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梅,蔣春燕,李娜,杜春萍
·康復護理·
改良膀胱沖洗技術預防清潔間歇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的臨床效果
張建梅,蔣春燕,李娜,杜春萍
目的 觀察改良膀胱沖洗技術預防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清潔間歇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40例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清潔間歇導尿患者分為觀察組(n=20)和對照組(n=20)。觀察組采用生理鹽水500m l改良膀胱沖洗,隔天1次;對照組采用生理鹽水500m l傳統膀胱沖洗,每天1次。結果 治療后4周和6周,觀察組尿路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改良膀胱沖洗技術可降低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清潔間歇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清潔間歇導尿;尿路感染;改良膀胱沖洗
[本文著錄格式] 張建梅,蔣春燕,李娜,等.改良膀胱沖洗技術預防清潔間歇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的臨床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8):986-989.
CITED AS:Zhang JM,Jiang CY,LiN,etal.Effectof innovative bladder irrigationmethod on preven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neurogenic bladderpatientswith clean 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8):986-989.
清潔間歇導尿技術(clean interm 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是指在清潔條件下,定時將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規律排空尿液的方法[1]。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障礙,表現為尿潴留或尿失禁,常常干擾康復治療,嚴重者因反復的膀胱感染導致腎功能的損害,影響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所以膀胱功能障礙的治療和護理越來越受到康復醫學工作者的重視[2]。神經源性膀胱常可造成腎盂擴張積水、泌尿系感染,最終造成腎臟功能受損或喪失,腎功能衰竭是此類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尿路感染是清潔間歇導尿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幾乎每例清潔間歇導尿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統感染史。膀胱內沉積物或結石又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3]。本文旨在探討清潔間歇導尿技術配合不同膀胱沖洗法對預防神經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礙患者尿路感染發生情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住院神經源性膀胱接受清潔間歇導尿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18~64歲,平均36.4歲;外傷性脊髓損傷31例,脊髓占位術后6例,其他3例;頸段脊髓損傷16例,胸段脊髓損傷18例,腰段脊髓損傷6例;ASIA損害程度分級A級19例,B級12例,C級5例,D級4例;清潔間歇導尿3 d~2年3個月,平均84 d。
納入標準:①神經源性膀胱伴尿潴留行清潔間歇導尿,無尿路感染;②膀胱逼尿肌收縮良好,膀胱內潴尿期壓力<40 cmH2O,膀胱-輸尿管無反流,膀胱安全容量大于200m l。
排除標準:①尿道嚴重損傷、尿道內潰瘍、前列腺顯著肥大或腫瘤;②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極度低下或有明顯出血傾向[4];③女性尿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ount,WBC)≥10個/高倍視野、男性WBC≥5個/高倍視野,或臨床上應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原因、費用方式、損傷平面和損傷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清潔間歇導尿術排尿并嚴格按照主管護士制定的飲食計劃和排尿要求進行導尿。觀察組于隔天上午使用生理鹽水500 m l改良膀胱沖洗1次。對照組每天上午均使用生理鹽水500m l連接無菌沖洗引流管行傳統的滴入式膀胱沖洗1次。
1.2.1 改良膀胱沖洗的操作方法
用物:50m l空針2副、無菌手套1雙、治療巾1張、生理鹽水500m l、棉簽、消毒液、換藥碗1個、無菌小紗布1張、止血鉗1把。
操作步驟:
①攜用物至床旁,查對,向病員解釋操作的目的;
②病員取舒適的仰臥位或半臥位;
③將生理鹽水500 m l倒入換藥碗中無菌放置,50m l空針置于無菌盤中待用;
④行清潔間歇導尿排空小便;
⑤鋪治療巾于大腿上方,使導尿管前段置于治療巾上;
⑥艾利克消毒間歇導尿管前端,并用無菌紗布的里層保護尿管前端;
⑦戴無菌手套并用50m l空針抽吸生理鹽水緩慢注入膀胱內,每注入100m l液體后,協助患者更換體位,病情允許時,盡量搖高床頭并將軀體位置向右或左側傾斜,并輕拍腹部[5-6],更換空針,采用抽吸的方法將沖洗液吸出,如此反復進行直至生理鹽水500m l完全沖洗完畢;
⑧沖洗完畢拔除導尿管;
⑨觀察沖洗液的顏色、性狀等,收拾清理用物。
1.2.2 傳統膀胱沖洗操作方法
用物:無菌手套1雙、治療巾1張、生理鹽水500m l 1瓶、輸液器1副、棉簽、消毒液、膠布、無菌小紗布1張等。
