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劉維信

摘 要:該文探討了高等農業院校園藝專業蔬菜方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制定了從“大一”到“大四”8個學期3個環節的實踐教學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從專業勞動、課程論文、參觀考察,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通過全程動態實踐教學,學生通過了勞動關、技能關、科研能力關和生產規劃能力關,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園藝專業;蔬菜方向;全程;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3-123-02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Horticultural Major(vegetable)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Min et al.
(College of Horticultur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vegetable specialty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whole 4-year-program(Eight semesters),a practical teaching plan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fessional labor,the curriculum,the tour to the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thesis with specific requirements was mad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ynamic practice teaching,all the students passed tests for the labor relations,skill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ability.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was improved.
Key words:Horticulture major;Vegetable specialty;Whole process;Practical teaching
蔬菜生產已成為農村和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蔬菜生產不同于糧食作物生產,它的生產季節性強,種類繁多,技術復雜并要求周年均衡供應、高產高效。因此,必須嚴格把握好各個生產環節,從種植計劃的制定到產品銷售均需要精心安排。蔬菜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理論基礎扎實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蔬菜專業的《蔬菜栽培學》、《設施栽培學》和《蔬菜育種學》等技術性強的課程授課,過去往往“黑板上種菜”和“書本上賣菜”學生聽著乏味,考試死記硬背,遇到實際問題則束手無策,根本無法適應現代蔬菜產業發展的要求。
青島農業大學已被列為山東省省級應用型人才名校工程建設學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加強實踐教學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我檢查,發現自身的不足,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成為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高素質人才。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蔬菜產業人才,我們在繼續搞好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學校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要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不僅要依靠學校的教學基地,教師的科研工作、科研基地、周邊的蔬菜基地、蔬菜示范園區、蔬菜市場和超市等也是學生實踐的重要場所。我們始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大一”開始進入實踐教學環節,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的具體作法是:
1 創新全程實踐教學的內容
蔬菜方向全程實踐教學活動貫穿整個大學4a的學習之中,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進行精心設計,使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將其分為3個基本環節:
1.1“大一”階段 每周參加半天專業實踐勞動,協助高年級同學管理責任實驗田,學習基本農事操作,包括整地、播種、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通過1a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初步識別蔬菜種類、基本特征、生長發育周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了解多種蔬菜的主要栽培季節和物候期,初步掌握蔬菜栽培的基本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本專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1.2“大二”和“大三”階段
1.2.1 結合大學生科技科技創新項目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 從“大二”開始,園藝專業開始按蔬菜和果樹2個方向進行學習,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指導教師。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學習科研方法和完成課程論文。同時,按課題編組,以便于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傳幫帶低年級學生,即構建了研究生指導高年級學生和高年級指導低年級的模式。從課題的提出,開題報告的撰寫,到研究工作的實施與論文寫作等均有機結合,低年級學生利用所學的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等知識和實驗室分析化驗協助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進行具體的分析化驗工作。例如,分析測定高溫脅迫下結球生菜防御酶活性、膜脂過氧化程度以及光合作用,很好的將基礎理論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中,對于實驗中出現問題及時請教,通過討論,不斷提高完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該階段的科研訓練,初步體驗到科研工作的嚴謹、細致與艱辛,初步掌握了一些科研工作的方法。
1.2.2 承包實踐責任田,系統的完成蔬菜周年生產(1)方式:各班班長將本班同學分為6個小組,模擬經濟承包,實驗站為各班免費提供一塊試驗地,其成本與收入各小組獨立核算,自負盈虧。(2)主要程序:二、三年級第一學期以露地秋茬蔬菜為主學習商品菜規模種植技術;第二學期:以露地春茬為主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秋—冬—春季以日光溫室越冬茬為主學習設施蔬菜高產栽培技術。(3)教學內容:生產計劃書的制定、特后期觀察并寫工作日記;生產總結(生產技術規范化、管理方式、產量)及經濟核算并撰寫實踐報告。
具體工作如:瓜類蔬菜嫁接技術。從砧木、接穗的選擇、浸種催芽、播種、嫁接后的管理等全過程,根據嫁接成活率打分。
根據以上教學內容和實踐物質化的經濟效益,教研室對每組學生進行綜合平分,作為平時考核成績的一部分。采取“產量+效益+態度=成績”的打分方式,進一步調動學生投入實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1.2.3 參觀著名蔬菜生產基地 到省內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和農業高科技園參觀學習。如壽光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平度、即墨和萊西露地蔬菜和出口蔬菜生產基地、即墨市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瑞克斯旺種子公司青島研發基地等參觀學習,感受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開闊視野。并到壽光農戶日光溫室中實地操作,與種菜能手吃住在一起,既學習了生產中的新經驗,又學到了菜農樸實無華、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對蔬菜的種植成本、產銷、經濟效益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1.3 畢業生產實習 畢業實習提前進行,從“大四”第一學期開始提前進入畢業生產實習階段,但此時還有理論課程需要上,學生利用周末和節假到生產基地實習,第二學期全面進行畢業生產實習,結合之前的研究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
2 全程動態實踐教學實施的成果
2.1 學生對全程動態實踐教學的態度 我們曾對一至四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表1),結果表明,低年級學生認可統一全程動態實踐教學的比例相對較低,四年級的支持率則達到100%。這可能是低年級學生基礎課比較忙且沒有時間接觸到專業課,多數時間花在英語等基礎課上,對本專業實踐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隨著年級的增高,尤其是面臨著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認識到只有理論是不夠的,必須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否則只會說不會做就會被社會淘汰,因而提高了他們自覺投身于實踐教學的主動性。本調查結果證明了全程動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2.2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全程動態實踐教學,低年級學生基本掌握了蔬菜生產的的基本農事操作,在沒有接觸到專業課的情況下能夠識別常種的蔬菜并進行分類,因而提高了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通過二、三年級承包實踐田的鍛煉,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蔬菜作物出現病害時,大家認真分析找到發病原因,分析是病害還是生理障礙,從中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時磨練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炎熱的夏季,為種好責任田,有的同學放棄了回家度假的機會,頭頂烈日在田間勞動,課后飯余也經常見到他們勞動的身影。承包責任制還培養了同學們團結互助的好品格,有的小組農事較忙時,其他組的同學會來主動幫忙,遇到困難大家共同商量對策,共同提高。這對培養團隊精神等綜合素質是十分必要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每位同學都完成了1篇課程論文和1篇高水平的畢業論文,部分已在國內科技刊物上發表,如《微生物學通報》、《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等。通過全程動態實踐教學,學生通過了勞動關、技能關、科研能力和生產規劃能力關,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