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銨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陳飛飛劉俊剛單俊好
(河南省胸科醫院呼吸二病區,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評價噻托溴銨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療效及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COPD患者13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同時吸入噻托溴銨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觀察治療前后肺功能、運動耐力、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及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4.1%)明顯高于對照組(80.9%)(P<0.05)。治療后,兩組最大呼氣流量(PEF)、1 s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水平均一定程度增加,觀察組PEF、FEV1%、FVC水平的增加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兩組運動耐力均一定程度上升。觀察組運動耐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兩組白細胞介素(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較治療前有所下降。觀察組IL-6和TNF-α水平的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1)。隨訪顯示,觀察組各階段QLQ-C30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老年COPD療效確切,能夠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炎癥反應的緩解以及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銨;生活質量;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
中圖分類號〔〕R563.9〔
基金項目:河南省衛生廳課題基金(201287345)
第一作者:陳飛飛(1978-),女,主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呼吸內科疾病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存在呼吸困難、胸悶、咳喘、消瘦、容易疲勞以及食欲下降的癥狀體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并且COPD會誘發慢性呼吸衰竭、氣胸、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以及肺源性心臟病等,后果十分嚴重。老年COPD治療的理想效果是緩解患者的癥狀體征、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1〕。然而臨床上常規治療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長期的實踐治療發現噻托溴銨在COPD的治療中發揮出積極顯著的作用。本文觀察噻托溴銨對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COPD患者136例,通過癥狀體征、肺功能等檢查確診〔2〕。對照組男44例,女24例;年齡65~85歲,平均(73.7±8.3)歲;病程2~13年,平均(6.1±1.3)年;合并高血壓29例,糖尿病16例,其他慢性疾病11例。觀察組男42例,女26例;年齡63~82歲,平均(72.5±8.6)歲;病程2~12年,平均(6.5±1.2)年;合并高血壓27例,糖尿病17例,其他慢性疾病12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祛痰、保持呼吸道順暢、抗感染、擴張支氣管等常規治療。治療期間必須戒煙,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和飲食結構。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式的基礎上,同時應用噻托溴銨(正大天晴藥業集團-天晴速樂,國藥準字H20060454)膠囊1粒裝入HandiHaler吸入裝置中展開吸入治療,1次/d,療程8 w。
1.3療效評價顯效:癥狀體征大幅改善,肺功能相關指標顯著優化。有效:癥狀體征較治療前好轉,肺功能相關指標有多恢復。無效:癥狀體征、肺功能較治療前未見明顯的變化。
1.4觀察指標① 肺功能指標。觀察患者治療前后最大呼氣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VC)的變化。②運動耐力。通過6 min步行實驗評估運動耐力的恢復情況。③炎癥因子。觀察治療前后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水平變化,均通過ELISA法檢測。④ 生活質量。QLQ-C30評分表于治療后1、3及6個月評估生活質量情況,綜合心理、社會、軀體等方面,評分的高低與生活質量的好壞成正比。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療效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療效的比較(n,n=68)

組別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n(%)〕對照組22331355(80.9)觀察組3828464(94.1)χ2值7.6350.7435.4455.445P值<0.01>0.05<0.05<0.05
2.2肺功能水平治療后,兩組PEF、FEV1%、FVC的水平均一定程度增加。而且,觀察組PEF、FEV1%、FVC的水平的增加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運動耐力治療后,兩組運動耐力均一定程度上升。觀察組運動耐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2.4炎癥因子治療后,兩組IL-6和TNF-α水平較治療前有所下降。觀察組IL-6和TNF-α水平下降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4。
2.5生活質量隨訪顯示,觀察組各階段QLQ-C30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組別 PEF(L) FEV1% FVC(L)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1.81±0.211.92±0.301)56.3±6.460.5±6.81)2.43±0.412.51±0.37觀察組1.84±0.252.56±0.431)56.6±7.170.7±7.31)2.45±0.422.96±0.551)t/P值0.758/>0.0510.066/<0.010.259/>0.058.431/<0.010.281/>0.055.598/<0.01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表4同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366.1±80.6372.8±88.5391.5±93.7407.1±101.2觀察組364.4±86.8401.9±90.11)433.8±96.01)476.3±115.72)t值0.1181.90002.6003.712P值>0.05>0.05<0.05<0.01
與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


