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博
摘要:高中語文是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媒介,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必須進行有效的美育,以展示教育的個性,這也是從學生需求的角度來看的教育。本文簡要闡述了高中語文美育個性化實施的意義,并著重闡述了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審美教育 個性化
人文素養作為高中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其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有多方面,其中審美教育就是其典型表現。一方面審美教育既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體現了語文學科發展的終極目標,高中語文教學重視審美教育是勢在必然的;另一方面,隨著個性化學習的興趣,個性化審美也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己實際教學經驗,從轉換師生教學關系、增強審美教學設計、優化語文審美教學三方面,來探索學生個性化審美的培養。
1、審美教育的基本內涵
審美教育是指在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合適的方式和手段,培養人的感知能力,強化人的想象能力,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通過教育傳達一種美感,讓人在美的享受中豐富精神世界,在美的欣賞中塑造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種教育。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娛樂性、創造性等特點,它通常不是通過專門的訓練來獲取,也不以專門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滲透在我們的學校教育、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在日積月累的美的熏陶中培養出來的。
2、高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審美的培養策略
2.1適當增加學習內容,彰顯個性化審美需求
高中語文涉及的學習內容相對較多,包括許多可以培養審美能力的部分。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一部分的學習,借助漢語的獨特優勢,不斷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汲取審美教育,并通過不斷的閱讀積累來提高審美意識和能力。例如,最著名的經典作品《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比如卡西莫多,他很丑,但內心卻很善良。另一方面,菲比雖然外表英俊,但是卻是個小人。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們需要從中感知人性的真、善、美,然后從不同的審美視角出發,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點,從而更好地欣賞和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不同人物,實現他們個人的審美需求。此外,通過對詩歌的研究,也有可能增強審美教育的個性化特征,詩歌屬于文學珍品,具有很大的審美價值。品讀詩歌時,我們需要有效地分析它的意境,提高我們自己的審美意識,并通過它的詩歌和繪畫意義形成個性化的特征。例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這首詩中對月光的生動描繪。它可以通過進入意境的形式來深刻地欣賞詩歌的魅力,調動審美的主動性,汲取美感,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
2.2增強教師審美教學設計,拓展學生個性化審美的需求
轉換師生關系是扭轉語文教學觀念的表現,是學生個性化審美培養的前提與基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真正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需要,就必須將教師的審美教學設計融入到學生個性化審美的過程中。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過程,學生人數眾多,個性化審美的需求也必須多樣,再加上課文教學的要求,要將這些因素都統一到語文審美教學設計中,語文教師的工作量不可謂不大。即使如此,高中語文教師還是應該借助熟悉學情來打通學生個性化審美培養的共性,找到切入學生個性化審美的最大公約數,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個性化審美的培養。而實際上,學生個性化審美的培養,也并不是語文教師通過教學來全面培養,而是通過教學設計的切入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培養的過程,這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要求。如通過《荷塘月色》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審美的培養。成功之處來自于教師通過月色之美的體驗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審美剖析,這有助于學生在文本解析中深入去體驗作家藝術之美的同時,形成個性化審美的能力,甚至學生們可以將這種能力運用其他審美活動中。如果教師只是站在文本的高度去引導學生,那么學生的審美教育就只能是單純的課文審美,還不能進行文藝審美的層次。因此,筆者在教學總結后,還給學生們留下了張若虛的名詩《春江花月夜》,引導學生把這首詩的月色之美與《荷塘月色》的月色之美進行體驗,并寫出自己對月色審美的全新體驗的相關作業。這樣一來,學生們在課后就會對兩個文本進行深入解讀,不僅起到了復習鞏固的作用,而且還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審美的視野,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們個性化審美的需要。
2.3給予科學化評價,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評價是推動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在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中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因此,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有必要重視教育評價,賦予科學的評價內容,以提高高中生的個人審美能力。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有必要從興趣層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果,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美育,在現有知識的前提下增強審美能力。由于高中生生活和學習條件具有差異性,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經驗各有不同,這也導致了他們審美能力的差異化。因此,有必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審美教育,不同的個性表現出不同的審美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和難點。由于文言文所描述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相去甚遠,這給理解文言文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教師需要給予有效的指導,從學習文言文的角度培養審美能力,選擇優美的句子閱讀和欣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達到增強審美意識的效果。例如:《出師表》中,諸葛亮對于君主的忠誠,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果對比《陳情表》,就會更深入體會諸葛亮對蜀國的忠心,對先主感情之重,對后主關心之深,忠義之情貫穿這一人物形象始終。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一人物忠肝瀝膽的形象分析,一個一代賢臣,萬世師表的高大形象,以其獨特審美形象鐫刻在學生腦海中,調動了其審美意識,提升了其審美能力。這能夠調動高中生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能力。文言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同層面及角度分析文章所需表達的情感,以及想要滲透的情懷,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意識,提升審美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效果。
結語
總之,高中語文審美要培養學生個性化審美,就要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來加以優化,把語文教學目標與審美教育融為一體,才能更好地突出個性化審美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熊虓,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化研究[J].課外語文,2012( 31).
[2]鄭義.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個性化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2 (4).
[3]白忠明,潘忠,試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8(05):181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