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佳奇?趙佳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指紋采集技術的概念和分類,指紋采集技術如何與司法實踐結合,其中包括介紹指紋采集其自身優勢及其指紋采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弊端,最后介紹了指紋采集技術在實踐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指紋采集;司法實踐;發展前景
指紋采集技術在所有的生物識別技術中,是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應用最為廣泛的。在進行指紋識別前,通常會采集一個清晰、可靠的指紋數據,才能為后續的識別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說指紋采集是指紋識別技術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通過強大的指紋數據庫,可以輕松找到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其在司法實踐中也被廣泛的予以運用。
1 指紋采集技術的概念及分類
1.1 指紋采集技術的概念
指紋采集技術指的是通過采集個人的指紋,把一個人同他的指紋對應起來,通過比較他的指紋和預先保存的指紋進行比較,就可以驗證他的真實身份。指紋采集器采集到指紋圖像后,才能被計算機進行識別、處理。指紋圖像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識別的精度以及指紋識別系統的處理速度,因此指紋采集技術是指紋識別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
1.2 指紋采集技術的分類
指紋的表面積相對較小,日常生活中手指常常會受到磨損,所以獲得優質的指紋細節圖像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指紋采集技術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包括有光學指紋采集技術、半導體指紋采集技術以及超聲波指紋采集技術。光學指紋采集技術指的是通過利用光的全反射來成像,采集指紋的技術。光線照射到壓有指紋的玻璃表面形成反射光線,反射光線再經過凸鏡聚焦后由CCD 去捕獲成像。半導體指紋采集技術指的是根據指紋的凸起和凹陷與半導體電容感應顆粒形成的電容值大小不同,來判斷什么位置是凸起什么位置是凹陷。半導體指紋采集設備可以獲得相當精確的指紋圖像,并且指紋采集時不需要象光學采集設備那樣,要求有較大面積的采集頭。由于半導體芯片的體積小巧且功耗很低,可以集成到許多現有設備中,這是光學采集設備所無法比擬的,現在許多指紋識別系統研發工作都采用半導體采集設備來進行。超聲波指紋采集技術指的是依靠反射波的強弱形成指紋紋理圖像,即當超聲波源發出的超聲波通過傳感器表面到達手指表面時會被反射回去,皮膚凹陷的部分與傳感器表面之間有較多的空氣及雜質,這會吸收一部分超聲波,這樣超聲波凸起反射回去的超聲波會比凹陷部分更強。
2 指紋采集技術與司法實踐的結合
2.1 指紋識別的優勢
指紋鑒識證據向來被認定是一項客觀之科學證據,尤其指紋因人而異的獨特性及自出生至死亡不變的永久性使其成為眾人認可的證據。以前,許多法學家在主張人各不相同,物各不相同且可能加以鑒別之后,就沒有下文,提不出證據證明。欲支持此種說法其實必須提出相應的證據,但當學者發現要提出此種證據并不可行時,便尋求他法,有用假設方法或用直覺來說明。這也顯示傳統的比對科學所說的可能性是非常主觀及直覺的。例如筆跡比對的問題想用數學程度了解筆跡相符的可能性既不可能亦不實際。
指紋乃人手指的第一節關節指頭以上的部分,其正面皮膚上所呈現的凹凸紋路。我國大概在唐宋時代就有在各種田契或賣身、借款等契約上按捺指紋為主要的信用記號,且有以印指印及拇指印代替圖章應用。指紋一般被認為有下面的特征,首先是每個人均不同,其次是終生不變,再次是不因手指損害,而造成指紋變更。例如指頭表皮損傷,皮下固有組織無改變的情況下,舊皮剝落,新皮長成后指紋仍會與損壞前同。最后是手指碰觸過物品即會留下指紋,因為指紋中有汗液及脂肪的分泌,因此手指觸及之處必留有指紋。
2.2 指紋識別存在的問題
指紋雖經人工或自動化辨識之過程,最后仍須依靠人類肉眼之判定。在進一步指紋判定之前,須先將前款的鑒識結果再進行二次性查核,即仍須以特征點判定為基準,并先作指紋正常部位的比對。指紋由于受外力因素的影響,極易造成局部外觀的差異,如受傷、病變、皮膚移植等所造成紋線樹狀皺起、斷裂、旋轉、或塊狀突起等,此與受傷前之指紋在外觀上差異甚大,稱此差異甚大的部位為非常部位。比對時,可暫予忽略或排除,而就正常部位復核鑒識結果。
指紋作為證據須其他證據補強。指紋可以用來作身分證明、在場證明及前科證明。在犯罪偵查上,在現場采到犯罪嫌疑人指紋未必能證明犯罪,因其僅是間接證據,多須其它證據予以補強。在犯罪現場發現指紋,可證明嫌犯曾到過該處觸摸該物,如果該物屬于實施犯罪必須觸摸或使用的物品,則證明嫌犯有為與該犯罪行為有關的行為,例如犯罪現場遺留的兇器或犯案用的手槍上有嫌犯的指紋,可認定被告涉有重大嫌疑。雖然原則上指紋比對是依賴客觀的、可能性的要求,但卻提不出可能性、蓋然性之數據以支持其論據,這是由于指紋鑒識其實主要是建立在直覺洞察的知識及假設之上,從未經過嚴格的實驗,但鑒識專家卻堅持其鑒定是絕對的,絕非是概然性的。 因此法院將案件的標準援引到指紋鑒識,勢將將陷于兩難。亦即,縱然指紋鑒識所依據的直覺的洞察而得到知識,以及在特定案件的主觀的判斷可能是強而有力的,但欲援引傳統的科學標準或嚴格的研究來檢視指紋比對的有效性,結果有可能會令人失望。
3 指紋采集技術的發展前景
常見的指紋識別系統有兩種,即嵌入式系統和連接計算機的應用系統。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系統,它不需要與其他設備或計算機進行連接,可以獨立完成其設計的功能,如指紋門禁、指紋考勤終端、指紋保險箱等都是嵌入式系統。其功能較為單一,應用于完成特定的功能。而連接計算機的應用系統具有靈活的系統結構,并且可以多個系統共享指紋識別設備,可以建立大型的數據庫應用。隨著計算機與通信網絡的蓬勃發展, 電子商務的不斷推廣應用,安全方便的指紋識別系統現已廣泛應用于桌面電腦,遍及銀行、保險、邊防檢查、醫療衛生及網絡接入等各個領域。作為自動指紋識別系統關鍵部分的指紋圖像采集設備也隨之得到了更大的發展。隨著手機、掌上電腦以及筆記本電腦等手持電子設備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同時人們對電子商務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也越來越重視,以功耗低、體積小為優勢的半導體電容指紋傳感器的市場需求量將會不斷增加。指紋采集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其在司法實踐中更加的高效、更加的準確,提高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的準確性。
4 結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指紋采集技術必將與司法實踐會更好的結合,但如何在實踐中更好的應用指紋采集技術仍然是一項難題,這既需要指紋采集技術的不斷發展也需要指紋采集人員不斷更新指紋采集技術與知識。
參考文獻
[1]張紀生:基于指紋身份識別平臺系統設計與實現[J].經營管理者.2011.24.
[2]梅中玲:指紋識別技術及其應用[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0,2:81-84.
[3]郭一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最新動向[J].中國安防產品信息,2009,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