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東盟自貿區運行績效及持續發展路徑

2015-12-25 02:38:50張曉欽
現代國際關系 2015年7期

張曉欽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簡稱“自貿區”)建設對中國與東盟各國加強經濟聯系和政治互信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雙方開放合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正努力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國與東盟雙方正共同打造自貿區升級版,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這為自貿區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自貿區運行績效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東盟關系持續改善,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自貿區的建設,促進了我國和東盟各國經濟聯系不斷加深,中國—東盟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逐步形成。

(一)經貿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中國—東盟貿易往來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即2001年以前的相對平緩增長和2002年以后的明顯加速增長。期間,雖然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都導致雙邊貿易出現負增長,但經過短暫的波動以后又恢復了增長勢頭。

自2003年“早期收獲計劃”實施以來,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大幅增長,雙方互為重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由2003年的782.5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4803.94億美元,年均增長17.94%,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2.06個百分點。①《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年,第238~240頁。特別是2010年自貿區正式建成后,短短三年時間中國—東盟貿易額就從2009年的2130.1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436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在三年時間中實現了翻一番的成果。②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主編:“2014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第四季度報告”,2015年1月,第28頁。按照增速計算,2015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5000億美元的目標有望實現,自貿區建設對雙邊貿易的促進作用顯著。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東盟10國中6個國家(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越南)的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東盟服務貿易的開放對雙邊旅游等服務貿易領域產生巨大促進作用。中國與東盟互為主要旅游客源地,東盟各國均已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目的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國躋身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位,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也一直在中國入境旅游客源國前十五位之列。

東盟國家(特別是新加坡)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來源地,也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到2012年底,東盟對華投資存量達到771億美元,中國對東盟投資存量達到356.7億美元,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1.56倍和40.96倍。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四大外資來源地,東盟是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雙方相互投資占各自對外投資總量的比重均顯著提高。2002~2012年,對東盟投資存量占中國對外投資存量總額的比重從2.34%上升到7.02%。據統計,到2013年底,中國在東盟直接投資企業達到2700余家,雇用當地員工數量約15.97萬人。①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年,第28~30頁。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發展態勢良好,為深化雙邊經濟聯系提供了有力支撐。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央行和貨幣當局已經將人民幣列為官方儲備貨幣,人民幣跨境結算已經擴展至所有東盟國家。

(二)合作載體和平臺建設。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成功舉辦,并永久落戶南寧,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博覽會為各國商品、投資項目、工程承包、園區、科技合作、旅游展示提供了重要舞臺,為各領域合作創造了巨大商機。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論壇等重要合作平臺為加強各國經貿聯系、推動硬件基礎設施和體制機制互聯互通提供了契機。

在國家統籌指導下,我國一些企業在東盟國家承建或參與建設了一些經貿合作區。這些經貿合作區通常具備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對當地經濟有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境外經貿合作區作為我國企業集體走出去對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顯著影響的合作載體,對深化產業合作和價值鏈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來,廣西與越南部分省份簽署了地方政府間合作框架協議或備忘錄,規劃建設東興—芒街、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同一時期,云南也在推動設立河口—老街、瑞麗—木姐、磨憨—磨丁跨境經濟合作區。類似的跨境經濟合作區也在我國新疆、內蒙古、遼寧等省區實踐探索。此外,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園區,廣東規劃建設了中新廣州知識城。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中新廣西產業園區正加快推進。目前,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正在我國西部地區選址合作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個產業園區。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來西亞—中國關丹產業園區是中馬兩國政府共同合作的重大項目,開創了“兩國雙園”互動開發建設的新型合作模式。“兩國雙園”模式是國際經貿合作模式的創新,中馬兩國以園區為載體,密切產業與科技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三)合作機制建設與人文交流。在《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中國與東盟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等協議框架下,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對話合作機制,既包括領導人會議機制、11個部長級會議機制、5個工作層對話合作機制,也包括外交、經濟等十幾個部長級會議或論壇;還形成了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合作委員會、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等機制,以及一批半官方和民間的合作機構。

