惑,找準目標方向,從而好就業、就好業。
1 合理定位
1、合理定位,即對自身的知識水平、能力素養、特長短處、興趣愛好等方面有一個合理認識,再由此判斷自己進入職場后從事什么專業工作、在什么樣的公司企業工作、在什么地域城市工作以及如何勝任工作、如何進步提升、如何規劃職業。同時,大學畢業生還應該對當下國際國內的社會現實、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專業領域、人才需求等方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做到了解情況,心中有數。通過上述的認識和判斷,畢業生才能在未來的或已面臨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合理的精準的定位,方能揚長避短、勝任工作并成長成才。
2、合理定位要求畢業生既要避免由于定位過高、能力不足導致的盲目自信,從而引起職場中的失意挫敗、發展不順。又要避免由于定位過低、畏懼挑戰而導致的盲目菲薄,從而引起職場中的心有不甘、機會錯失。以上略述了畢業生就業求職過程中應把握了解的外在客觀因素,下面較為詳細的闡述畢業生自身的心理主觀因素在就業過程中的影響及作用。
2 信仰堅守
1、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段將理想“物化變現”的歷程,我們最終都是一疊面額有限的鈔票,只是疊的高度不同而已,但高度并不能衡量生命的厚度,也不能完全代表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前幾天和一位銀行的朋友聊天,她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個社會的病態,當利益成為唯一的價值取向,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拋諸腦后,追求東西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道理的越來越少;務實與現實、平庸與世故消解著曾經的激情和理想。當代大學生,只有將自身投入到這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把握時代國家發展的主線,心懷偉大的中國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結合自己的人生抱負、專業特長、職業規劃,就一定能在報效祖國、回饋社會與自己的成長成才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
2、我們的祖國幾千年的歷史,尤其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前近一百年飽受屈辱的歷史表明,國強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安邦,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沒有幸福的國民。而強大的國家是靠每一個公民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負責任講擔當甚至拋頭顱灑熱血而強大的。我們大學生應有報效祖國、回饋社會的堅定信仰,把自己與祖國、社會緊密地結合起來,與祖國與社會同進步共發展。
3 心態調整
1、放下身段。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多數源于其自身的定位,定位高則壓力大,定位低則壓力小,二者相互依存卻又此消彼長。大學生在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時需要放下身段,放下身段就是要求自己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在此過程中積累專業知識技能和學會做人做事的原則,不斷成長進步。筆者的一位前輩同事,工程類專業大學畢業后,初到一個技術部門從事研發工作,第一次設計任務就是設計一個真空管道用的封堵盲板法蘭,結果一經總工程師審查,其設計不是圖形表達不合理,就是尺寸標注有問題,要么設計基準錯誤,要么工藝基準不妥,總之錯誤較多,漏洞頻出。這讓他甚為尷尬,十分難受,畢業伊始的自信和豪情被擊得粉碎。痛定思痛,從此以后他俯下身去,從小事、從基礎做起,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成長,最終成長為所在設計部門的負責人及主要研發高級工程師,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部級項目及眾多橫向項目的研發任務并圓滿完成。從他的工作經歷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一定要避免心理預期高、自我評價高,實則應用能力低、工作經驗少的現象發生。調整好心態,從小事從基礎做起,求真務實,才能立足崗位、勝任工作,進而成長成才,實現職業追求。
2、直面壓力。大學畢業生面對復雜的職場,需要直面壓力,做到韜光養晦。韜光養晦是許多人向成功進發的充分必要條件,他們在權勢不如別人時,身處逆境時,可以退為進,藏其鋒芒,蓄其力量。在遇事不公,懷才不遇時,可以放長眼量,忍受屈辱,磨練意志,靜候時機,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便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舉取得成功。大學生應學會韜光養晦,積蓄自己的力量,勿為外因所擾,心有所寄,外界的壓力對我們的影響自然會小很多。一帆風順而有大成就的人實屬少見,真正出類拔萃的,大都是那些歷經艱辛,在壓力中磨煉出堅強意志的人。一個人只有頂得住壓力,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沉穩沉著,并逐漸內化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邁向成功。面對壓力,實力顯得最為重要。“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當代大學生應具備憂患意識,時刻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廣泛涉獵實踐,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做到厚積薄發,量變到質變。
3、自信從容。自信是一盞明燈,每個人都有對前路感到茫然的時刻,周遭驟然變得晦暗灰沉,人就畏縮起來,遲疑著不敢踏前一步。然而當心燈漸亮,一切又會回復正常,樂觀與自信的性情再度發揮鞭策作用,掃除陰霾、撥開云霧照亮前方的路,鼓舞著我們前瞻的心。
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不僅需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有健康的人格品質,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不僅是自身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企業、社會的迫切需要。
4 結束語
大學畢業生就業是一個社會問題及系統工程,其涉及國家發展戰略、產業布局、行業周期、企業需求、涉及國際國內經濟發展、金融形勢、外貿環境甚至匯率變化、外交政策。這其中的量變及影響因素太多,然而這些都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客觀因素,真正決定畢業生是否能好就業、就好業的主觀因素還在畢業生本身,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只有在扎實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提高自身修養的基礎上,做到具備正確的就業觀,進行自身的合理定位,信仰堅守,心態調整,方能在面臨就業或就業過程中從容自信、應對自如,才有可能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實現人生理想、價值追求提供了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盧紅梅.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王超.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調適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