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時至今日,在現代多元化的文化沖擊下,贛劇目前的生存與發展形勢十分嚴峻。傳統戲曲在城市舞臺的演出場次和觀眾越來越少,在農村雖然有一部分演出市場,但看戲的觀眾也以年齡較大的老人為主。本人從事了幾十年的贛劇舞臺表演,也親歷了贛劇的興衰,在多年的演出經歷中切身感受到了這些現象。出于對贛劇藝術的熱愛與關切,倍感責任,如何傳承與發展祖國戲曲藝苑的瑰寶之贛劇,不至使其散秩我輩。由此,產生了許多思考,并進行了一些探索,概括如下。
【關鍵詞】贛劇;傳承;發展;創新
贛劇,作為江西省特有的地方性傳統藝術,其表演形式豐富多彩,包含了音樂、文學、舞蹈、美術、雜技、武術等多種的元素,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贛劇在中國戲劇史上創造了輝煌的成就。
一、贛劇的現狀和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種類以及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尤其是影視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戲曲逐漸被忽視及邊緣化。中國的戲曲正面臨著發展危機,贛劇也不例外。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和全球化的進程,一方面推進了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對中國本土文化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各種視訊觸手可及,文化活動形式越來越豐富,電視劇、電影和互聯網等相互吸引了很多人的視聽,尤其是年輕人更樂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戲曲受到觀眾趣味變化及外來文化的雙重夾擊下,固守一種藝術形式的觀眾也越來越少。贛劇的接受群體也正逐漸地縮小。戲曲欣賞似乎是老年人的事情,出生在70、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的青年從小沒有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的熏陶,特別是對戲曲知之甚少,缺乏興趣。沒有觀眾的戲曲是沒有生存力和競爭力的。地方戲曲觀眾的流逝和市場的萎縮,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速,舊時的村落群正在逐步地消亡,地方戲曲起源的依托也正在逐步地消亡。贛劇的發展如何完成從城鎮向都市的轉型,如何吸引和發展年輕的觀賞群體,這是贛劇亟待考慮的問題。
除此之外,戲曲的表現形式本身就受到制約。由于戲曲的故事發展情節比較慢,屬于慢節奏的程式化表演,缺乏時代感和現實氣息。加上創作人才的極度缺乏,地方戲劇本的創作人員寥寥無幾。各院團只能靠一些傳統劇目來支撐維持,無法進行劇目創新和發展市場。同時贛劇的藝術理論提升不足,其研究文獻較少。隨著中西文化交流頻繁化,中國的古典戲曲要走向國際,弘揚和彰顯中國特色的文化就必須在保持其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之上有所創新,實行本土化和國際化相結合。由大及小,贛劇要繼續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年流轉就不能只有傳承而沒有創新。特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贛劇的發展還應走向國際。
二、新時代背景下贛劇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作為舞臺藝術,贛劇與其他戲曲種類一樣,都是斷層式地選擇素材的碎片,并將之細化擴大,呈現出藝術美的瞬間點。不管是在題材處理還是在舞臺效果的呈現上,都會受到許多限制,贛劇藝術要取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創新。
贛劇要創新,就應對戲曲藝術樣式的現代化,戲劇模式的多樣化以及戲曲受眾群體的都市化。進行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如戲曲藝術樣式的現代化可體現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以及唱腔的設計,應在傳承的基礎上改革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注入現代的題材及表現手法,還包括舞美燈光,服裝設計等方面的改革。運用現代的聲光電等手段,改善傳統戲曲舞臺的單一性,讓戲曲藝術給觀眾帶來更多更美的視聽享受。據此,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嘗試,創造了一些作品,呈現給觀眾后,得到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一致認同肯定。這樣的探索結果給了我們極大信心,同時更感任重道遠。贛劇藝術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之中,應在繼承優秀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文化元素,不斷地創作出更多的優秀劇目,更加優美的唱腔,更加幻彩的舞臺呈現,讓現代觀眾真正感受到戲曲藝術特別是贛劇藝術的無窮魅力!只有這樣才能為贛劇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更多的動力,促進贛劇的跨越式發展。
三、結束語
隨著世界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我們應當對贛劇的發展充分的重視,上下同心,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贛劇進一步發展與進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民族的即世界的,我輩正逢當時,都應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為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胡松柏,熊瑜.贛劇舞臺音韻述略[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3,(02).
[2]喻琴.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贛劇創新性保護與研究[J].戲曲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