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三方支付平臺與商業銀行關系錯綜復雜,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沖擊了商業銀行的金融主體地位,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最終支付必須依托商業銀行,本文居于生態學角度,認真剖析二者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為正確處理二者關系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平臺;競爭與合作;生態學
1 引言
在中國,商業銀行依靠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銀行網點布置,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壯大,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為應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壓力,商業銀行做出巨大調整,如“電子銀行”,“網上銀行”等相繼出現。
雖然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敏感度優于銀行,但受到非金融機構這個客觀身份條件的制約,以及外部環境的不成熟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付業務必須依托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與商業銀行之間即有業務的競爭又要相關事務的合作,所以研究第三方支付行業與商業銀行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構建二者良性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2 相關研究
第三方支付行業在中國起步較晚,國內學者對第三方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也不夠深入,還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第三方支付的行業監督和運行模式。比如學者董卓超(2009)研究國內C2C第三方支付平臺商業模式利益沖突問題,構思了第三方支付服務供應鏈的市場模型,提出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優化模式。學者楊國明(2006)則認為第三方支付是網上支付行業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會有業務競爭,利益矛盾但二者又存在著合作共贏的需求。本文主要從生態學角度進行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關系研究。
3 生態學對經濟學得啟發
1、生態學理論簡介
1869年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最早提出生態學理論,他認為生態學是一門關于生物與其生存環境相互關系研究的學科。他指出一個生物群落里任何物種都與其他物種存在著依存和斗爭的關系,他把這種關系總結為競爭與合作。
競爭是指物種之間因為利用同一資源而發生斗爭:如植物為爭奪生存空間、空氣等進行的競爭;動物為食物、棲息地發起競爭等。互利共生則指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如白蟻和腸內鞭毛蟲互利共生,真菌和苔蘚植物的依存關系等。
生態學理論認為自然界正是居于這些復雜的關系才能保持生態的平衡。
2、生態學理論啟發
生態學理論主要揭示生物之間的捕食,競爭,互利共生。這種生態關系實際上也同樣可以解釋說明第三支付與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運用生態學理論分析第三支付與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現實意義。(圖3.1)
4 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生態關系分析
(1)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競爭關系
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關系首先體現在競爭關系上,是指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為爭奪有限的市場資源和占領市場份額,而在支付結算等業務,客戶資源等方面進行的競爭。
在電子商務發展初期,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了”銀行做大商戶,支付公司做中小商戶”的格局。但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原本的格局被沖破了,不少實力雄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觸及商業銀行的相關業務,二者在很多領域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第三方支付平臺憑借低廉,方便,快捷的優勢,深受消費者喜愛。一方面,第三方支付通過線上服務,給企業和個人提供多層次的交易和資金結算服務,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還將資源優勢擴展到線下,通過對POS網絡布局和收付款系統開展服務業務,對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挑戰。據統計2012年第三方支付平臺結算業務收入高達2.1萬億,中國網民使用第三方支付進行在線支付高達61.3%,僅次于網上銀行直接支付。(數據來源艾瑞咨詢《2012-2013年中國互聯網支付用戶調研報告》)
2、 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捕食”關系
“捕食”關系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一方搶占另一方的業務活動。信用貸款一直是商業銀行的壟斷業務,但是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出的“平臺+小貸”模式極大沖擊了商業銀行較為薄弱的小額信貸業務。據《2013年一季度電商微企融資報告》顯示,到2013年3月底,受到電商融資服務的小微企業已超過25萬家。一季度新增貸款企業超過2.5萬家;貸款筆數超過110萬筆,較上年同時期同比增長超過50%,貸款數額新增120億元,平均每筆貸款額約11000元。
3、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互利共生關系。
和生物界一樣,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存在互利共生關系,即二者利用雙方各自的優勢,在金融業務方面形成合作,達到共贏。第三方支付平臺雖然擁有靈活的運行機制和大量客戶資源,高效的銷售渠道,但最終的結算還必須依托傳統的商業銀行進行,同樣商業銀行也必須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來提高自身的服務,穩定自己的顧客,擴寬市場需求。
5 結束語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沖擊了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基于生物學原理的啟發,正確對待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競和關系,為實現共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際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童卓超.C2C第三方支付企業與銀行的合作模式研究.廈門大學.2009.
[2]楊國明.第三方支付經營模式探析.[J]金融信息化論壇,2006(4):10~12.
[3]仇遠文,王樂風,孟慶軍.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生態對策研究.[M]經濟管理者,2013:P5-7
[4]徐怡君.《淺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趨勢》.《經濟師》,2010年6期
[5]尚玉昌.普通生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P81-90
[6]楊帥.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博弈分析.商場現代化,2010,(12):13~14
[7]張洗松.中國網銀模式及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機理.[J]發展研究,2009,(04):18~20
[8]Y.N.Li,K.C.Tan&M.Xie.Measuring Web-based service quality[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Vol.13, No.5, 2002:685-700.
[9]Paul A. Pavlou, David Gefen. Building Effective online Market Paces with Institution-Based Trust [J].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2004,15,(1):37-59.
[10]童卓超.C2C第三方支付企業與銀行的合作模式研究.廈門大學.2009.
[11]楊國明.第三方支付經營模式探析.[J]金融信息化論壇,2006(4):10~12.
作者簡介
吳兵兵(1990-),女,福建省,學生,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