通過部長級會議、各種論壇等形式,我國與東盟國家開展了多渠道、多層次的文化交流。在機制渠道方面,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的機制建設日臻完善。2006年起,雙方先后舉辦了9屆“中國—東盟文化產業論壇”,相繼簽署了《南寧宣言》、《中國—東盟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東盟文化產業互動計劃》、《東亞圖書館南寧倡議》等一系列推動文化交流的重要文件。2014年是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雙方合作舉辦了100多項增進了解和友好的活動。在文化研究領域,中國高校目前開設的語言類專業已經涵蓋了所有東盟國家的主要語言,一批東盟研究中心或者東盟國家的國別研究中心先后成立,中國的孔子學院與孔子學堂也陸續落戶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在教育交流方面,2010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中國領導人提出了“雙十萬計劃”,即到2020年中國—東盟雙邊接納的對方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到2012年,中國赴東盟的各類留學人員已經突破了10萬人,東盟各國來華留學人數也超過了6萬人。

總體而言,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五年來,在各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正如中國新任駐東盟大使徐步所言,“今年(2015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2周年。12年來,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持續穩定發展,雙方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已經步入交流更廣、內涵更深、合作更緊的嶄新階段”;“中國愿提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水平,加快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區域自貿安排談判協調推進,爭取使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致力于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中國愿同東盟國家一道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中國愿同東盟國家推進商簽‘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不斷鞏固政治和戰略互信,確保雙方關系長期穩定發展”。①“中國新任駐東盟大使徐步談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中國經濟網,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1506/08/t20150608_5579068.shtml.(上網時間:2015年6月3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運行總體順暢且成果豐碩。

二、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中國—東盟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成就顯著,但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改善的方面,自貿區建設仍需不斷升級。

(一)貿易問題。第一,中國對東盟總體貿易順差,特別是對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順差較大,這對東盟部分國家的合作意愿會產生不利影響。2012年以來,中國對東盟貿易實現順差,特別是對越南、緬甸、柬埔寨、老撾等欠發達國家順差較大。這雖然與相關國家出口到我國產品主要以礦產資源、農產品等附加值較低產品為主有關,但相關國家可能會產生在與我國貿易中“吃虧”的感覺,對其他領域合作產生負面影響。

表1 2014年1~11月中國—東盟國別貿易簡況

第二,部分東盟國家因本國產業結構等原因,對我國市場依賴程度不高,由此對雙方其他領域合作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到2013年,中國已經是全球1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東盟多個國家最大貿易伙伴,但文萊、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對我國貿易依存度相對較低,越南、菲律賓的主要出口市場在美歐日。

東盟國家大多實施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對主要出口市場較為重視。越南、菲律賓等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美日,對我國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對于越南等東盟欠發達國家,我國一方面長期保持貿易順差,導致相關國家存在不滿情緒;另一方面,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制成品,進口的主要為初級產品和零部件半成品,其中的零部件半成品主要是歐美日等國的跨國公司通過公司內供應,運往我國組裝以后再出口,多數東盟中小企業難以分享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紅利。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對當地企業造成競爭壓力,對雙方合作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②張蘊嶺:“把握周邊環境新變化的大局”,《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1期,第9~17頁。

表2 東盟部分國家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情況

表3 東盟部分國家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口情況

第三,我國和東盟國家主要的最終產品市場都是美國和歐盟,由此導致貿易對強化雙方經濟聯系的作用有限。中國雖然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和東盟一樣,最終產品市場都主要在美歐。東亞的貿易目前為“新三角貿易”模式,即中國從東亞其他經濟體進口零部件、中間產品及部分原材料,加工組裝以后將最終制成品出口到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成為東亞的區域出口平臺。這一貿易模式使得東盟和我國在經濟上仍然都高度依賴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金融危機以后,隨著歐美制造業回歸和“跨太平洋貿易伙伴關系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等談判的啟動,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勢必受到影響。

此外,中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中敏感產品短期內開放難度較大,服務貿易規模有限。我國與東盟6個老成員之間超過90%的商品自2010年1月1日起進入了零關稅貿易階段,與4個新成員90%的商品也于2015年1月1日起實現零關稅。但是,雙方仍存在大量的二軌產品①二軌產品的降稅模式與一般產品完全相同,區別僅在于二軌產品的關稅在按降稅模式降到5%以下時,可保持不超過5%的關稅,在比一軌正常產品更晚的時間降為零。對中國和東盟老成員,應在2012年1月1日取消二軌產品的關稅,對東盟新成員,應在2018年1月1日取消二軌產品的關稅。二軌產品的名錄詳見:http://service.aseanchinacenter.org/zhuanti/709.html.(上網時間:2015年6月2日)和敏感產品,短期內對這些產品仍將實施非零關稅。自2007年1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定》和2011年簽署《補充協定》以來,雙方服務貿易取得顯著發展,但總體來看開放程度不高,貿易規模有限。即便是與韓國—東盟、澳新—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協定相比,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程度也處于較低水平。②鄒春萌、林珊:“中國—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程度的評估與分析”,《亞太經濟》,2012年,第4期,第60~65頁。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優惠待遇并非建立在最惠國待遇的基礎上,相關國家要獲得最惠國待遇仍需進一步談判,這就增加了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難度。