操作步驟:
①攜用物至床旁,查對,向病員解釋操作的目的;
②病員取舒適的仰臥位或半臥位;
③將生理鹽水500m l連接輸液器懸掛于輸液架上排氣待用;
④行清潔間歇導尿排空小便;
⑤鋪治療巾于大腿上方,使導尿管前段置于治療巾上;
⑥艾利克消毒間歇導尿管前端,并用無菌紗布的里層保護尿管前端;
⑦戴無菌手套將輸注生理鹽水的輸液管前端與間歇導尿管連接;
⑧打開輸液器開關,以20~30m l/m in速度灌注沖洗液入膀胱。每注入100m l液體后,協助患者更換體位,將輸液管前端與間歇導尿管斷開,并將沖洗液由間歇導尿管排出體外,如此反復進行直至500m l生理鹽水完全沖洗完畢;
⑨沖洗完畢拔除導尿管;
⑩觀察沖洗液的顏色、性狀等,收拾清理用物。
1.3 評定方法
尿路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2001),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或有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或不伴發熱,并具有下列情況之一:尿常規檢查女性WBC≥10個/高倍視野,男性WBC≥5個/高倍視野,或臨床上應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入組后1周、2周、4周、6周對兩組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查,對比尿路感染病例數。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分別統計兩組尿路感染的病例數,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水平α=0.05。
治療4周、6周后,觀察組尿路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尿路感染情況比較(n)
行清潔間歇導尿的患者為減少導尿的次數,醫務人員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飲水計劃飲水,每天飲水量一般不能超過2000m l,這樣造成患者的尿量較保留導尿時減少。尿量減少易造成尿液混濁、沉淀物及殘渣增多,誘發尿路感染、膀胱結石等并發癥發生。
有研究認為對于留置尿管患者膀胱沖洗不能作為常規治療方法及長期治療手段,因為膀胱沖洗破壞了封閉的引流系統,如不能確保持續沖洗過程中的無菌狀態,可能成為細菌侵入膀胱尿道的途徑,造成尿路感染。因此膀胱沖洗主要用于下列情況:①當尿液較混濁,有殘渣和沉淀物時;②膀胱出血時;③當膀胱有真菌感染時[7-9]。
要排出膀胱憩室內的沉淀物及殘渣,用常規的密閉式滴入膀胱沖洗作用不大,須靠推注的漩渦及外力的抽吸排出[10]。用注射器沖洗時,可以用較大的壓力把沖洗液注入膀胱內,隨即把沖洗液抽吸出來,這樣混懸的沉渣就可以被抽出。改良膀胱沖洗技術是利用推注的漩渦及外力的抽吸原理將膀胱內的沉淀物及殘渣混勻并抽吸出體外[11],破壞細菌繁殖的環境,以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
在行改良膀胱沖洗時,本科選用14號的親水性導尿管,該尿管管徑粗,推注液體時產生的壓力較12號導尿管小。粗管徑的導尿管更容易排出膀胱內沉淀物;此間歇導尿管潤滑性好,插管時對尿路損傷小。
腎功能衰竭是脊髓損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神經源性膀胱尿潴留的康復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對上尿路的保護,避免造成尿液反流至上尿路[12]。膀胱內壓儲尿期的安全范圍小于40 cmH2O。當大于40 cmH2O時,尿液容易向上尿路反流,是導致脊髓損傷患者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3]。在行改良膀胱沖洗時應注意監測膀胱內壓力。目前本科采用在改良膀胱沖洗時配合簡易膀胱容量及壓力測定方法監測膀胱內壓力。推注沖洗液時膀胱內壓力會逐漸升高,操作者應控制好推注速度及時間,使膀胱內壓力控制在40 cmH2O以下,以減少對上尿路的損傷。
選用改良膀胱沖洗時應充分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及膀胱功能,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宜采用改良膀胱沖洗技術。①尿道嚴重損傷或感染、尿道內潰瘍、前列腺顯著肥大或腫瘤;②全身感染、免疫力極度低下或有明顯出血;③經過治療,仍有膀胱自主神經異常反射;④膀胱內潴留期壓力長時間高于40 cmH2O,膀胱-輸尿管反流,膀胱安全容量小于200m l。
為避免因操作不當引起尿路感染及尿道、膀胱損傷,在行改良膀胱沖洗技術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插管時動作要輕柔,防止導尿管脫落,遇到阻力可囑患者張口、深呼吸片刻后再插,避免損傷尿道黏膜。②插管成功后應先將尿液完全排出,再行沖洗。沖洗和抽吸時動作不宜過猛,防止膀胱內壓力驟然變化[14]。③改良式膀胱沖洗液溫度33~36℃,接近患者體溫,沖洗時不會帶走體內較多熱量而造成體溫過低和周身發冷等不適,而且還利于保證凝血酶的正常功能,使膀胱不受冷的刺激,減少了膀胱痙攣的發生率[15-16],沖洗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生命體征等的變化,嚴防發生植物神經功能過反射。④嚴密觀察吸出物的性狀、顏色、量,若抽吸出液體量少于注入液量,應認真分析原因,每次應將注入量完全抽吸出膀胱。⑤嚴格無菌操作,吸出液體不得再注入膀胱,避免各種繼發感染。⑥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注意保暖。
[1]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委員會.神經源性膀胱護理指南(2011年版)(二)[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210-216.
[2]李芳麗,陳燕,陳衛東.改良式膀胱沖洗結合適量飲水在神經源性膀胱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6 (11):22,23.
[3]張愛萍,耿新娥.清潔間歇導尿配合膀胱沖洗在神經源性膀胱中的應用[J].新疆醫學,2006,36(7):189-190.
[4]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82-283.
