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啟
在當前的小學體育課堂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弊端,要想提高課堂的效率就要求老師對課堂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比如從小學生的天性入手,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玩,所以教學時采用游戲模式教學會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體育游戲是一種增強身心健康的良好途徑,但是單純的體育訓練只會讓課堂環節變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們,他們更是對于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把體育訓練與游戲環節相結合,對于體育運動的教學則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寫小學生正處在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正是培養興趣的黃金時期,如果加以妥善引導,可以很大程度上培養好學生對于體育這門科目的熱愛,有一個良好的體育意識,對于德、智、體、美的全方面發展有重要作用。
小學學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對于教育的展開,這既是一個缺點也是一個優點,缺點是:學生的好玩天性很難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優點是:如果將學生的好玩天性與學習相結合則會克服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相反還會對注意力的集中起到積極的影響。
舉例來講:在體育課前的熱身運動中,學生需要圍著操場跑步熱身,如果就是單純的跑步訓練,學生的反對心理會使得訓練效果特別差,難以達到預想中的結果。如果將游戲環節參與進來,情況就會不同。老師可以讓班級的同學進行比賽,比如:規定熱身的運動為五圈,前十個完成目標的可以得到老師的小獎勵,學生為了能夠進入前十則會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的參與體育訓練中去。老師如果感覺這樣太亂的話,可以和別的老師進行協商,進行班級之間的比賽,在競爭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再比如籃球足球這種本身就是游戲體驗很強的運動,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拿捏好教學與游戲的結合度。也就是說不能只單純的教學而忽略了游戲環節,也不能只有游戲環節而不進行體育教學。如果只進行體育教學,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國很難起到興趣的培養,而如果只進行游戲環節,興趣的確能夠得到培養,但是小學生在體育這方面大多數都是初學者,需要老師教著進行規范的動作,從開始就把基本功打扎實,在以后的初高中時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
體育老師是一個和學生互動很強的職業,所以要想很好的提高教學的課堂效率,老師一定要和學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教育的環節里面。就像籃球、足球、乒乓球這種運動,有老師的參與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而且老師的參與也會起到教學的作用,學生知道什么動作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且老師的親自參與也可以觀察學生的訓練結果,有針對的制定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