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球經濟表現極為活躍的便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正對傳統行業展開不同凡響的洗禮,而物流配送的發展程度對電子商務的步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電子商務必不可少的物流配送受到了配送成本較高的困擾;物流配送缺乏較高的電子化管理程度;當前不完善的物流配送法規等種種問題,電子商務在此境況之下發展步伐必受阻礙。文章對電子商務有決定影響的物流配送特性及困擾重點闡述并提出了相關應對策略以及建議。
關鍵詞:物流配送;智能化;電子商務
0. 電子商務下物流業的相關情況分析
我國滯后性的物流業與高效性的電子商務相融合,其直接后果就是電子商務因低效率的物流而變得效率低下。電子商務資金流、信息流、商務流在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推動下快速完成,然而低效率高成本的物流正在漸漸耗盡電子商務的便捷化優勢。顯而易見,滯后的物流業對電子商務頗有影響且限制性較大。就電子商務的配送層面看,如今我國像EMS及其它大量快遞公司的公用物流系統,已經滿足配送某些網上購買的特定商品的需求。但是因為都只顧自身利益,業務被分割,所以業務量相對較少,物流運行系統的成本偏高,進而電子商務被拉高了物流成本。在利潤豐厚的電子商務行業,物流設施與配送體系在我國還比較滯后,倉儲、運輸模式一直被沿用,直接在普通貨架上存放、堆碼貨物,或是人工與機械結合搬運及裝卸等,如此物流管理作業模式對客戶的多品種、小批量的追求現實已是滿足不了,而對電子商務高標準的物流配送更是滿足不了,在我國已成為阻攔電子商務步伐一大障礙。
1.電子商務之下的物流配送的特性
1.1 信息化決定著物流自動化的堅實基礎
信息化給自動化打下堅實基礎,機電一體化實際就是自動化,無人化的操作也就是自動化表面呈現,節省勞動力是其直接效果。還有可以使物流作業盡可能降低誤差、拉高勞動生產力、強化物流作業能力等。當然是由各種設施組合實現物流自動化,譬如:語音識別與條碼識別系統;自動存取、自動分揀、自動跟蹤貨物、自動控制導向車等系統。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先進的物流作業中早已普及化,我國受物流業發展起步較晚限制,相比較而言,自然屬低水平化,還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普及自動化技術在我們物流業的實際應用。
1.2 物流新發展趨勢是智能化
智能化是應用更高層次的物流信息化、自動化,物流作業會用到不少運籌統計,涵蓋明確庫存水平、選取運輸路徑、自動分揀機、自動控制導向車、經營流配送中心的決策等要求依賴大量知識。物流智能化在自動化歷程中的技術難題是避免不了的,專家系統與機器人在國際上有非常不錯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達到物流的現代化水平,物流在電子商務下的新發展趨勢就是智能化。
1.3 物流配送的柔性化新模式
原本柔性化是在生產行業提出的顧客服務至上的理念,但真要將柔性化付諸行動,就要真正按照顧客變化的需求對生產工藝靈活調節,配套的物流系統要是沒有柔性化就達不到這一目的了。在上世紀末,全球生產領域絡繹不絕的推出集成制造系統、彈性制造系統、制造資源系統、管理供應鏈,以及企業資源計劃的技術概念,聚集生產、流通,據需求末端具體要求安排生產,種種技術概念的實質就是組織物流活動。因而柔性化物流是對生產、消費及流通的滿足而形成的新模式。這就要嚴格規范好物流配送中心,應該按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品種豐富的消費特性,使物流作業實現靈活化。此外標準化的包裝商品與物流設備,共同化、社會化的物流同樣是新的物流特點。
2.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下的困擾
2.1 物流配送成本比較高
物流配送缺乏健全,在電子商務中對客戶配送低成本的要求不易滿足,有時還要更高的配送成本。比如:一些小物件,在市場上買一個小物件的價格也就是20元,網上的價格只要15元,但拿到手后還要加上15元的運費,這綜合下來總體費用要比市價更高,其中物流費用與商品市價相當,更有甚者物流費比商品本身價格還高。物流費用較高形成原因可能是電子商務與物流企業合作中沒有對配送成本進行很好核算。因物流配送是分散的主體,并且不能集中訂貨的地域與時間難以形成配送規模。所以單位配送成本會因規模受限而增加,于是商家就會將費用轉嫁給消費者。而配送一旦達到規定總量后,商家就會讓消費者免郵費,這正是網絡購物在節假日免郵費的原因。
2.2 物流配送缺乏較高的電子化管理程度
電子商務下眾多企業越來越青睞物流配送的原因就在于它迎合了電子商務對各類客戶的需要,網絡上出現的定制化越來越多,電商企業要借助高度電子化、集成化的方式對物流進行管理,對供應鏈整合各環節,這樣才可做出靈敏反應,應對個性化客戶追求。然而從我國實際來看,企業尚處高度電子化、集成化的供應鏈管理的初級時期,主要反映在物流信息較低的速效性、運輸網絡有待提高合理化等方面。與我國起步較晚的物流業,較少應用先進的地理識別系統、GPS系統、射頻識別技術、自動跟蹤技術,以及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等物流先進設備有關。較為缺少先進設備,這些都是物流的奠基石,物流配送企業缺少這些設備就難以實現電子化、集成化管理,并且程度各異的電子化、集成化管理,會使物流配送企業在電子商務下的效率大打折扣。
2.3 不完善的物流配送法規
