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鄭觀應是中國近代新聞史上具有啟蒙意義的開拓者,他的《盛世危言·日報》貫穿著先進的新聞思想。他借鑒了西方,看到了中國報業的不足和困境,從政府和報紙創辦者兩個角度提出了促進中國報業發展的方案,明確了報紙的功能,倡導設立新聞法,對中國近代新聞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報紙發行;新聞法;報紙功能
1 報紙的發行和種類
鄭觀應對日報的發行和種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主張中國日報應該仿照西方,在發行方面可以分為日報、月報、七日報、半月報,體裁可以分為新政異事、近事告白,也就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新聞、廣告、副刊等。同時報紙的出版應分門別類,各個行業都應有專門的報刊。
2 新聞法思想
在《日報》中,鄭觀應提出了新聞立法思想。他是中國近代提出新聞立法思想的第一人。他呼吁清政府用法律的形式來保護新聞業。他認為“中國現無報律,而報館主筆良莠不一”新聞立法可以對新聞做出規范,防止報紙“魚龍混雜”。他認為國家在立法時,應賦予報紙充分的權利,允許報紙針砭時弊。他不但明確提出了新聞立法的要求,而且就新聞立法的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論述。
針對記者和新聞撰寫人,他提出了法律要保障新聞撰寫人的言論自由。他針對中國傳統文章“知而不言、隱而不發”的現狀指出“蓋秉筆者有主持清議之權,據事直書,實事求是”他要求法律應給報紙和報人以監督政府的權利。他闡釋了西方國家的報紙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凡公約條議各節,會議時諸員之言詞舉動,皆列于報章,詳其得失。”報紙可以對政府的言行做出判斷。因此,他認為法律只能是規范新聞業健康發展的保障,而不能是閉塞言路的手段。政府應通過立法的方式讓報紙對國家的行政和司法予以監督,以此來揭露政治弊病,判斷行政得失。
在新聞立法方面,鄭觀應還認為國家應通過制度和法律來促進和支持報紙的發展。“大、小官員茍有過失,必直言無諱,不準各官與報館為難。如有無端低毀勒詐財賄者,只準其凜明上司,委員公斷,以存三代之公。”地方官吏不能用行政手段干涉和限制報業的發展。政府還可以通過對報館獎勵的手段來促進新聞的發展,嘉獎優秀的報人。“其有志切民生,不憚指陳,持論公平,言可施行者,天子則賜以匾額,以放直言。”在這里,其實也蘊含了鄭觀應對于報紙本質的看法:優秀的報紙應該能夠反映社會民生,以中立的態度直指社會弊病。即報紙應是“社會公器”。
除了政府對新聞權利的保障外,鄭觀應在《日報》中認為報人也存在法律義務,他們的言論受到法律規范。報人不能濫用權利,隨意發表言論,混淆視聽,否則將由法律予以懲戒。新聞工作者還要追求新聞事實的準確,防止“子虛烏有之談”。應“據事直書,實事求是”“援筆記錄”。“主筆者,采訪者,各得盡言無隱,則其利國利民實無以尚之也”在這里,他借鑒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如主筆借此勒索,無故低毀傷人名節者,不論大小官紳,當控諸地方官審辦,并準兩造公舉中、外陪員聽訊。”因此,在辦報實踐中,鄭觀應認為報人要有公正的態度和剛正的品格,不能因一己私利詆毀他人,無故傷人名節,也不能私受賄賂,制造“假新聞”。報紙也有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義務。“有事之際,官吏立法稽查于本國之兵機,不宜輕泄,于敵人之虛實,不厭詳明。則常變經權,操縱在我。”在戰爭等特殊情況下,報紙不能一味強調公開透明,而應該從國家利益出發,避免外交、戰爭機要泄露。
3 報紙的功能
在報紙的功能方面,鄭觀應是從國家政治制度的改良入手來談的,同時他也看到了一份好的報紙可以對民眾素質和社會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報紙是實行開明政治的的重要手段,是國家的耳目。為體察民情“則莫如廣設日報矣”通過報紙,統治者能更好地了解民眾的需求和社會的真實面貌,以便更好地決策并規避潛在的過失。“聞見多而議論正,得失著而褒貶嚴”“明義理以伸公論”通過報紙,民眾也可以評價政府得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形成輿論。在這個方面,鄭觀應把報紙的作用與議院相提并論,他認為報紙與議院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標志。通過報紙,廣開言路,通達民意,使政治走向開明。
在民眾素質的提高方面,他認為報紙具有開拓民眾的視野,開啟民智的作用。報紙的內容包括“異邦之習尚,海外之奇談,天氣之寒暑,風訊之休咎”通過報紙,民眾不僅可以了解身邊的生活,還可以了解西方和世界。小的天氣寒暑,大到戰爭外交,有了報紙,民眾的思維就不僅僅是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生活空間。在開啟民智方面,報紙可以“增人智慧,益人聰明”。因為區別于以往的“陽春白雪”式文學作品,報紙的文字具有淺近易懂的特點,可以做到雅俗共賞。報紙又貼近日常生活,容易為社會各個階層所接受。許多底層讀者在消遣式閱讀中可以加深對社會的了解。
在報紙功能方面,鄭觀應的獨創性在于提出了報紙有改造國民性的作用。他指出,由于“中國泥守古法,多所忌諱”以致產生了兩種相反相成的弊習。其一是“徇情面,行報復,深文曲筆,以逞其私圖”。其二是“唯諾成風,懾懦不出,知而不言,隱而不發”。在鄭觀應看來,中國人的國民性格中有“循私情”和“不敢言”的傾向,而報紙可以改造社會心理,促進國民性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由于報紙能夠溝通上下之情, 唯諾之風會受到嚴重沖擊。而通過報紙去明義理、伸公論,也將使那種借“深文曲筆以逞其私圖” 的陋習得到社會遣責。
鄭觀應作為一個資產階級的新聞啟蒙者,學習了西方的新聞思想并對中國的新聞發展提出了許多自己的構想。有人說:“鄭觀應沒有全面地參加辦報活動,他盡管提出了有關新聞事業的許多構想,但大都只是西方辦報情況的簡單類推,沒有多少可行性而往往失之空泛。”但是我認為鄭觀應雖然沒有進行過報紙的創辦,但他的新聞思想絕不僅僅是“烏托邦”式的幻想。他的新聞思想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尤其是新聞法思想,對規范和促進新聞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為后世提供了借鑒。他對于報紙功能的認識,為報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上的合理性。而他的報紙發行觀念,在后世也得到了實踐。
參考文獻
[1]《鄭觀應的日報觀論略》朱 根
[2]《鄭觀應近代中國第一個提出制定新聞法的人》馬躍峰 呂倩娜
作者簡介
趙洋(1994-),女,山東省煙臺市,本科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