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娟
摘 要:企業的目的在于盈利,利潤的來源在于開源節流,成本的管控是管理者必須用心研究的一個課題。本文作者對一般小型鋼結構產品加工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探討,為項目成本管理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鋼結構;項目;成本;管理;控制
鋼結構產品加工,由于生產和產品的特殊性,在成本管理上有一定難度,管理者在成本的管理上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和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做支撐并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堅持持續有效地開展管理活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1 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主材的使用管理。主材排版下料和余料的管理是關鍵。下料如不統籌考慮,方案優化不到位,余料的分布較為分散零亂,會導致主材的利用率不夠,得不到合理科學的最大化利用,直接導致成本上升。
(二)存貨的清點管理。受施工特點的影響,鋼結構產品的成品往往不是由一道工序完成,基本上是由多個工序完成,其成品也是由許多構件單元焊接組合而成。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半成品數量多,生產環節多,導致清點存貨數量的實施有較大困難,必然會增大了人為的主觀性,形成了清點的庫存數量與實際數量會有誤差,對主材損耗量的計算造成誤差。
(三)管理部門之間的銜接不暢。技術部、物資部、成本部等要全員參與,從技術交底到材料的申報,下料排版、工藝布置及領料、發貨、盤庫、核算等等一系列工作要緊密聯接,各部門信息不共享,溝通不夠、各自為陣,會導致不能及時掌握真實成本,真實成本的發生無記錄無處追根溯源,影響成本管理。
(四)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不能持續進行。成本管理的流程為成本測算、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幾項,而施工單位的重點在于施工成本的核算工作。核算工作一旦滯后或不及時跟進,會影響到成本分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如果核算不準確,會使成本的預算失去理論基礎,預測和實際的誤差有差異,財務帳面上反映的成本不是真實成本,失去了指導意義。
2 加強成本管理的幾點思路
(一)提高認識,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鋼結構施工成本管理是一個有機聯系與相互制約的系統過程,其管理流程為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不是管一個人或幾個人,也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事,而應該是一個系統的管理,需要全員的參與和積極地配合,每個人都要在相關崗位生產環節中起到監管控制成本的作用。
(二)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體系。在開展鋼結構生產加工前,加強組織措施保證,搭建管理體系,結合生產實際制定管理職責和權限,成立部門,配置人員,讓參與生產的人員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提前做好技術措施,進行合理的工藝布局,對生產中與成本有關的部門進行技術交底,保持各部門信息流通無阻,強調各生產工序做好生產記錄,保證成本采集相關原始數據的真實有效。
(三)做好成本預測。開始投入生產前,有關人員憑借歷史數據和工程經驗,運用一定方法對工程項目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可能的發展趨勢做出估計。預測時,找出對工程項目計劃工期同內影響成本的因素進行分析,預測這些因素對施工成本的影響程度,估算出工程項目的單位成本或總成本。成本預測為成本計劃提供依據。
(三)加強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鋼結構加工過程中控制實際成本發生,包括實際采購費用發生的過程控制、勞動力和生產資料使用過程中的消耗控制、質量成本及管理費用的支出控制。應充分發揮工程項目成本責任體系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提高施工過程的成本控制能力。
1、材料的管理:材料由購到銷的控制是關鍵,采購時流程公開透明化,做到權力分散。入庫及出庫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并做好各項記錄。用料計劃統籌安排,做好材料的統計申報,組織生產時全盤考慮材料下料的排版組合利用,達到鋼材的利用最大化。其次,余料集中處置,便于核算。輔助材料的領用要有詳細出庫記錄,月底均要對所用所有材料進行盤點清算,并做好記錄。
2、成品及半成品的管理。成品入庫入帳,做好發貨和進庫的動態管理記錄;要有專人對半成品定期進行統計,將半成品根據完成工序所占總工序的比重,將此進行折算成成品重量,做好相關記錄。
3、人工費的管理。人是生產中的關鍵因素,制度管人才是管理中的最有效方法。在某種產品生產前期,可以用一個階段進行對單個工序人工費進行現場測算,得到內部定額,結合實際制定出合理工費標準,讓工費與質量產量進行掛鉤,規避人員磨洋工的風險,調動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4、機械設備的管理。生產工藝布置合理,加工流水線合理安排,盡量減少場內搬運工作的發生,有利降低機械使用費。
5、其它不變成本部分的控制。成本中有些是在一定范圍內因產量的增多而減少的,如設備折舊費、大修理費、管理費等。該部分的成本一定發生,但工程量越大,分攤到每噸鋼結構產品上的成本就越低。因此,產品單一且數量越多的產品,其不變成本部分會較小。在承接任務或進行成本分析時,要注意該部分對總成本的影響。
(四)加強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是施工承包單位最基礎的工作。成本核算主要利用會計核算體系,對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歸集,統計其實際發生額,并計算出項目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該項工作必須各部門做到相互溝通,信息流暢,做好各項成本數據的記錄、收集和整理。
(五)編制內部定額,實施管理行為
通過一個項目的相關數據的收集分析,或對單個施工工序做一個階段的車間現場寫實記錄,編制內部施工定額,做到有標準可參照,對下一個工程項目起到借鑒和參考的作用。在企業內部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持續跟進,每項任務從開工至結束,及時盤算成本費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后糾偏。認真做好成本測算、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不斷更新完善企業內部定額,使之達到接近真實成本的狀態。
3 結束語
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讓我們認識到要想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強練內功,抓好企業的成本管理,才能讓利潤不因管理不善而白白流失。企業只有首先在思想上加強重視,行動上采取切實可行的且結合自身實際的措施,并能持之以恒地將制定的各項成本管理措施落地生根,才能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長偉,李少霞。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師,2009(12):65-66
[2]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相關文件匯編.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