[5]劉靜,陳暉,劉艷雨,等.2例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行自我改良膀胱沖洗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4,13(21):55-56.
[6]孫亞超.體位改變對膀胱沖洗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24(8):103-104.
[7]張玉海.膀胱排尿功能障礙[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91-146.
[8]王粵湘.膀胱沖洗的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6,12(25): 2387-2388.
[9]常會民,李建珍,陳育紅.膀胱沖洗與非沖洗患者尿路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6):435-436.
[10]劉靜,楊艷,謝靜儀,等.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脊髓損傷患者逼尿肌反射亢進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 (29):47-48.
[11]彭銘.脊髓損傷患者膀胱功能康復護理[J].臨床醫藥實踐, 2010,5B(19):635-636.
[12]周謀望.關于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處理的幾個問題[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1):997.
[13]Frankel HL,Coll JR,Charlifue SW,etal.Long-term survival in spinal cord injury:a fifty year investigation[J].Spinal Cord, 1999,36(9):266-274.
[14]李曉玲,白陽靜.外科護理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80.
[15]劉丹丹,盧梅.不同溫度膀胱沖洗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5(27):715-716.
[16]殷瓊花,楊小輝,王玉宇,等.加溫沖洗液在膀胱沖洗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2): 1855-1856.
Effect of Innov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Method on Preven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Neurogenic Bladder Patientswith Clean Interm ittent Catheterization
ZHANG Jian-mei,JIANG Chun-yan,LINa,DU Chun-ping
Department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West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4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effectof innov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on preven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neurogenic bladder patientswith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SCI).Methods40 neurogenic bladder patientswith clean 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 after SCI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20)and controlgroup(n=20).The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nov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with normal saline 500m levery other day,and the controlgroup received normalbladder irrigation with normal saline 500m l every day.Results 4 weeks and 6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 The innovative bladder irrigationmethod can decrease the rat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neurogenic bladder patientswith clean interm ittentcatheterization after SCI.
spinal cord injury;neurogenic bladder;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urinary tract infection;innov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5.08.024
R694
A
1006-9771(2015)08-0986-04
2015-03-02
2015-06-08)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四川成都市610041。作者簡介:張建梅(1982-),女,漢族,四川瀘州市人,護師,主要研究方向:脊髓損傷患者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