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晨
摘 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新形勢下我們黨關于選人用人原則的新要求,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發揮黨校的陣地和熔爐作用有利于推動干部選用標準的落實和干部整體素質的提高,更好地建設學習型政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關鍵詞:德;才;干部;黨校
德才兼備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選拔任用干部的標準。要求選用干部既要重德,又要重才。但是這并非一種無重點的兩點論。因為在實踐中,德和才不可能是絕對平衡發展的,當形勢發展到一個方面失衡的時候,它的重點就顯現出來了。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當時黨的政治路線和政治任務的特定要求,黨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基礎上對干部德才的側重也不盡相同。
1 堅持德才兼備,強調以德為先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
如今,黨締造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干部的德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黨面臨的任務和干部隊伍的現狀,要求我們必須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同時,對干部的德提出更高的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經濟成分,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以及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形成日趨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 、差異性明顯增加,人生價值觀也呈現多樣化態勢。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帶來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乘機而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推動了各種社會思潮的涌動和傳播,這些對黨員干部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大量事實證明我們干部隊伍思想作風的整體狀況始終是正確的進步的,但其中也摻雜著一些人的信仰危機和政治方向的迷惘,伴隨著一些錯誤思想的滋生蔓延。在如今世界大變革大調整的關鍵時期,在危機頻發的敏感時期,只有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基礎上培養和選用有德性有德行的高素質的領導干部,我們黨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形勢面前經受住各種風浪的考驗,才能永遠使黨立于不敗之地。
2 干部隊伍現狀亟需以德為先
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領導骨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面貫徹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干部隊伍也摻雜著少數有才無德甚至無才無德的黨員干部。
(一)重才輕德導致干部隊伍中的“有才無德”
如今,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著重才輕德、以才蔽德、以績掩德的現象,從而一方面導致了一些業務能力突出但品行修養不高的有才之人得以重用,為黨日后的建設和工作埋下了不小的隱患;另一方面則造成了干部主觀上忽視“內功”的修煉,以致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由于禁不住各種糖衣炮彈的襲擊漸漸喪失自我,黨性修養、思想道德品質出現滑坡。
(二)干部年輕化帶來德才方面的新問題
隨著鄧小平提出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年輕干部這個戰略問題,大批年輕有為的領導干部被選用提拔并予以重任。當前,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干部正逐步成為干部隊伍的主體,這為保持黨和國家充滿生機和活力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現在的年輕干部學歷層次比較高、知識面比較寬、思想比較活躍、開拓創新精神比較強,許多問題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年輕干部成長于我國社會的轉型期,這一時期社會呈現經濟市場化,文化多元化,觀念“自由化”,道德淡漠化,價值觀自我化等,對年輕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這個時期,也是我國建設法制社會的重要時期,我們在強調法制建設的同時,出現了某種程度上忽視社會道德建設的傾向。應試教育也極大地弱化了干部學生時代的素質教育、道德教化與品德塑造。這些對年輕干部德性和德行的形成和發展實際上都是不利的。加上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成長年代,為年輕干部創造了比過去戰爭年代優越得多的生活環境,因而很多人缺乏復雜環境、長期艱苦實踐的磨練,政治立場不堅定,人生觀價值觀易動搖;處理復雜問題、駕馭復雜局面、做群眾工作的實際本領不強,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亟待提高。
(三)干部選用不公不嚴帶來“無才無德”,干部有才不用實為“無才無德”
干部任用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受賄賣官,利用關系網、裙帶網走后門、拉關系,使得一些無才無德的人蒙混而入,造成了干部隊伍的良莠不齊。還有些干部為民意識淡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不強,安于享樂、有才不用實與無德無才之人沒有差別。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是我們黨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是新時期建設高素質領導干部,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任務。
3 以德為先,發揮黨校的陣地熔爐作用,提高和加強干部教育和考核工作
黨校的產生和發展,始終同黨的建設、同黨在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緊密相連,并為黨的建設和全黨中心任務的需要服務。培養黨的領導干部和理論骨干,是黨校的主要任務。 我們黨歷來重視黨校教育。早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就把黨校教育放在黨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自1933年3月,在中央蘇區江西瑞金成立“馬克思共產主義學?!保粗醒朦h校前身)以來, 黨校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思想覺悟高,黨性強,作風好的黨員干部,為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發揮了重大作用。歷史一再證明,發揮黨校的作用,對加強黨的建設,保證革命事業的勝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基本原理告訴我們,搞好黨建必須首先進行思想建黨,同時重視組織建黨,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素質。而無論思想建黨還是提高干部素質,都要有實際的載體,而黨校就是這樣一個基本的載體,它是進行黨的思想建設和提高黨員干部素質的中心陣地,在當前則是堅持以德為先,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重要陣地。因而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充分發揮黨校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符合傳統,順應現實。
