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亮
摘 要:本文對農村基層文化隊伍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農村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促進農村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基層;文化;農村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的興衰體現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形象和實力。兩者相互依賴,不可分割。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農村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隊伍建設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大背景下,在文化大繁榮、文化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前,使農村文化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從“農業大縣”到“文化大縣”的轉變也是一個值得讓文化工作者們思量的問題。
1 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進農村文化傳承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是為農民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身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農村文化建設通過提供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通過精神文明的創建活動,提高農民的審美情趣、陶冶農民的精神情操。農村文化建設,不僅通過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通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提高農民政治素質的同時,還具有傳承農村傳統文化的作用,農村文化建設的沃土在農村,原生態農村文化的完整保護也在農村。通過農村文化建設,可以加大對古村落、遺址等農村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1.2 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改造農民,改造農民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為農村社會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提供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發展先進的農村文化是占領農村文化建設的陣地、改造落后文化、摒棄腐朽文化的現實途徑。同時,發展農村文化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道路。
2 農村群眾文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群眾文化不被重視
我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時期,理論上強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不少基層干部為突出政績,或理解上的偏差,對文化工作的重視不夠,沒有擺到議事日程上來,致使文化建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就是其中一例,這種人為的作用,使文化建設近乎服從于經濟建設,從而間接導致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始終跟不上物質文明建設步伐。農村文化站存在有人無錢、有人無陣地、有陣地無設施,形同虛設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2.2 缺少文化活動經費
隨著政府工作重心的轉移,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部分干部認為經濟才是硬指標,為了發展經濟、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不求長遠發展目標,看不到文化建設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看不到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和所創造出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化站原有的陣地、設施不但每年得不到增建和維修,相反財政對文化站的資金投入還趕不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新的無錢添置,原有的因年久失修及人為的拆除,而出現了嚴重的萎縮和減少。農村只能靠拉企業贊助、搞校園文化、鎮里補助等形式來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但沒有固定的專項經費來保證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
2.3 缺乏專業人才,建設形式單一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農村或者社區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在做。年輕人很少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即便是有,也不是專業性的人才。專業性質的匱乏就會導致文化建設的不專業性,不能夠有效地確保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另外,群眾文化建設的形式比較單一是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目前來看,很多地區的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勞動節、國慶節期間等較為重要的節日時開展相關的文藝活動。而且文藝活動也僅僅是趨向于唱歌、舞蹈這樣的文化形式,相對來說,文化建設的形式比較單一。
3 如何更好地進行農村基層文化建設
3.1 培育農村文化建設的隊伍
農村群眾文化發展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沒有人能夠有效的傳播文化,也就是沒有文化人才。干部也身兼數職,綜合素質欠缺,不能夠將農村群眾文化發展引入一個更好的發展路徑。故培養文化人才,提高干部綜合素質是解決農村群主文化發展問題的必要措施。 堅持用“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人”的原則,改善文化部門的辦公條件及其工作人員的政治經濟待遇,增強這些部門的吸引力,留住現在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切實解決農村專業文化隊伍后斷無人的問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文化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專業藝術人員的積極性,加強農村文化隊伍的教育培訓,逐步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在農村建立業余文化隊伍,組建諸如舞蹈協會、象棋協會、剪紙協會等協會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文化活動,要重視培養農村的文化帶頭人和發展文化志愿者,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對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村文化單位和基層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獎勵,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農村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政府可以利用大型節假日牽頭組織一些大型文化活動,為各種文化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也便于發現一些優秀的文化人才。
3.2 加強基本文化建設設施的投入
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經費的保證,有足夠的活動經費更是能夠讓活動組織者,參與者沒有后顧之憂。經費的保證也需要做到專款專用,從而加強文化建設。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群眾參與其中,做好群眾工作,利用群眾的力量保證經費的足夠,保證農村文化活動能夠高效、豐富的開展。 另外,文化設施是文化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設施的文化發展,就相當于是吃飯沒有筷子。有了基本的文化設施,才能夠保證文化建設可以有效的實施。固然現在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建設設施也在不斷的豐富,但設施投入應該抓住重點,投入最需要的設施,投入最重要的設施,才是農村群眾文化建設設施投入落在實處。加強基本文化建設設施的投入,是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建設文化廣場,提名村隊文化戶,滿足文化活動開展的基礎設備需要,修建當地文化博物館,都是文化建設設施的投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投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投資,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有載體,有基點的發展,才能夠開展文化活動。
3.3 開展文化活動,打造地方特色
我國地域寬廣,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更是不一樣,農村內部的群眾文化更是豐富多樣,因而在解決農村群眾文化問題時,就需要聯系到當地農村的實際,從問題中來思考解決的辦法,更是需要在農村群眾文化發展中,不斷的進步,力求打造出地方特色。風俗習慣就在文化之中,文化特色發展更離不開獨具特色風俗文化。 開陣(展)文化活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群眾在活動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圍,并在潛移默化中連(將)群眾與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活動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當活動開展的不斷深化,還可以呈現出“那里有活動,那里就有文化”的局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是解決農村群眾文化問題的重要措施。
4 結束語
從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夠找準解決問題的辦法。立足于農村群眾文化的現狀,才能夠提出其發展的有效措施。剖析出發生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策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農村群眾文化現狀中缺少文化發展的載體,缺少文化發展的人才是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中,需要加強文化建設的投入;為文化發展提供經費保證;培養文化人才,提高干部綜合素質;開展文化活動,豐富文化生活;聯系農村實際,打造地方特色才能夠實現農村群眾文化的長存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洪,群眾文化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重要性[J].科苑觀察,2013(10).
[2]邱翠青,淺談農村群眾文化的現狀及發展[J].前沿,新農村建設,2012(08).
[3]許同,新農村建設下農村群眾文化的思考與啟示[J].大眾文藝,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