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生
(王原生,民革山西省委宣傳部部長/責編盧淼)
近年來,民革山西省委會認真貫徹落實民革中央和中共山西省委及統戰部有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指示精神,以特色支部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特色支部建設的途徑和方法,通過宣傳特色支部工作,推廣特色支部做法,有力地促進了全省民革基層組織建設,提升了民革山西省委會自身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民革山西省委會的特色支部建設,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實踐,飽含了中共黨組織的指導和幫助,飽含了全省各級組織及黨員的辛勤勞動和積極探索。這項工作經 《團結報》、民革中央網站和 《山西民革》期刊的宣傳報道后,得到了民革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委統戰部的關注,得到兄弟省市組織咨詢和山西民革許多市級組織的踴躍參與。省委宣傳部在特色支部宣傳調研中,經過對特色支部涵義和定位的思考,形成了判定特色支部的三條標準。
第一、支部工作成績顯著,在社會上樹立起良好形象。這是特色支部的標志。表明特色支部認定不僅是民革內部的事情,也必須得到中共黨組織的肯定和社會的廣泛認可。這在所調研基層支部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長治市襄垣縣支部社情民意工作成績顯著,截止2011年底,整理編報社情民意信息1089條,市縣政協采納1056條,省政協采納131條,全國政協采納62條;被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1條,回良玉副總理批示3條;被山西省領導批示4條。呂梁市所屬孝義市支部不僅因傳承皮影木偶戲榮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金獎,而且在利用皮影木偶戲促進兩岸交流方面也做出了貢獻。從2010年開始,孝義市支部協助臺灣完形木偶影視公司拍攝了20集大型木偶電視連續劇 《孫中山》,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獻禮片。臨汾市曲沃縣支部不僅在參政議政、支教助學上做出貢獻,還在整理挖掘傳承曲沃縣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送戲下鄉,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彰顯了支部特色。原支部主委祁立義擔任曲沃縣戲劇家協會副會長以來,發揮專業優勢和崗位優勢,凝聚民革黨員和政協委員,至今已發展了九個藝術團近千人的演出隊伍,常年活躍在城鄉文化舞臺,2012年曲沃縣戲劇家協會被國家文聯評為基層協會工作二等獎,是全國唯一一家縣級協會獲得國家級獎勵。臨汾市襄汾縣總支積極參與縣城文化建筑,多次應邀參加中共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城市建設研討會,在縣廣場、重點建筑和主要街道都留有他們的文化理念和精心打造的作品。近年來,原總支主委梁三捷帶領民革黨員在鄉鎮文化建設上大顯身手,通過整理挖掘鄉村文化,設計、監理文化工程,建成了30多個文化廣場。
第二、以事業為紐帶,團結黨員,凝聚力量。這反映了基層組織的精神面貌。支部工作是積極向上的還是渙散軟弱的,也是決定支部是否保有特色的標準。陽泉市直屬支部通過建立 “支部學習講壇”,增強了組織活力。該支部把 “發揮黨員才智,創建學習型支部”作為特色支部的建設目標,在每月一次的支部活動中,都請一位黨員作專題講座,調動了黨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演講能力。一些黨員不僅成為 “支部學習講壇”的主力選手,有的還站在了民革陽泉市委會的講臺上,站到了工作崗位和社會的講臺上。也使該支部成為民革陽泉市委會新黨員培訓基地。呂梁市柳林縣支部制定的 《支部工作制度實施辦法》,明確了支部工作和支委的職責;尤其是推出的 《黨員星級評定標準》及實施細則,通過年底黨員自評、互評、點評和評星的 “四評”活動,確定黨員工作星級,激發了黨員的工作熱情,凝聚了黨員的力量。

2013年8月13日,黨員楊振富在民革陽泉市委會直屬支部生活會上講課。
