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思遠
摘要:隨著高校擴招和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斷發展,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主體,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對象規模也隨之擴大,生源和質量多樣,使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國家重視高職院校建設,加大高職院校的建設力度是當前的外部大環境背景,學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便尤為重要。筆者試從學生管理工作現狀及思路創新兩個方面對高職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淺探。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 思路創新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1.多層次生源,教育背景和思想水平多元化。受近年高校連續擴招的影響,學校規模迅速擴大,學生人數一路走高,同時也伴隨著高職高專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降低,學生性質多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形成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水平、思想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加之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模式的創新并沒能與時俱進,使教育教學和學生工作隊伍的改革創新緩慢與學生人數和辦學需求的急速擴增產生矛盾,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高職院校學生是富有生命力和充滿活力的群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學生價值取向多樣,性格特點鮮明,生活方式時尚進步,他們期待并追求有時代特色和現代氣息的多元校園文化和學習環境。
2.學生對學校和就讀專業的認可度不一。經歷過題海試山的高三,大部分學生有著考上大學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認知心理,憧憬著走進向往已久的象牙塔,林蔭小路,鳥語花香,腦海中歌曲《校園的早晨》里的種種情景再現,可是在開啟高職教育獨特的大學模式之后,并不是想象中的自由瀟灑,詩意浪漫,理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如此失落感使其大學夢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對于非第一志愿,甚至第三志愿之后專業的所錄取的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可度大大降低,在缺少認同感之后,學習興趣降低,努力方向缺失,就會產生對于就業壓力和發展前景的擔憂,不能投入學習知識技能,缺乏努力奮斗精神,導致大學時光虛度。
3.受環境因素影響,學生管理共性問題凸顯。進入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人手必備,上課,走路,吃飯,睡覺常不離身,在給學生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在消耗著學生的學習精力,侵蝕課余活動時間。與此同時,電腦作為生活必需品逐漸進入學生公寓,并迅速普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平臺和實踐操作空間,學生們可利用網絡尋求實踐和就業的機會,提高應對問題的能力,然而電腦用于消遣娛樂比例遠遠超過了真正用于學習實踐的比例,由于自制力缺乏,教師用心良苦的教導輕易被寢室中網絡的巨大誘惑所淹沒,并由此引發蝴蝶效應,寢室內插排網線亂接亂插,擺放無序,學生網絡成癮,作息時間紊亂,沉溺網絡,注意力和精力不集中等現象,存在生活健康和安全衛生的雙重隱患,玩物喪志屢見不鮮。
4.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仍在探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在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中被再次提出。在新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決定了學生管理工作并沒有現成的章法可循,各院校形勢各異的內部環境也成為學生管理工作建設道路上的重要影響因素。如此,便要求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各個戰線上的人員綜合考量,自主創新,在學生管理工作的建設進程中,通過實踐探索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要求和時代特色的學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二、轉變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培養學生成長成才
1.由局部管理轉為全局管理。充分利用學生會和班級學生干部,引導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干部與學生之間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機制。由輔導員老師進行宏觀指導和方向把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建立老師和學生干部常態化聯系,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和生活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好學生會成員的學生和干部雙重身份,在與學生干部的接觸和工作過程中,老師要通過自身的態度和行動,以溝通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和團結協作氛圍,培養工作中的默契和信任,對其形成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培養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踏實負責的態度,進而形成對學生形成“抓兩頭,帶中間”宏觀全局管理機制,使學生相互影響,相互約束。
2.由統一管理轉變為因材施教?,F在大學在校生進入“90后”時代,當代大學生的朝氣在他們身上盡展無疑,每個人有獨特的個性,思維敏捷,靈活多變,然而如今的大學生,他們在長輩和父母的寵愛甚至溺愛中長大,叛逆心理較重,缺乏獨立面對困難和自我管理能力。對此,要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成長環境,采取針對性教育管理方式。對大學充滿好奇卻不勇于嘗試挑戰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及時肯定成績,不斷鼓勵其繼續努力;對于封閉自我的學生,多于他們溝通和相處,在自己的經歷中尋求與他們的契合點,走進他們心理,體會學生感受,換位思考,解決問題,使他們敞開心扉,信任老師,團結同學;對于消極、應付度日的學生,要適時對其敲響警鐘,提醒他們這種心態和狀態的危險性,同時仔細觀察,側面了解,尋找他們的興趣點,從其感興趣的方向加以引導,使其在大學生活中尋求自己的價值和鍛煉升值空間。
3.強制性管理與引導式教育相結合?!皼]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學生工作和管理過程中,要加大各項校紀校規的執行力度,嚴格按照學生手冊相關規定考量學生日常行為,使自律與他律相結合,內在約束與外在規范相輔助,使學生時刻注意,身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要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約束下成長成才,才是對自身、對社會有益的。在規章制度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通過實踐檢驗制度的科學性、適用性、可行性,不斷進行完善,建立適合自身管理,適應發展特色的規章制度體系,實現量身定做,使規章制度真正為學生管理工作保駕護航。將引導式教育融入到常規管理中,明晰獎懲辦法,加大對評先選優結果的宣傳和鼓勵力度,擴大其影響范圍和程度,以召開表彰大會、張貼評優結果等形式,樹立榜樣,恰當并有效“利用”學生的虛榮心,讓當選學生感受到作為榜樣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同時也讓其他同學以此為奮斗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協助學生樹立每學期的短期目標。而對于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絕不姑息,讓其意識到行為的嚴重性,并且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后果,樹立責任意識。
三、結語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各高校實現教育培養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和不可替代的有效機制。近年來,通過輔導員工作課程化等方式,學生管理工作不斷創新,成績可喜,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通過體制和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再上新水平,實現學生管理的科學化,總結典型經驗,不斷提高理論研究的層次和水平,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下,大膽開創學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