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琴琴
摘 要:志愿者參與圖書館日常管理與服務工作,給圖書館帶來活力的同時也給圖書館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針對目前獨立學院圖書館志愿者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志愿者管理工作實踐為依據展開分析,探討如何建立獨立學院圖書館志愿者管理長效機制。
關鍵詞:圖書館;志愿者管理;長效機制
1 引言
我國獨立學院興起于上個世紀90年代末,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本科層次高等教育機構[1]。高校圖書館建設作為傳統高校建設的重點之一,進入獨立學院時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貫徹圖書館“以人為本、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管理創新”的辦館宗旨,更好地發揮圖書館在獨立學院中的教輔功能,僅靠學院圖書館現有的工作人員是遠遠不夠的,本校學生作為志愿者參與圖書館服務既能緩解館員的工作壓力,又能為學生本人提供實踐平臺,積累工作經驗,達成圖書館與志愿者兩方的雙贏局面。
2 獨立學院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現狀
高校圖書館志愿者是立足圖書館,不為物質報酬,專門為讀者服務的人,由學生自愿參與并在圖書館指導下進行活動的特色組織[2]。國外圖書館開展志愿者服務由來已久,志愿者協助圖書館工作無論是服務內容或管理機制都趨于規范化和制度化,在優化圖書館服務結構方面效果明顯。而國內高校開展志愿者服務還在起步階段,各方面都存在許多問題,未能很好的發揮志愿者團隊在圖書館服務中的促進作用。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高校引入志愿者服務時間較短,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管理方面空有一些規章制度和施行辦法,也并未形成成熟的規范化體系。因為志愿者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志愿者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界線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勵、保障和約束機制[3],志愿服務無章可依,部分志愿者自由散漫,憑個人意志進行相關服務,工作漏洞百出,不僅沒有起到協助圖書館員工作的作用,還額外增加了工作負擔,由此很多圖書館寧愿投入更多經費增加勤工儉學學生的招聘數量,也不愿使用志愿者的無償服務,更不愿花費精力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形成惡性循環,使圖書館志愿服務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
2.2 組織結構松散
獨立學院圖書館志愿服務的志愿者以在校學生為主,有的按照圖書館工作需求臨時招募,完成指定任務后團隊解散,有的則以個別學生的義務時數需求,如入黨的公益加分、黨校培訓的義務實踐等進行預約報名,而定期招募志愿者,形成穩定的圖書館志愿者團隊的圖書館少之又少,最終形成的志愿服務組織結構極為松散,甚至不能構成為基本的圖書館志愿服務體系,無法開展常規活動,也難以進行深度培訓,只能從事一些體力性的重復工作,對于圖書館和志愿者雙方都達不到實質性的助益,使圖書館志愿服務成為雞肋。
2.3 任務分配不協調
目前獨立學院圖書館在學生參與圖書館服務的實踐中,結合本館勤工儉學隊伍,引入志愿者服務團隊,形成圖書館員、勤工儉學人員和志愿者三支隊伍交叉完成圖書館工作的局面已成為普遍現象,三者需要有明確職責范圍的劃分,互相幫助和配合,才能將日常的管理和服務有序而高效地開展起來。但是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有些館員過分依賴勤工儉學同學和志愿者,將本該自己完成的關鍵工作分配給他們,不考慮勝任能力,也不監督工作進展以及核查工作完成情況,使得勤工儉學學生和志愿者或工作壓力過大怨聲載道,或投機取巧敷衍了事;另外進行工作任務分配時,不考慮勤工儉學工作的有償性和志愿者服務的無償性,在工作的難易和工作量的多寡上不做區分地進行分配,使志愿者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
2.4 權益保障不到位
志愿者權益保障問題一直是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國內在志愿者權益保障方面的相關制度和實施力度都還成熟。由于志愿服務的無償性,很多人將志愿者的合法權益也視為無償奉獻的范圍,甚至志愿者本人也沒有自身作為志愿者的權益意識。在圖書館引入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志愿者權益保障的相關內容也少見于相關規章制度之中,一旦合法權益受到讀者甚至館員的侵犯,志愿者基本會陷入投訴無門的境地,在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同時卻換來自身權益受損的結果,志愿者的積極性必然受到重大打擊。
3 獨立學院圖書館志愿者管理長效機制
3.1 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機制
3.1.1擬定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要在志愿服務內容的開展、組織的管理、人員的考核激勵、團隊的優化等各方面形成系統,從而建立長效運作機制,首先必須有章可依,有度可衡。就獨立學院圖書館而言,真正引入志愿服務的圖書館并不普遍,有些空有制度而沒有實行,有些零散接收志愿者,但圖書館管理規章制度中并沒有明確志愿者管理的相關內容。圖書館志愿服務相關制度的制定,必須結合圖書館和學院的實際,明確志愿者招募、培訓、考勤、考核、獎懲、權益等相關內容。
3.1.2規范志愿者招募流程
圖書館志愿者的招募是決定志愿服務團隊整體素質的關鍵,要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要明確規定招募的方式方法及應招條件,設定嚴格的篩選把關流程,另一方面還要在初步招募后實行淘汰制,在規定的試用期內進行考察評價擇優錄用,這樣才能確保志愿者團隊的整體素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獨立學院圖書館學生工作人員的招募,包括勤工儉學崗位和志愿者的招募,一般要通過學院學工及相關部門的把控,此時圖書館如果處理不好與學院各個部門的工作銜接,沒有充分表達崗位需求和招募條件,沒有在招募的關鍵環節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很容易在招募過程中陷入被動地位,影響初步招募的效果,從而影響后續的篩選和培訓工作。