(二)投資和產業合作問題。2013年東盟以外國家對東盟的直接投資(FDI)達到1006.28億美元,其中中國為86.44億美元,在歐盟和日本之后位居第三;2011~2013年東盟以外國家對東盟的FDI達到2769.91億美元,其中中國為218.78億美元,排在歐盟、日本和美國之后位居第四。③ASEAN Secretariat,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Jakarta,2014,http://www.asean.org/resources/category/statistical-publications.(上網時間:2015年6月2日)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起步較晚,存量僅排在全球第七位,對東盟直接投資存量也比較小。另外,從我國目前對東盟直接投資的行業分布看,對電力和礦產資源開發投資占總投資的31.7%,而制造業投資僅占13.4%,這種投資格局和產業合作方式對于跨境產業鏈的形成貢獻較小。

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尚未構建起完善的區域產業價值鏈。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產業結構具有相似性和競爭性,同時具備一定的梯度差異性。總體來看,雙方產業內貿易和產業分工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均處于由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垂直型分工之下,區域內跨國公司實力較弱。我國和東盟之間并未形成較為密切的產業分工模式,雙方僅能從貿易和分工中獲取較小的收益,這不利于自貿區健康發展。

區域經濟合作的關鍵是產業合作,以產業合作帶動相互投資,形成垂直分工體系,這是形成經濟相互依賴的重點。到目前為止,我國在東盟投資較少,本土跨國公司實力較弱,尚無法形成跨境產業鏈,對價值鏈的整合能力和主導能力還比較低。反觀歐盟、日本與美國,由于與東盟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上游地位,很容易就能夠實現貿易與產業分工的互補性對接,直接提升對東盟投資和產業合作的發展前景。

(三)自貿區利用問題。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中國—東盟自貿區談判和建立的目的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貿易和投資環境,自貿區建設的收益要通過企業來實現。企業對自貿協定的利用率越高,成員國獲益就越大。中國—東盟自貿區從提議建設、實施“早期收獲計劃”至今已十余年,相關調查表明,我國企業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利用在我國已經簽署的自貿區中相對較高,但遠低于北美自由貿易區80%左右的特惠利用率和歐盟50%左右的特惠利用率①張蘊嶺、沈銘輝、劉德偉:“FTA對商業活動的影響:基于對中國企業的問卷調查”,《當代亞太》,2010年,第1期,第6~27頁;沈銘輝、王玉主:“企業利用FTA的影響因素研究”,《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第102~118頁。。而與我國現階段對于中國—東盟自貿區利用率偏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2年菲律賓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利用率就已經達到了41.15%,而同期中國的利用率水平僅在20%左右徘徊。②“提高對自貿區的利用率”,中國日報網站,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3-14/content_5410719.html。(上網時間:2014年8月22日)

我國企業對中國—東盟自貿區自貿協定利用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關信息、取得原產地證書困難。原產地證書相當于進出口行業中的“經濟護照”。根據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規則,中國出口至東盟的產品可以憑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享受減免關稅的最大優惠待遇。在我國辦理原產地證書的流程并不復雜,按照現有流程一個工作日即可辦好,費用也僅需40元。③“提高自貿區政策利用率”,中國—東盟傳媒網,http://www.china-asean-media.com/_d276687131.htm.(上網時間:2015年6月2日)但目前原產地證書的申辦情況并不樂觀。這說明,政府部門和商會等組織還應進一步加強對自貿協定的宣傳,開展針對性培訓,并支持為企業提供利用自貿協定相關服務的專業機構的發展。我國企業在利用自貿協定的過程中有困難時主要是向商務部等政府部門或商會等非政府機構尋求幫助,所以政府部門與商會等機構之間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換與共享機制非常重要。

