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軍
【摘要】舞臺表演藝術的發展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審美活動作為社會活動之一也同樣如此。在當代審美視野中對現代舞臺武術表演藝術的發展進行審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研究發現,當代舞臺武術表演藝術發展呈現出多形式化、多樣化,表演內容也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武術舞臺表演藝術借鑒了很多其它藝術的表演形式,隨著表演經驗的積累其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自身獨有的表演藝術形式。
【關鍵詞】當代審美活動;視野;舞臺;武術表演;表演藝術;發展
審美活動(aestheticactivity)即“審美”,是和人類的基本生存活動結合在一起社會性的活動,其與生產活動、認識活動不同,它表現在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同時也表現在個體與社會之間。傳統美學把審美活動,僅僅看作是發生在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的一種活動,而對于審美活動同時也表現在個體與社會之間,則不予注意。其實這是兩個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不可分離的統一的審美活動過程。自從審美活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誕生之后,它就不斷地、深深地滲入到人類的各種活動之中,與人類的整個社會實踐緊密相連,與人性的發展緊密相連,并在其中對人類的進步與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獨特的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領域的變化,國人的審美活動也發了明星變化,其主要包表現在審美主體和審美需求上。審美主體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傳播工具的變化,例如電影、電視,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借助廣播電視實現了有形有聲的傳播方式,這導致了我們不需要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就能從事審美活動。審美需要的變化是體現在人們審美心理特征上,例如緊張心理、浮躁心理和茫然心理的出現。對于武術的審美活動而言,本文認為其是隨著時代背景的變化、人們審美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在這一過程中舞臺武術表演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剖析舞臺武術的表演內容,通常分成套路與搏斗對抗兩種。其中武術套路的表演在眾多表演場合中最為常見。如,赤手空拳的拳術套路表演,長拳、南拳、太極拳、八卦掌、通臂拳,形意拳等拳類的表演。當然,還包括刀、槍、劍、棍、九節鞭、雙截棍等器械的套路表演。這些套路之所以能成為舞臺武術藝術表演的主要內容是因為其本身所蘊藏的不同內容的美。
我國武術舞臺表演經歷了較為漫長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后武術舞臺表演得到了巨大變化。這一時期,武術舞臺表演藝術才真正以獨立的藝術表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其比較有影響的作品中,有舞臺劇《風中少林》、北京奧運會中的《少林武術音樂大典》《太極拳表演》等等。
武術舞臺表演藝術借鑒了很多其它藝術的表演形式,隨著表演經驗的積累其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自身獨有的表演藝術形式。武術舞臺表演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表演時的意境、神采、氣韻、陣容的氣勢磅礴、動作造型的惟妙惟肖以及演練風格的動迅靜定。正如學者所共識的一樣,中國武術舞臺表演藝術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與藝術表現的重要結合體。尤其隨著現代媒體技術的發展給武術舞臺表演藝術增加了新的空間與活力,表演已經集聲音、燈光、電腦科技等大眾傳媒為一體。
參考文獻:
[1]馮契主編.哲學大辭典(下冊)[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6.
[2]杜鍵著.摸象札記[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12: 74-75.
[3]王欽韶主編.審美關系論[M].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12: 262-253.
[4]張國俊著.藝術散文發展論[M].太白文藝出版社.1999. 05.
[5]呂福祥,李婭楠,湯立許,龍行年.武術舞臺表演藝術發展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7).
[6]宗維潔,梁聞銘.論武術舞臺表演藝術的發展趨勢:從央視春晚武術節目的視角[J].山西體育科技.2013,(1).
[7]陳芳.淺談現代舞臺表演武術與舞蹈元素的融合[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
[8]王春華.舞臺武術表演對中華武術在美國傳播的影響[J].少林與太極,2015,(4).
[9]郝穆春.現代審美活動視野中的武術表演藝術[J].武魂,2013,(5).
[10]張鑫.武術套路舞臺藝術化表演的編排與設計的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