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西


摘要: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其中之一便是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社會審美水平不高之間的矛盾問題。平面設計作品出于其商業性目的,在社會層面傳播力度較大,可以在大眾之間潛移默化地傳播“美”,從而提高我國大眾的審美鑒賞能力。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在校大學生,在學期間就要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美學觀念,以期在其職業生涯中更好地為創建和諧社會服務。
關鍵詞:平面設計;視覺傳達;社會責任;美;教育
上世紀八十年代設計教育與美學教育在我國創設,其發展的時間段與我國的經濟發展與騰飛同步。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從經濟方面來看,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約為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兩倍;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十萬億美元大關,與美國并成全球僅有的兩個超越十萬億美元規模級別的大國。經濟發展帶動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穩步增長,與此同時,我國的設計教育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設計水平和設計理論不斷突破和創新。但是大眾的社會審美并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鄉居民的整體社會審美水平還不高,對“美”的追求還不能成為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主旋律之一。各大城市的美術展覽不普遍,參觀人數也不多,對“美”的鑒賞力也不高,對“美”的欣賞與追求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較高后的一種自然體現,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人們對“美”的認識。身為平面設計師,要自覺在平面設計作品中融入美學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民群眾的美學鑒賞能力,為提高人民群眾的美學鑒賞能力發揮一些作用。
1.平面設計中的美感對提高人們審美的作用
平面設計以“視覺”作為溝通方式,是一種有目的地運用圖形、符號和文字,藝術化地傳達商業信息的創造活動。簡言之,是商業信息和藝術化表現手法的結合。其商業目的性決定了平面設計要想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就要在最廣泛的人群中獲得關注度,吸引最多消費者的注意。平面廣告被投放在人群密集處,比如公交車站、路牌、戶外樓體、廣場等。為了引人矚目,廣告是“美”的,兼具圖形圖像美、顏色美和版式編排美,美化商品并能愉悅消費者的身心。一個人去美術館觀看美術作品展、去欣賞美是一種主觀能動活動,在路上看到一個廣告路牌、去欣賞美是一種被動置入活動。我國很多人由于經濟限制、時間限制、自身素養限制,還不愿花費金錢、花費時間去看美術作品展欣賞美,進而提高美學修養,那么對于平面廣告的“有效利用”就是必須的。平面廣告在到達人們的眼前時是免費的,不花費其特定時間的,平面廣告可以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將“美”融入人們的內心。
2.美還可以上升為更高的精神理念
對美的理解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抽象圖形美、實物圖像美、顏色美等通過視覺觀察到,從而舒緩身心、愉悅心靈的外在美;也有上升到精神層面,給人正能量和心靈啟迪的內在美。“真善美”屬于心靈的內在層面,我們可以在設計創意中有意地加入它們進行傳播渲染。以海報設計為例,其中的公益海報由于其宣傳目的的公益性,必然傳播社會正能量;另一種商業海報,我們可以在其創意中加入“美”。這種美可以是人和人之間的友愛,可以是熱愛生活的趣味。
以阿迪達斯在06年世界杯的海報(圖一)為例,其廣告設定是:一個慣于欺負人的高壯孩子和一個瘦弱的孩子挑釁要比賽踢足球,高壯孩子斷定這個瘦弱的孩子沒有同伴能組成一支球隊。瘦弱的孩子拿出阿迪達斯06年世界杯比賽用球,霎時召喚來世界頂級球星們來助陣。廣告語是阿迪達斯的經典語句:“IMPOSSIBLEISNOTHING”(沒有不可能,即一切皆有可能)。阿迪達斯作為一個運動品牌,沒有將他的品牌理念局限于熱愛運動上,而是提升為能感動人們的精神信念。在廣告中,重金請來的世界級球星們沒有成為廣告的主角,主角是這個籍籍無名的瘦弱男孩。將這個男孩放大到我們自身,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被輕視、勢單力孤和遇到挑戰的時候,我們可能沒有世界級球星們的助陣,但我們可以擁有自信、擁有勇氣、擁有開創奇跡的信念。這個平面廣告要傳達給人們的就是這樣一種熱愛生活、勇于面對的正能量,可以極大激勵看到這幅作品的每一個人。
再以Bratislava動物園的系列海報(圖二、圖三)為例,海報創意將動物擬人化,頑皮地與人類進行互動,恰當地反映了廣告主題“張開笑顏”。廣告畫面輕松溫馨,將不同物種之間的藩籬打破,動物和人類像是可以交流的朋友。人們來到動物園不是高高在上地對動物進行觀賞,而是來和動物平等交流、親密接觸。這個平面廣告中洋溢出人類對動物的尊重,尊重不同于喜愛,尊重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即人類認同動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權利,從內心深處關愛和保護它們。動物和人類都是地球的居民,我們尊重動物在地球生存的權利,不侵犯它們的生存空間,才是對它們最好的對待。
3.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
在學生在學期間,作為教師教授他們設計技巧的同時,還要啟發他們的設計思維、設計靈感。設計思維的取向是非常有必要進行培養的。有些學生為了矚目的刺激性,或為了迎合一些社會
和網絡上不正確的非主流價值取向,容易在設計思維上走偏路,教師要及時對其思想進行修正,適時引導。要將平面設計的目的性提升到提高我國人民群眾的社會審美水平的高度,這樣會使這些未來的平面設計師們更有使命感和工作積極性。每一幅設計作品不再是僅只為了滿足廣告主的需求,還是設計師個人美學造詣的融入。設計作品中傾注的“美”從表象上來說,可以是現代的、可以是民族風味的,可以是風格清新的、濃烈的、歡悅的、奔放的、灑脫的;從設計內涵上來說,必須是積極的、正面的、雅致的、高潔的、能給人精神啟迪的;不能是品格低下的、矯揉造作的、乏味消極的。
一幅設計作品是一個設計師的整體投射,我們可以從一幅作品看出一個設計師本人的品味與志趣。只有這個設計師本身是人格高尚、品味高雅,有正確的人生追求的人,才能在他的設計作品中投射出這種正確的審美意味。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這樣的人。他要關心時事,了解社會,對事物有正確的個人判斷,不盲從,有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只有這樣,在他進入社會獨立工作時才能自發創造出啟迪心靈、鼓舞人心,提高人民群眾的美學鑒賞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潘智彪,《論人的審美社會化》[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中山大學編輯部,ISSN:1000-9639,CN:44-1158/C,郵發代號:46-14.
[2]仇春霖,《論美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歷史使命》[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河南教育學院編輯部,國內刊號:41-10931,國際刊號:1006-2920,郵發代號:Q7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