三、自貿區持續發展路徑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持續發展需要中國—東盟不斷增強相互經濟聯系。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形成著眼于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一帶一路”這一新時期開放合作大戰略為自貿區建設和深化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帶來重大機遇。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在全球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雖面臨下行壓力但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深化我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空間將更趨廣闊。對于自貿區未來持續發展路徑,主要有以下思考。

(一)基本思路。經濟相互依賴關系要由國際貿易、國際貨幣體系、資本的跨國流動、跨國公司、技術與信息的國際轉移,以及國際組織等要素或機制構成。④張蘊嶺:《世界經濟中的相互依賴關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4~7頁。在實踐中,國際貿易往往是維持各國經濟聯系的基本途徑,但國際貿易(特別是產業間貿易)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是由于貿易對象的轉換相對較為容易而造成的。而產業合作有著消除貿易不穩定性的天然作用。這是因為,產業合作及其所帶來的相互投資使各國之間難以割舍,利益和命運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具體到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與治理上看,現階段,我國有能力逐步成為東盟重要的最終產品市場。從自貿區演進的一般規律來看,隨著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與東盟形成垂直分工產業體系,通過垂直分工發展與之相伴的產業內貿易,加強中國—東盟經濟關系的相互依賴。以產業合作為基礎,能夠有效促進貿易、特別是產業內貿易規模的擴張,并逐步發揮對跨境產業鏈的引導,促進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自身作為大國提供市場的能力,最終實現自貿區的良性持續發展。

(二)垂直分工與產業內貿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經濟中一個最重要的發展態勢就是貿易占總產出的份額迅速上升,①Kei-Mu Yi,“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Vol.111,No.1,2003,pp.52-102.這主要來源于垂直分工和與之相伴的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②Benjamin Bridgman,“The Rise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6,No.1,2012,pp.133-140.相關分析表明,因垂直分工帶來的出口增長占全球貿易增量的40%以上。③Hummels,David,Jun Ishii,Kei-Mu Yi,“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54,No.1,2001,pp.75-96.當代經濟全球化的典型特征就是垂直專業化體系的形成和國際貿易相對于GDP的更快增長,日益細分的垂直專業化體系極大地拓展了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更大程度地激發出分工的潛力,顯著促進了生產率提升和經濟發展。

1978~2014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43032億美元,增長了208倍,年均增長16%。參與國際分工、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曾經主要是通過舊的東亞“三角貿易”,和東盟國家一道從日本和新興經濟體(NIEs)進口中間品,加工完成以后再向美國和歐盟出口最終品。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參與的是東亞“新三角貿易”模式,成為東亞的區域出口平臺。④李曉、丁一兵、秦婷婷:“中國在東亞經濟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貿易動向的考察”,《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第5期,第1~7頁。加工貿易實際上就是產業內貿易的一種典型形態,所以可以通過考察我國的加工貿易來分析我國參與垂直分工和產品內貿易的基本情況。

自1980年代以來,我國加工貿易占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迅速上升,1993~2008年間超過50%。⑤顧國達、郭愛美:“我國產品內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第51~57頁。這種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對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就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這種以低成本勞動為比較優勢、主要參與全球價值鏈低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全球化參與模式已經出現諸多問題,我國的全球化戰略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也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轉型升級。⑥劉志彪:“基于內需的經濟全球化:中國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紅利的戰略選擇”,《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第51~59頁。

1960年代以來,對外貿易成為東亞經濟增長的引擎。東亞國家貿易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國際化生產網絡(垂直分工體系)的形成,而這種以低端切入、出口導向、嚴重依賴外部最終產品市場(歐美)為特征的東亞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暴露出其嚴重的缺陷。⑦Mona Haddad,“Trade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The Role of China and Production Network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4160,March 2007.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如果一些企業首先專注于本土市場的開拓和經營,在國內獲得某個行業或產品價值鏈高端環節的競爭優勢后,可以建立起自主掌握的設計、品牌和營銷渠道,吸引全球高級生產要素為我所用;在此基礎上逐步進入周邊國家和其他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逐步建立起由自己主導的區域價值鏈分工體系;最后再打入發達國家市場,與國際大購買商或跨國公司以均衡型網絡關系(而非俘獲型關系)對接,甚至建立起由自己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就能夠擺脫被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俘獲”和“鎖定”在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的結局。