組別 IL-6 TNF-α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28.7±12.124.9±6.11)96.1±17.278.5±19.41)觀察組28.4±12.015.2±3.51)96.3±16.954.2±11.31)t值0.14511.3740.0688.925P值>0.05<0.01>0.05<0.01


組別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71.1±4.775.3±5.481.5±6.2觀察組80.3±5.784.1±6.690.5±7.7t/P值10.269/<0.018.510/<0.017.507/<0.01
3討論
臨床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COPD發病率為7.5%~9.1%〔3〕,是造成我國人口死亡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4〕。臨床上對COPD的發病原因、診治方法以及預后方面的研究不斷加深〔5〕,很大程度上降低了COPD的發病率、提高了疾病的治療效果〔6〕。
COPD的發病與個體因素(遺傳)和環境因素(吸煙、空氣質量)有著密切聯系〔7〕,在老年人群中的很普遍。COPD患者往往會伴隨著肺功能的下降,主要體現在PEF、FEV1%、FVC水平的下降〔8〕,并且患者的運動耐力會大幅削弱,表現在6 min步行距離顯著下降。同時臨床研究發現COPD是以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9〕,機體分泌的炎性物質逐漸增多,其在疾病的發生和進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表現為IL-6和TNF-α水平的上升〔10〕。噻托溴銨屬于抗膽堿藥物,能夠增強支氣管擴張的效能〔11〕,改善緩解患者的癥狀,同時噻托溴銨能夠改善患者的氣道重塑、促進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恢復,并且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在COPD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具有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的特點,臨床應用價值十分高〔12〕。饒理強等〔13〕提示噻托溴銨在老年COPD治療中的優越性。
苗麗君等〔14〕研究分析了炎性生物標志物對穩定期COPD患者死亡風險的影響,認為穩定期COPD死亡患者炎性生物標志物水平顯著增高,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TNF-α、IL-6、IL-8為COPD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齊詠等〔15〕采集60例穩定期COPD患者體質指數、氣流阻塞、呼吸困難、活動能力指數(BODE)評分,并檢測其血清TNF-α、IL-8及CRP對BODE指數與炎性因子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認為BODE指數作為COPD多維評價系統,與體內炎癥反應狀態有相關性,并認為COPD的全身炎癥反應可能參與了全身效應的發生發展。本研究結果說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老年COPD可以改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
4參考文獻
1高遠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觀察與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0):9-10.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唐剛,張國祥,沈亞紅,等.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的患病狀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安徽醫藥,2014;18(1):97-100.
4胡素君,賀瀟影.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在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308-9.
5Tang Y,Massey D,Zhong NS.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otropium bromide(5 μg) inhaled via Respima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hin Med J(Engl),2013;126(19):3603-7.
6黃坤景.不同抗菌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7):66-7.
7康晶,楊華,任曉燕.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11):1475-6.
9Nakanishi K,Tsutsui H,Yoshimoto T.Importance of IL-18-induced super Th1 ce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inflammation〔J〕.Allergol Int,2011;59:137-41.
10張麗麗,張淑梅,鞠貞會,等.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21):115-6.
11王育軍.舒利迭干粉吸入劑聯合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8):28-30.
12童長剛.噻托溴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92-3.
13饒理強,蔡博,肖堅懷,等.噻托溴銨治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0):1713-4.
14苗麗君,鄭富霞,王靜,等.炎性生物標志物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關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4):404-7.
15齊詠,馬蕓,王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數與炎性因子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3):255-7.
〔2013-09-11修回〕
(編輯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