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億霞
摘 要:圖書館文化的構建,實質上就是要將圖書館建設成為符合當時社會發展水平并能為社會發展起到最大推動作用的一種文化設施。圖書館以保存文化財富、傳遞知識信息、開展社會教育、開發智力資源為己任。而實現這一功能,就需要具備必備的物質基礎如館告、藏書、設備等,以及將這些物質基礎充分、合理地運用,使之發揮出最大效益的人才、管理及理念。
關鍵詞:圖書館;文化構建;內涵;特性
圖書館文化構建的內涵,可以通過圖書館形象的塑造全力心地展現出來。將圖書館作為—個系統來看待,則圖書館形象就是這一系統的文化表現形式。作為一個完整概念的圖書館形象的塑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借用“企業形象系統” 理論的說法,應該包括了圖書館理念識別、圖書館行為識別和圖書館視覺識別三個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高速增氏,對文化設施的投入成倍加大,而動則投資幾億資金的新建圖書館也越來越多,這本來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可是,有的圖書館單純求人、求豪華、求建筑漂亮,圖書館的建沒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種政績,成了城市的標志,而圖書館本身最本質的職能和功能發揮倒被丟到了一邊。一座應新圖書館大則大也,新則新也,可是,辦館理念仍然陳舊,文獻資源仍然貧乏,服務方式仍然落后,對市民和讀者而言,它所帶來的便利和作用就很有限,至少與龐大的投資根本不成比例。
圖書館理念識別中的則;念也可稱觀念,是一種思維的結果,代表看法和思想。圖書館的理念,—言以蔽之.就是圖書館存在的社會意義。圖書館理念集中表現為圖書館的整體價值觀和價值取向,是圖書館的最高哲學,也是圖書館形象塑造的核心。其內涵包括了圖書館人的精神理念、管理熙念、服務理念、發展理念.肖中既有圖書館存在與發展的價值意義,也有圖書館發展的終極定位、圖書館形象概念的表述以及發展戰略巾不同階段的目標闡釋等。
圖書館行為識別可以說涵蓋了整個圖書館的工作和管理活動,包括了圖書館群體和個體的行為規范、行為準則、行為模式、行為取向和行為方式,如圖書館的管理行為、讀者服務的文明用語和行為規范、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方式、公并關系等。在圖書館行為識別上,既要建立一個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圖書館文明標難體系,也要在一定層團和一定義化意義上創造特定圖書館特有的行為文化。
圖書館視覺識別是最外文、最直觀的部分。人們感受外界刺激的83%來自視覺,因而,視覺傳掘成為圖書館形象傳達的員促手段。LV1以圖書館標志、標欣色、標7F字和象征圖形等為基礎,設計圖書館的各種視覺外觀,如統一標識、色彩和字體的辦公用品(文具、名片、信箋、傳真紙、信封等)、樓層導示系統、宣傳品系列、辦公室裝飾、戶外宣傳欄、員工制服等等,組成圖書館獨特的視覺識別手段,并將訊息向外界傳達,從而非常直觀地樹立起一個鮮明的圖書館形象。
圖書館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其他文化形式樣,都具杏選擇性、創造性、繼承性和交流件等基本的特性。
1 選擇性
文化是一種不斷選擇的結果。人類文化從總體而言,都是個性文化。圖書館文化作為一種行業文化,必然有別于其他文化體系。而中西方圖書館文化的區別、各國圖書館文化的差異乃至平個圖書館文化所體現出的持質,都受制于大的文化氛圍。圖書館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所具有的共性.取決于圖書館所具有的基在職能,即所謂保存和傳遞文獻(指記錄人類知識的一切載體及其所承載的信息)的職能,這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而圖書館文化由于所處的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就必然帶來圖書館文化的差異性,形成不同的文化個性。無論是圖書館文化的共性還是個性,都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選擇所形成的結果。由于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持續性的特點,始終處于一種變動的過程當中,所以,文化的選擇性也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2 創造性
任何積極的有價值的人類活動都具有創造性。創造性活動作為——種信息運作過程,其功能在于不斷創造新的社會信息,增加社會信息質的規定性,這也就是文化的創造性。發現新信息是創造,將所發現的信息轉化為新的技術文化形式、制度文化形式,或者在此基礎亡構思新的精神成果井將其物化為物質產品,都是在創造新的社會信息,也是創造。文化的創造性,是人類文化的基本內涵。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宮的積淀的總和,而這些財富都是通過人類活動所創造出來的。創造性也因此成為圖書館文化構建的基本特性之一。
3 繼承性
文化既包括有創造性的一面,也有重復性的—面。重復以往的活動形式就是繼承,通過過重復性的活動將已有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保持下來并加以擴展,也是繼承。有繼承才有積累,也才有文化的形成。圖書館的產生和發展既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也與社會對它的需求緊密相連。圖書館文化從藏書樓文化、近代圖書館文化一路發展過來,本身就是一個繼承與揚棄的過程。藏書樓時代,受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文獻的制作和收藏都殊非易事,專供皇親國戚、達官員人享用的文獻,自然只能是以保存為要。圖書館的這種保存職能迄今未變,而自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以來圖將館新增的教育職能和傳遞職能與藏書樓時代相比卻早已是面目全非。
4 交流性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溝通、切磋、借鑒,以取長補短,作為參與者的個性文化均保持穩定的文化交往。文化的產生和形成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不同文化的個件只是以其他文化作為參照物才得以彰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進化。圖書館文化的交流性,既指圖書館之間需要交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指圖書館作為一個行業需要與其他行業之間進行交流,吸取不同的文化養分,保持與社會發展同步,使圖書館事業能夠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
圖書館文化構建的四個特性是互相聯系的。創造性和繼承性原則反映了文化的兩個基本特性。文化的創造性和繼承性始終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創造,就無所謂繼承,而創造又只能是繼承基礎上的創造。文化的創造性和繼承性均以文化的選擇性為前提。文化的差異性取決于文化的選擇性,無論是文化的創造還是繼承,都有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事實上,任何有價值的文化選擇都是一種創造,都是文化的創造性,而任何創造性的文化選擇都是以繼承已有的文化成果為前提的。創造首先需要選擇、而選擇本身也是創造。繼承從來是有選擇的,但選擇又不能不以繼承為前提。這就是文化創造性和繼承性與文化的選擇性之間的整體關系。文化的交流性則可以省去個性文化發展過程中重復性的文化創造,推進文化的發展進程。而文化交流過程中,對其他文化要素的取舍,也是一種文化的選擇性。從其他文化拿過來的光進經驗,是一種繼承,而且通常這種外來的經驗會與本身的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全新的文化形式。反過來說,文化的創造性需要文化的交流性。
參考文獻
[1] 黃宗忠. 論圖書館制度[J]. 圖書館論壇. 2008(06)
[2] 劉勇. 基于價值鏈思想的圖書館讀者關系管理分析[J]. 圖書情報工作. 2008(01)
[3] 白君禮,李金勞,周東曉,王妍妮. 圖書館核心價值與圖書館文化[J]. 圖書館雜志. 2007(12)
[4] 蘇蓉暉. 圖書館文化氛圍構建思路解析[J]. 圖書館. 2007(05)
[5] 劉東勤. 關于構筑學習型圖書館文化的研究[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07(01)
[6] 楊學泉,湯黎光. 論圖書館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 圖書館論壇.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