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素紅?解雅虹?王虹
摘 要:婚姻自由即婚姻當事人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婚姻免受國家非法干預與侵犯的權利。婚姻自由是憲法的基本權利之一,而禁止近親結婚的法律規定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我國《婚姻法》明文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那么《婚姻法》作為憲法關于婚姻方面規定的細化,這樣的規定是否違憲呢?本文旨在從法律規定本身的合理性來探討其與憲法婚姻自由基本權利的沖突,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近親結婚;倫理道德;婚姻自由
1 禁止近親結婚法律規定的倫理道德基礎
在一般人的觀念里,近親結婚屬于亂倫,是違背倫理道德的。在這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亂倫?什么是倫理道德?只有明確了“亂倫”、“倫理道德”的內涵,我們才能判斷關于近親結婚的法律規定是否具有強大的倫理道德基礎。
“亂倫”通常是指不正當的性行為、性禁忌,后來特指近親屬間的通奸行為,親屬關系越近,產生的危害就越大,其中最嚴重的是直系親屬間發生的亂倫。而“倫理”一詞經過演化,泛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暗赖隆辈粌H指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還蘊含著在實際行為中遵守道德規范而體現出的高尚道德品質。由此可見,倫理與道德具有密切的聯系,且二者均屬于歷史的范疇,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具有的不同的含義。毋庸置疑,直系親屬間的婚姻是違背倫理道德的,屬于亂倫,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是否具有倫理正當性,則值得懷疑。
雖然自西周開始就有限制同姓結婚的規定,但是這項規定僅僅是基于家族和政治的考量,一方面是為了國家、家族間的和平,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后代的健康,而并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關于同姓不婚的限制一直持續到唐朝,直到明清時期才對表兄妹結婚作出限制性規定,但卻因不被大眾所接受、踐行而成為一紙空文,最終難逃被廢除的厄運,反而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中表婚,親上加親的傳統,被百姓廣為接受,所謂倫理道德,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環境。由此看來,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的法律規定是缺乏倫理道德支撐的,人們之所以對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締結婚姻持否定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對法律的慣性思維,認為法律是極其神圣的,是最基本的道德,違反法律即是對道德的踐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法律對道德的影響。
2 禁止近親結婚法律規定的正當與否
1980年,對1950年《婚姻法》進行修改時,草案解釋為:“許多部門、地方都提出,旁系血親間結婚生的孩子,常有某些先天性缺陷,現在實行計劃生育,孩子少了,更該講究人口的質量,要求在婚姻法中明確規定禁止近親通婚,據此,草案改為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即包括同一祖父母的姑表、姨表間都禁止結婚。[1]”從草案解釋,我們可以看出禁止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間締結婚姻的法律規定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口質量。那么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通婚生育的后代是否正如許多部門、地方提出的那樣具有先天性缺陷,影響人口質量呢?這種說法是否具有科學性?進一步來講,即使是由于生育問題,法律有權利對生育權和婚姻自由作出限制嗎?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根據科學研究成果表明,與非表兄妹結婚相比,表兄妹結婚的基因缺陷的可能性僅高出1%,而與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的人相比,表兄妹間生育的后代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概率要小得多。吸煙不僅會降低男女雙方的生育能力,也極大地增加了胎兒死亡、畸形、患癌的幾率。而與尼古丁相比,酒精對于生育來講,也具有同樣大的殺傷力,李白的三個傻兒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藥物作用、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也加大了后代患有先天性疾病的風險。此外,美國一位遺傳學家羅賓.貝內特認為堂表兄妹結婚造成后代先天缺陷的風險約與一名普通婦女在41歲時所生育的風險相當,如此種種……而這些人在我國所占的比例更大,那么按照草案的解釋,是否應該把這些人也納入到禁止結婚的范圍之內呢?
近親結婚會導致后代智力低下的言論曾一度甚囂塵上。而事實上,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近親結婚的后代低智商和高智商的可能性是相當的,也就是說,近親結婚的后代在多大幾率上成為低智商,就有多大幾率成為高智商。達爾文和他的表妹艾瑪就是很好的例證。他們的孩子,其中四人成為著名的科學家、皇家會員,而其他三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且不育。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進化也不例外,我們不僅要正視近親結婚對后代智力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看到近親結婚對優良的智力基因的傳遞。我們不能因為這種潛在的弊端來徹底剝奪這部分特殊群體追求幸福的權利,法律對于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的規定無疑于因噎廢食。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用后代智力低下的可能性來限制近親結婚、生育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3 關于禁止近親結婚的法律規定與婚姻自由的沖突
憲法第49條第1款,第4款明確規定,婚姻受國家的保護,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盧梭曾經說過“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2]。個人的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因此,憲法第51條也對婚姻自由這一公民基本權利做出了限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能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那么近親結婚是否損害了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利益了呢?
為了控制總體人口基數,我國于1983年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鼓勵少生、優生。隨著計劃生育的普及、實施,優生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首先從國家的角度來講,嬰兒的健康狀況的確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問題”嬰兒由于需要更多的福利保障會消耗更過的社會資源,而從長遠來看“問題”嬰兒也不利于人才的培養,進而影響國家的發展。但上文我們已經論述過近親結婚對后代健康的影響并不大,因此近親結婚大大增加了“問題”嬰兒的比例,給國家帶來了負擔,損害了國家利益的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其次對于社會、集體來講,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并沒有違反倫理道德,損害公共利益,對此上文已做過說明,在此不再贅述;最后,由于締結婚姻更多的是男女雙方的事情,或者范圍再大一點,可以說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屬于私生活領域,只要當事人、雙方家庭達成合意,對其他公民的利益并不構成損害。因此,近親結婚并沒有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利益。
每個公民在不侵害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同時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法律在限制自由的同時,也不應超過人權的界限。禁止近親結婚的規定既剝奪了公民的生育權又剝奪了其婚姻自由權,違反了憲法。
4 關于禁止近親結婚法律規定改進的思考
《婚姻法》第七條的規定帶有明顯的婚育同位色彩,本身又缺乏科學依據。此外,這種強制性規定還剝奪了人們與生俱來的生育權和婚姻自由。在有其他相對軟性制度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這條法律規定的必要性明顯是值得質疑的。
法律的不規范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甚至會使人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法的本性應該是人性的、人道的、以人為本的[3]”,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本著以人為本、最大限度保障公民權利的目的,對禁婚親的規定加以修正,使其原則性和靈活性兼備。對于《婚姻法》第七條,我們可以刪除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將禁止結婚的范圍縮小到直系血親,并在此基礎上,恢復強制婚檢、孕檢,以保障嬰兒的健康權。
總之,法律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法律是為人服務的,只有科學規范的法律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幸福生活,才能實現國家立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0-12/25/content_5001174.htm
[2]盧梭.《社會契約論》,施新州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4頁
[3]武布云.《人本法學的哲學探究》,法律出版社,第96頁、第7頁
作者簡介
史素紅(1991-),女,河北省石家莊,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