我國如今在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方面的政策法規與相關制度還不足以完善,更全面的制度正在國家各級政府積極推進中研究著。現如今與企業密切相連的法規制度,如轉讓產權、稅收、融資等還在營銷舊模式下,適應不了如今的網絡營銷要求,對電子商務企業也形成諸多不利因素。覆蓋了全國各地的物流配送,有著較廣的范圍,但經常困擾于地方保護主義,只要出現經濟糾紛,因各個省市擁有不同的行業標準、金融法規,這就容易出現企業很難對當事人追究經濟責任等相關問題。企業能夠在網絡上擺置產品圖片,由網頁向客戶展示產品。但實體性貨物決定了物流不可能如同商務流,只是簡單的依賴互聯網就能夠處理運輸貨物的問題,不能解決好物流配送問題,發展電子商務便會因此受到限制。在消費者對電子商務下的各種投訴中占比重較大的就是因物流配送問題而造成的糾紛與投訴。要想將物流問題解決好,就要組建更好的物流平臺并且還要建設好基本設施,覆蓋范圍廣闊的基本設施,也是發展物流企業受到限制的一大瓶頸。
3.我國解決物流配送困擾的策略建議
3.1 使配送服務降低價格
要想解決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下的保有的服務價格矛盾,需雙方開展通力合作。其一,電子商務類企業偏好側重網站的訂單數量與點擊率是不夠的,還要對配送成本加以重視,盡可能控制銷售的網絡產品要與物流配送企業確定的送貨范圍一致,并且盡可能形成規模與相對集中。其二,應積極推動物流配送企業協作,開源節流強化管理,使配送服務價格與物流成本降低,增加建設配送設施與渠道,最終對物流配送系統實現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及柔性化形成有力態勢。就長期而言,對持續穩定的將物流配送降低價格、成本很有利。此外,電子商務企業需考慮建立長期與物流配送企業的穩定合作關系,這對降低配送價格同樣有利。在市場份額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重的是多批次、多元化、個性化、小批量的市場需求,現代電子商務開展的物流活動中配送已是核心步驟與最終目標,把配送業務給專門的配送企業來做,從配送業務中將電子商務企業解脫出來,進而專注于電子商務活動。
3.2 建立暢通的管理信息系統
在物流組織配送活動中管理信息系統屬于中樞神經,可以從以下幾點表現出其重要的作用:其一,管理信息系統是生產企業、物流配送企業、客戶的橋梁紐帶,交互式信息可由它來傳輸;其二,對配送企業進行上下級溝通的橋梁,通過它對企業間的聯系進行溝通、協調,形成網絡信息,進而對物流合理的組織配送活動;其三,由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起物流配送企業、銀行、廠商的聯系,開展有效的財務結算;其四,通過管理信息系統對配送中的每個節點進行溝通與協調,對配送進展狀況進行監控與追蹤;其五,管理信息系統在電子商務下統一物流、信息流及商務流,而信息流、商務流與傳統的物流是被分隔開的。
當下信息化程度在我國企業較低,企業投資到信息設備與技術的累計總額只有總資產的3%左右,相比國外大企業近10%的額度還較遠。就物流配送企業而言,眾多企業還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小、亂、差的經營狀態,規模總體而言較小。即便有些大型企業,還是由傳統儲運企業演化而來的,儲運痕跡保留的還很深刻,建設的信息系統比較滯后,信息化程度遠遠偏低。所以要加快建設信息化步伐,是物流資源強化社會集成能力,進行虛擬物流的需要,同樣是未來物流配送的核心要求。
3.3 確立與發展電子商務相適的法規系統
眾所周知,發展電子商務仍有諸多問題,政府需針對電子商務盡早出臺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獨立的稅務制度、貿易規則及條例等專門法規。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法律系統不但要適應我國具體的國情,還要能融合國際且與其很好的接軌。電子商務新的法規要立足我國實際商務活動,必須對交易行為與程度進行規范,保障交易安全與公平,并且對違反電子商務法的犯罪活動給予確切的法律責任規定,讓電子商務活動能有法可循的規范處罰措施,提供一個較為安全、寬松的電子商務外部發展保障環境,力推我國將電子商務有序健康發展下去。
綜上所述,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下有各不相同的方式,企業需按照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下的特性及本身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決策。電子商務物流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當前發展仍不完善。我國要想促進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下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找到具體問題,使配送服務降低價格、建立暢通的管理信息系統、確立與發展電子商務相適的法規系統,認真落實執行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 何楊平 《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M]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4
[2] 蓋建華 基于電子商務的物流行為分析及策略研究 [J] 現代管理科學 2009(02)
[3] 陳希 淺析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科學導報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