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要:未來的學校教育是由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設施、教師隊伍與現代化教育技術四柱并立,共同支撐的立體化體教育。伴隨著21世紀的來臨,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而它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為學科教育教學帶來機遇,將為改變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提供必要條件,將為發展學生的個性,構建和諧課堂打建平臺,轉變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更有利的條件。網絡的迅猛發展,為現代化的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大量豐富的信息,通過網絡檢索、下載,教師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接受到更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可以欣賞、模仿名師的優秀案例,然后比較、篩選出乃至創造出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促使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得以較快的提高,為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提供了保障。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資源 培養
一、信息技術發展的現狀
利用網絡新技術,通過開展教學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選題的意義我們著眼于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從目前國內相同領域的研究狀況來看。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學校信息技術裝備的投入,網絡在學校教育中的支持力逐漸加大。目前的研究現況側重于網絡與課程整合或師生借助網絡提高課堂效率的相關研究。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及使用信息技術的思想認識直接影響到信息技術裝備的使用效率;其次,從我校的實踐狀況來看。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我校的校本教研逐漸推向縱深。但是在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校本研究方式受時空的限制,不能全天候開展,教師的個體研究成果交流展示平臺單一,學校跟蹤、評價缺乏科學時效的手段,利用網絡新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校本教研的工具問題、平臺問題、評價問題。我校開展此課題的研究可以在這一領域從農村初中的層面做出研究,以豐富信息技術研究的成果。第三,從教師信息素養來看。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必然使得老師們利用網絡新技術收集信息、整理、發布資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從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二、信息技術素養的獲取
(1)讓網絡資源與教師的校本教研進行有效結合,在個人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提高,促進個人專業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益。
(2)讓教師從課堂內外加強利用網絡的能力和意識,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可持續性發展。初步構建網絡環境下校本教研活動新模式,嘗試建立起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方法。
(3)網絡資源與教師的校本教研進行有效結合,在個人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提高,促進個人專業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益。能夠讓教師從課堂內外加強利用網絡的能力和意識,從而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可持續性發展。初步構建網絡環境下校本教研活動新模式,嘗試建立起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方法。
三、信息技術素養創新之處
(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校本教研的活動,讓教師在這樣的教研活動中去不斷提高自己,煅煉自己,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己專業能力的目標。
(2)進一步發揮網絡的作用,使教師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調動學習的興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3)在網絡環境下建立起科學的評價方法,使之更有利于組織和反饋。
四、信息技術素養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利用網絡、雜志、報刊以及各種會議出版的論文集等媒體資源,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源,進行大量地搜集、系統地整理,總結在此研究領域已取得的成果與不足,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和經驗,進一步明確本課題的研究方向,少走彎路,提高研究效率。
(2)行動研究法
從教育教學需要中產生子課題,在實際工作中邊實踐邊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效果。
(3)案例研究法
通過研究中學教師群體網絡教研的現狀,發現其問題、總結其經驗,豐富研究資料、成果。
五、信息技術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法寶”
對于21世紀的青少年來說,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同時,信息素養也可以促進他們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培養在人的每個發展階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離不開它,而高中生只有通過系統、完整的信息素養培養,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只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應該從信息搜集、信息處理和信息的運用能力入手,在社會實踐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知識創新的本領,從而實現信息向知識轉化、知識向能力轉化、能力向技術轉化的飛躍。可以說信息素養才是學生終身學習的“法寶”。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識、信息技能,具備一定的信息意識、信息觀念,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六、信息技術素養是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信息素養正在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并逐漸列入到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毋庸質疑,作為21世紀國家建設主要后備力量的青少年,信息素養的培養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參與國際市場上人才競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因此,作為21世紀的高中生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在飛速的發展,使人們擁有了更加豐富而廣闊的信息資源,因特網的產生,更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地球真的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曾幾何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使我們美麗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在信息時代已經變為現實。我們享受著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方便和快捷,同時,我們越來越感受到只有有信息意識的人才能夠充分的利用信息,才能更好的在網絡中邀游。顯然,信息素養已成為一種同傳統文化的“讀、寫、算”一樣的生存能力。如果缺乏信息意識、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會成為信息社會的功能性文盲,就會被信息社會所淘汰。
總之,信息技術素養是每個社會成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參考文獻
[1]楊宗凱.解讀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一一兼論信息化與教育變革.
[2]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喬布斯之問”的文化戰略解讀一一在線課程新潮流韻深層思考.
[3]教育部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 - 2020) [4]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