第三、重視理論學習,推進了支部的思想建設和黨員的參政能力建設。這揭示了特色支部的工作內涵,體現了對黨員素質和專業能力的要求。太原市法制支部通過創辦電子刊物 《新民郵報》,加強內部交流,提高了黨員理論水平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支部主委宋大琦出版的 《程朱禮法學研究》著作,在中國法哲學研究領域取得全國性的聲譽;他還參與了最高法院重大課題研究工作 《中國國情與司法改革研究》,參與了指導全國法院改革的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讀本》的撰寫工作。黨員賈平慧的 《光榮與希望―――名刑事辯護律師的心聲》著作,贏得在山西省律師界尚屬首例的兩次在全國律師大會上的主題發言;支部不少同志曾多次到電臺、電視臺做嘉賓、評論員,解讀法律修訂,點評身邊是非個案。呂梁市離石區支部通過組織理論研討會,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教育,多黨合作優良傳統教育,形勢、政策和任務教育,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五大教育”,探索民革基層組織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黨員的理論水平,推進了支部的能力建設。
以上三方面集中展示了民革基層組織的風貌。第一條著重從工作業績方面呈現出基層組織的社會影響力,第二條重點從支部凝聚力角度展現了基層組織的工作狀態,第三條側重從黨員參政能力要求反映了基層組織的黨員素質。
怎樣建設特色支部也是調研中關注的問題。通過研究梳理特色支部的功能結構和發展過程,民革山西省委會得出關于建設特色支部的三點啟示。

2013年5月27至28日,民革山西省委宣傳部赴呂梁孝義、離石、柳林調研特色支部建設。圖為27日在離石支部召開調研座談會。
第一、班子建設是重點。特別是支部主委的人選相當重要。在民革工作中,因主委選任得當、支部工作朝氣蓬勃,主委選任不當、黨員意見紛紛的案例并不是沒有。支部主委應選拔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有一定組織能力、有銳意進取精神的黨員來擔任。這是特色支部主委共有的特點。特色支部工作,支部主委的專業方向,可能就是支部的特色所在。支部主委往往也是支部特色的領軍人物。臨汾市襄汾縣總支特色工作做得好,是前任兩位主委王維經、梁三捷都是縣里繪畫和雕塑方面的專家,使他們有條件參與到縣里重大項目的建設規劃和工程設計,同時也凝聚了一批擅長繪畫、雕塑和書法方面的民革黨員。臨汾市曲沃縣支部在教育、文化方面工作有特色,是由于前任主委祁立義和現任主委楊存良的領軍工作做得好。支部主委楊存良是縣二中校長,他提出教育方面的建議都能引起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前主委祁立義,由于他擔任曲沃縣戲劇家協會副會長,才能在挖掘保護地方戲曲文化、組織三下鄉活動中產生很好的反響。在實踐中,選任支部主委的 “政治素質”一項,往往提的最多,實踐中卻操作不多,這與政治素質的內涵不夠明確有關。 “政治素質”包括政治態度、理論素養和責任擔當。對于支部主委來說,更有區別于一般黨員的政治責任,有為民革事業、為多黨合作制度做貢獻的個體自覺和組織判定標準。在民革工作中,有些支部主委一屆、二屆不作為,甚至連換屆也都難以進行的現象是需要深思的。
第二、組織建設是基礎。特色支部建設,一方面要實現組織功能最大化,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另一方面承接自身建設和履行職能的兩大使命,理應得到全體黨員的積極參與。特色支部建設,一是要摸清組織優勢和黨員優勢,確定支部工作特色。一般講一個支部應以一到兩個特色工作為好,不宜過多。特色支部建設,領軍人物是關鍵。在很大程度上,選對一個領軍人物,就是選準了支部特色,選好一個領軍人物,就能帶動支部工作。二是要通過組織和引導,使廣大黨員都能參與到特色支部建設中來。呂梁市所屬孝義市支部在確定挖掘整理皮影木偶戲、開展文化交流的特色時,是充分發揮支部文化藝術界人才較多的優勢,經大家討論而確定的。在資金籌備、劇目整理、對外聯絡等方面,支部黨員各盡所能,積極配合,共同為支部的皮影木偶戲走向全國,加強兩岸交流做出貢獻。呂梁市柳林縣支部推出的《黨員星級評定標準》及實施細則,是在聽取黨員建議經支部會議討論建立的,通過四評,激發了黨員的工作熱情。
第三、能力建設是支撐。特色支部建設,指向是 “貢獻”,要義是 “更大的貢獻”,提高基層組織能力和黨員個體能力必然是前提條件。民革山西省委會的特色支部在提升黨員能力方面也都進行了長足的實踐。長治市襄垣縣支部為了提高黨員社情民意的寫作水平,從思想上,強化黨員責任、大局、創新三種意識;從方法上,提煉關注時政熱點、洞察傳媒焦點、聚集言論重點、剖析社會難點、發現數據看點的 《寫好信息口訣》;從打造精品上,總結出堅持社情民意與黨的方針政策、深入調研、集思廣益的三結合。陽泉市直屬支部通過建立 “支部學習講壇”創新學習方法,在每一位黨員暢談學習黨史、黨章、統戰理論心得,交流提案、社情民意的寫作體會,討論時勢政治、社會難點熱點問題中,使黨員理論水平和參政能力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