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梅
摘要:在新課改后,教學內容中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核心素養,對學生今后在社會上成為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合作 初中語文 應用
引言
在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習是個人的事情,但是一些內容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將會取得不可思議的效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對于中學生來說,可以使每個組內成員在學習中進行互幫互助,找到自己的弱勢點并和其他同學進行學習。在進行小組學習時,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開始呢,筆者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論述。
一、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性
(一)對學生有著充分的了解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員是學生,那么在教學活動中,任何的教學模式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考慮,教師應該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和領悟程度。不同的同學對于知識的領悟能力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通過課堂中的表現,將每一位同學的對知識的領悟能力和語文的底子進行細致劃分,有了這些基礎條件后,才能將同樣的學生放在同一個小組中,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著共同提高。
(二)對小組有著合理的分配
小組是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有機載體,然而,小組需要教師在不失繁瑣的周密策劃下進行[1]。眾所周知,如果小組人數過多,那么小組規模會過于龐大,導致的后果將會是分工與付出不平衡,如果小組人數過少,那么小組規模過于弱小,導致的后果將會是學生壓力過大無法完成任務。教師應該將對語文領悟能力和語文底子的層次在同一階級的同學放在同一個小組中,這樣學生不會因為組內成員比自己強太多產生自卑心理,也不會因為組內成員比自己弱很多而產生驕傲心理。這樣每一個小組之間的水平差距都不是太大,所以會產生良性的小組競爭,通過這種良性競爭可以讓組內成員不斷的激發自己的能量,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互相的帶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三)對任務有著科學的設計
在進行小組合作時,小組分配有著合理的方法,但是將小組分配完成后,教學任務也需要一個科學的設計。例如,某小組所有的學生語文水平較好,功底深厚,那么就可以單獨為這個小組布置高深度的語文學習任務。某小組的學生語文水平較弱,功底薄弱,那么就應該從基礎的語文教學開始,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通過不斷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自信,得到成就感。讓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語文學習充滿主觀性,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激起學生對于語文的探索能力,對語文學習中的好奇心,才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真正的讓學生提高語文水平[2]。
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
(一)提高小組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習任何事情時,興趣是最大的催化劑,主動學習是掌握一門語言的基礎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基本上配備到每一所中學,這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課堂變的生動。例如,在進行《口技》一文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口技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對于此文有著更生動深刻的理解。還可以通過小組之間用情景模擬的方法對課文進一步熟悉。將每一個小組之間的成員分配到課文中,讓每一個成員負責課文中的人物語言的朗讀,這樣通過朗讀的方式也能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通過生動的課堂,培養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在語文學習中,課堂經常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師要通過轉變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才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對語文學習中產生興趣后,學生也會用相同的學習方法代入到其他學科中,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極佳的幫助作用。
(二)提高小組中學生質疑能力
在學習中,讀死書,死讀書是最大的忌諱,不能應用于填鴨式教學方法于現代化教學內容中,應該讓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產生疑問[3]。只有主動的對教學內容產生疑問,學生才能通過疑問去尋找答案,而在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對知識的尋找能力也會不斷的提高。小組合作的一個優點便是學生能夠在小組中能充分的對大家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有著充足的空間去發表自己的問題,對于課本內容的質疑,對課本內容有了質疑之后,學生會通過相互討論,發表言論的方式共同解決。在長時間的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對于問題的質疑能力會得到充分的提高。在這兩種能力提高的同時,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望與理解也會隨之提高,教學目的在不知不覺中便會完成。
(三)提高小組中學生表達能力
在語言教學中,朗讀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須的。有感情的朗讀可以讓沒有感情的文字通過朗讀者的口中賦予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在寫作時,都是富有感情去創作,但是在紙上看起來會顯的比較生硬。這時需要小組中每一個人去朗讀文章,每一段應該用什么語氣,用什么感情去朗讀,怎么停頓,都需要學生不斷的去掌握。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才能理解課文的感情。在朗讀中.也需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4]。例如:在課前預習熟讀后,由教師開始進行朗讀,每一名同學也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小組中,挑選出朗讀感情最為豐富的一名同學,讓其他同學效仿,用心去感受課文的感情。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三、注重小組學習中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中,同學們對于教學內容的質疑,和對問題質疑尋求解決方法時,勢必要進行組內討論。而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因為年級比較小,在不可控時會產生激烈的辯論,甚至轉化為爭吵。而這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小組成員或是他人的發言后,再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進行表述。只有認真傾聽,才能夠把問題解決。
(二)學會表達
既然是小組合作學習,那么必定要有小組討論,對于學生來說,剛開始接觸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時,可能會感覺到不舒服。因為在傳統的課堂中,只是教師在三尺講臺上講,學生坐在椅子上聽課就可以。但是課堂是雙向的,并不是只有老師在說,在表達,學生也要積極的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表達,克服自己的不適應情緒,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三)學會協調
小組合作學習中,對于學生之間的協調能力也是一個鍛煉的機會。當教師把任務分發到各個小組時,小組中要進行任務分配。這就需要學生有著協調能力,在任務確定時,學生要通過自我的協調能力,協調自我與他人之間存在的問題。這樣在通過一段時間的潛移默化熏陶后,學生的協調能力也會提高。
四、教師在不斷學習中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中科學合理的規劃性,可以促使學生在不斷改革的教學模式中提高自身的素質,而教于學是雙向的,學生需要不斷適應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也要在不斷的創新中發掘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要及時有效的監控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狀態,對于小組的內容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五、結束語
新型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在課堂中培養了自身對于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了自己對事情的質疑能力與分析能力,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要通過在不斷創新的教學模式中尋找到最好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杜發光.教育革新2008年1 0期.
[2]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李雯雯.寧夏教育科研,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