3.1.3做好志愿者培訓工作
志愿者培訓的效果決定志愿者上崗后的工作質量。做好圖書館志愿者培訓,不僅要注重以圖書館基礎知識的學習、圖書館規章制度的了解以及崗位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崗前培訓,還需做好轉崗培訓、在崗學習、崗位技能優化等深度培訓。只有注重培訓的系統性和過程性,在館員與志愿者,老志愿者與新志愿者之間的“傳-幫-帶”中不斷交流經驗,查漏補缺,實現志愿者自身知識和技能的循環改進和創新,才能大幅提升志愿者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3.1.4完善志愿者考核機制
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是促進團隊成員高效完成任務的有效推動力,對于高校圖書館志愿者團隊同樣具有這樣的效果。開展志愿者考核工作,首先必須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在明確的考核標準下以量化考核為基準,結合館員、同事、讀者的多方評價,以出勤情況、服務時數、服務態度、專業程度、參與團隊活動情等為主要考核內容對志愿者做出綜合考評。
3.2 改進和創新激勵機制
由于志愿者服務不索取物質報酬的義務性,要想最大限度地激發圖書館志愿者的積極性,必須在常規的激勵方式上進行改進和創新。人的生存發展,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的欲望,所以在激勵中不能忽視任何一方。要根據不同人、不同情況將兩者結合搭配起來,激勵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欲望,有好的激勵效果[4]。以志愿服務考核結果為依據,堅持非物質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二者相輔相成的原則,對志愿者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激發,才能提升志愿者進行不斷學習、改進和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志愿者團隊整體優化的效果。
物質激勵方面,雖然志愿者服務出發點不是物質需求,但保證志愿者的基本補助,如紀念品、交通費、工作餐等,才不至于挫傷志愿者的積極性。非物質激勵方面,要注重精神激勵、晉升激勵、崗位激勵、增權激勵等方式多管齊下。精神激勵以志愿者證書、榮譽稱號、學院表彰等方式著重開展評優工作,同時創辦志愿者專欄、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達到激勵作用的同時還能活躍團隊氛圍;晉升激勵主要以志愿者的服務時間長短和服務質量好壞,將志愿者進行等級劃分,針對不同等級給與不同的激勵;崗位激勵一是進行定期崗位輪換,避免重復性工作造成的枯燥,同時在新崗位的培訓中滿足增加知識的需求,二是以志愿者專業特長為依據安排工作崗位,使志愿者獲得學以致用的滿足感;增權激勵是指圖書館或學院相關部門在肯定志愿者工作的前提下給予某些權利或政策上的優惠,例如圖書的優先借閱、圖書館收費項目的減免、學院評獎評優的加分等。
3.3 營造志愿服務文化氛圍
志愿文化是指志愿者組織在長期的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被志愿者所認可、接受、傳播和遵從的基本信念、共同價值觀、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社會角色和人文模式等的總稱[5]。推崇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高校志愿者精神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和諧校園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加大志愿服務精神的宣傳力度,營造無私奉獻的志愿服務文化氛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圖書館志愿服務工作中來。
4 結語
由于獨立學院自身的辦學特點,獨立學院圖書館普遍具有建館時間短、起點高、模式新、發展快、館員素質偏低等特征[6],且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個性張揚、思維活躍、學習自覺性差、學習態度多元化、社會實踐經驗相對豐富,對圖書館服務的內容、方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國內志愿服務還未成熟,圖書館志愿服務仍未規范的情況下,唯有深入研究圖書館志愿者服務運作方式,并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實驗和改進,建立更加完善的圖書館志愿者管理長效機制,才能造就能夠充分發揮潛在作用的志愿者團隊,將圖書館志愿服務轉化為推進圖書館各項工作的開展的巨大能量。
參考文獻
[1]夏文福.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及管理探討[J].理論前沿,2013(12):88-89
[2]王雪梅.關于高校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工作的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12 (8):92-94
[3]孫孝詩等.義工服務于圖書館而引發的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4(2):48-49
[4]田旭龍.西北地區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研究——以蘭州大學為例[D].蘭州大學.2009:18-19
[5]于強.銷售人員激勵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05:60-64
[6]施盛威等.江蘇省獨立學院圖書館讀者服務現狀與優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