按匯率計算,東盟10國人均GDP水平相當于我國的60%;除新加坡、文萊和馬來西亞外,東盟其他國家人均GDP均低于我國;按照東盟2010年以來的平均增速(約6%)計算,東盟總體大約落后于我國8年左右,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與我國的差距更大。結合我國發展需要,東盟國家擁有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農業生產條件較好,勞動力成本更低,而且總體與我國存在顯著的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東盟能礦產品、農產品進口符合雙方利益。同時,通過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在構建國內產業鏈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到東盟投資辦廠,在產業鏈高端環節有所作為,將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環節逐步向東盟發展中國家轉移,最終產品再銷回國內,能夠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也能夠實現我國與東盟國家的互利共贏。通過與東盟的深度垂直分工,以產業分工為基礎,雙方的經濟合作將更趨穩定。

(三)大國市場提供。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表明,大國地位的和平獲取和長期維持必須通過以內需為主的發展之路。①李克強:“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2,第19頁;黃琪軒:“大國經濟成長模式及其國際政治后果:海外貿易、國內市場與權力轉移”,《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9期,第107~130頁。新興大國的經濟發展往往伴隨著產業升級,這一過程如果過分依賴拓展海外市場就會對在位大國的經濟利益構成直接和明顯的沖擊,這將不可避免地遭遇激烈的競爭和對抗。新興大國的經濟發展如果過于依賴國際市場,則其跨國資源配置、與國外密切的經濟聯系和往來必然引起其他大國警覺。所以,大國的和平發展需要以國內市場的拓展為重要基礎。

我國作為和平發展的大國,有必要在區域合作中掌握更多的主導權,但主導權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區域合作過程中逐步被各國推舉和接受的,主導權獲得者不僅要主動推動本區域各國間的合作,而且還要能夠為地區內各國做出貢獻。簡單地說,就是要能夠提供區域公共產品,而最終產品市場是東盟國家迫切需要的區域公共產品。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曾經使東盟國家一度產生壓力,擔心海外市場將被中國占領。相關研究表明,中國近年來在國際市場的擠出效應(crowding-out effect)主要體現在消費品市場,這一作用主要影響到亞洲欠發達國家;對于資本品市場并沒有明顯影響,所以對亞洲發達國家并無擠出效應。同時,中國也從亞洲發達國家進口了大量的資本品(主要是零部件和先進設備)②Barry Eichengreen,Yeongseop Rhee and Hui Tong,“China and the Exports of Other Asian Countries”,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7,Vol.143,No.2,pp.201-226.。隨著本地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外部市場的約束日益明顯。如何從單純依賴歐美發達國家最終產品市場轉向更廣闊、多元的市場,成為東亞各國出口面臨的迫切問題。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大國,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仍將快速發展,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已經初步具備了成為包括東盟在內的東亞經濟最終產品市場提供者的條件。中國成為東亞重要的最終產品市場提供者,不僅能解決國內部分生產要素稀缺問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而且可以幫助東亞各經濟體解決對歐美國家市場的過度依賴,穩定東亞區域經濟。長遠來看,這也有利于增進國民福利,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少外匯儲備過多帶來的一些風險。

總的來看,構建由區域內國家主導的中國—東盟新型垂直分工體系是我國提供最終產品市場的前提,最終產品市場提供是構建中國—東盟新型垂直分工體系的強大推動力。東盟各國普遍實施出口導向發展戰略,我國為東盟國家提供最終產品市場有利于東盟的持續發展;但只有在構建起能夠發揮我國主導權的垂直分工體系的基礎上,開放國內最終產品市場才于我有利。我國與東盟已經具有垂直分工體系的基礎,但目前的分工體系兩端在歐美、價值鏈高端環節也在歐美,這一分工體系使我國和東盟國家的收益比較有限。如果通過推動我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在構建國內產業鏈的基礎上,鼓勵企業到東盟投資辦廠,在產業鏈高端環節有所作為,將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環節逐步向東盟發展中國家轉移,最終產品再銷回國內,能夠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也能夠實現我國與東盟國家的互利共贏。如果我國能夠為東盟國家提供重要的最終產品市場,拓展其最終產品出口渠道,相關國家就能夠主動納入區域內垂直分工體系,而這也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實現自貿區未來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九色91在线视频| 国产一在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五月天在线网站| 欧美在线伊人|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内a级毛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伊人成色综合网|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在线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免费看a毛片| 第一页亚洲|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综合五月天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免费在线成人网|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日韩a级片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国产在线97| 日韩免费毛片| 欧美色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国产女人在线|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国产二级毛片|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