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偉
從去年起,國際眾多豪華品牌先后實現國產,但對于合資銷售模式的探索并未停止,尤其是針對最敏感的經營話語權問題。在今年,有的新合資項目已在這種話語權面前 “栽了跟頭”,它就是奇瑞捷豹路虎。奇瑞捷豹路虎的第一款車型——奇瑞極光可謂出師不利,導致捷豹路虎在今年一季度銷量就下跌20%。
今年4月,曾一度被認為是模式創新典型的,可以有效協調奇瑞、捷豹路虎中國及奇瑞捷豹路虎三方關系的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IMSS)也發生了變動,其具有豐富豪華品牌運營經驗的總裁陸逸突然宣布離職,讓這一豪華品牌的國產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IMSS是由奇瑞捷豹路虎與捷豹路虎中國兩家公司的市場營銷及售后部門共同組成并共同運營管理,負責捷豹品牌、路虎品牌和奇瑞捷豹路虎品牌的營銷和服務,但該機構并沒有獨立法人資格。有業內人士透露,中方的強勢讓外方很不舒服,作為一個協調為主、又沒有獨立運營資格的IMSS,陸逸空有一身本領,又能做什么呢?
去年底,一家媒體曾報道,奇瑞捷豹路虎董事長陳安寧講述奇瑞如何在合資項目全價值鏈上與外方斗智斗勇,爭取話語權。這恰恰從側面反映了當時該合資項目的內部關系并不和諧,以至于出現首款國產產品定價過高、終端大幅降價、經銷商失去信心并向廠家索要補貼等現象。
不過目前奇瑞捷豹路虎經過機構改革、更換高管及給經銷商減負,經營及渠道已經開始穩定。隨著第二款國產產品上市后,相信奇瑞捷豹路虎會重回增長區間。但業內普遍認為,奇瑞捷豹路虎還是成立一家獨立的合資銷售公司為好,而且這是目前合資項目(尤其是豪華品牌)普遍采用的方式。
相比之下,今年成立的廣菲克銷售公司(廣汽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共同組建)及去年成立的東風英菲尼迪銷售公司,在經營層面有獨立自主權,股東雙方只會在董事會層面進行利益分割的協商,不影響市場經營層面。在它們成立過程中,也鮮有話語權之爭的流言蜚語傳出。以廣菲克為例,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裁鄭杰本人和她領導的“外方團隊”已經很本土化,對如何在中國市場進行品牌運作了如指掌。
而廣汽方面沒有像其他部分合資中方那樣,過于強調中方話語權,而是表現出了一種嚴謹務實、在商言商的態度,即外方擁有一個完整的、出色的營銷團隊,并占有銷售網絡和產品資源優勢,中方通過適度參與,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現成的優質資源。
總之,合資銷售公司應依據自身具體情況來規劃將采用什么樣的整合模式,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被政治化的組合必然帶來內部高昂的溝通成本,它反映到市場上可能就變成了業績的打折。如果不進行及時調整,不僅損害品牌,更損害消費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