我認為,根據當前新提出的干部選用標準,黨校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注重時代性,融入傳統性
自“五四”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少進行系統的傳統美德教育,青年一代甚至中年人對傳統之仁愛理念不甚了了,對于社會公眾來說,能了解“忠恕之道”的人也為數不多。情為知所動,連仁愛是什么也不清楚,就更談不上能產生同情心和愛心了。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也就難以扎根于心了。仁愛精神之培養,實為為人民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因而在注重教育內容時代化的同時進行仁愛精神的理性和情感教育,并將其升華為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意識有助于干部樹立社會主義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從根本上幫助解決干部的德性和德行問題。
(二)教育同時把好考核關,教評隊伍引入新力量
缺乏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要確保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增強領導干部防腐拒變的能力,就必須建立嚴格的考核和監督體系,需多項措施并舉。對于黨校而言,在加強理論教育和實踐考察的同時還應當積極配合組織部門做好干部考評工作,建立相應的考量機制。應當逐步做到,凡新進入領導班子的成員必須經過黨校學習,先培訓,后上崗,要把干部在黨校學習的態度、成績、黨性鍛煉的實際情況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內容;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思想和行動相結合,以他律促自律,從而真正保證干部良好德性德行的形成和發展。保證黨校德才培養工作的實效性。
保證考評工作的真實有效,考評人員的中立性和公正性是關鍵。因而對于考評人員的設定,除了黨校內部的工作人員,還應當盡量選擇獨立于政府行政系統之外同時又具有高度責任心以及富有考評經驗和技能的個人或團體;適時適量地引人新的“中立力量”。
此外,許多富有政治經驗的離退休干部也是可以動員的重要力量。離退休干部作為曾在黨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有功之臣,歷經各種風浪考驗;政治立場、道德信念歷久彌堅,對黨忠心耿耿,勇于獻身,保留了較多的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群眾中有著較高的威望和較大的影響力;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活雕塑。因而發揮許多富有政治經驗的老同志對黨的事業的參謀作用,以他們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在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繼續發揮作用,使其加入新一代干部隊伍的考評工作無疑是一舉多得的明智之選。老同志必定會以高度的革命責任心來完成這個重要的歷史任務。
這樣既有利于保證干部考核工作的公正公平,又能密切新老干部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及時聽取革命干部對實際工作的有益評價;使年輕干部在新老合作和交替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實際有效的鍛煉,不斷吸收新的活力和智慧,保證干部隊伍的旺盛生機;同時還能在黨內黨外營造尊重老干部的輿論和習慣。
(三)廣征民意,充分利用有效資源
官在做,民在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毛澤東早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就提出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作為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執政黨,黨的領導干部的選用工作同樣應從群眾中來,廣征民意;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干部的整體素質作出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充分利用信訪、網絡等有效資源開展調查工作,及時準確地分析輿情以從中獲得有助于干部考核的信息等。切實保證調查工作的廣度深度,提高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
(四)考評量化,成績公開
對任何事物只作定性分析而不作定量分析,最終都是不科學的,質的分析只能確定人的道德價值的有無,并不能表現出個人道德價值量的大小??茖W合理的干部素質考量還應當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將干部的理論學習和實際工作的成效具體化,數量化,使考核結果具有較強的可比性,科學性。為此可借鑒管理科學中的目標管理辦法,通過考核目標的制定和實現情況來形成定量考核結果,但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合理科學的編制和職位分類;二是要把考核結果與干部升降獎懲掛鉤,否則目標管理也很難很好地堅持。這樣既保證了考量制度的準確性又提高了干部考評工作的公信度。
考評量化后統計出的成績應準確及時地公布于眾,統一接受群眾監督和建議,并及時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提取有價值的建議適當地反饋給接受考評的領導干部,這樣既保證了考評工作的公開透明,又能對干部的自律自省起到一個有效的督促作用。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民意調查的保密工作,切實保障被調查人的隱私和安全。對于揭發有據且反映屬實的檢舉人,應當給予適當獎勵。以調動民眾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調查工作的廣度、深度,保證其持久性和真實性。
貫徹落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干部選用標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有待于我們黨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堅持從長遠角度來培養黨員干部的道德自覺性與主體性,堅持思想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培養黨員干部的道德信念、情操和習慣;從而內在地,根本性地提高黨員干部的道德素質,不斷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丁華.新時期黨建理論和實踐探索[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
[2]肖群忠.道德與人性[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