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青
【摘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語言教學的有效性不可忽略,在對主體教學進行倡導的同時,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進行反思,本文以高中語文課堂中語言教學的有效性為對象,對高中教學當中教學語言進行了審視,從而為更好地對高中課堂教學語言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言教學;高中語文;有效性
一、高中語文教學語言存在的缺陷
語文教學的本質則是對語言進行學習,而對語言進行學習又需要不斷地積累、感悟和模仿,因此語文教師教學所運用的語言方式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模仿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傳統的應試教育對當前高中語文教學語言起到極大的制約,與課堂教學語言以及新課改的理念之間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語言有效性的運用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高中課堂評價以一元化為主。從高中課堂教師的評價來看,老師在對學生的表現及其課堂回答的主要標準則以文本的價值取向以及其主觀意向作為評判的標準。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生生長的環境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不同,因此對文本的反應也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教師僅僅只是利用自身的經驗以及課堂教學所形成的資源進行評價,并采用單一的口頭語言評價未免過于草率。
教學語言存在一些不規范,如“這個或那個”常被運用到教學語言當中,“是不是、對不對”常被用到語句的結尾等等;還有的如語速失去頻率,有的內容說得過快,讓人難以理解;還有的沉吟時間太長,講話拖沓,只是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激情;有的話語則條理不清,顛三倒四,語義跳躍,讓人捉摸不透等等,這些不規范的現象則警示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當中要不斷提升語文教師自身的素質,規范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
二、有效性語文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優秀的語言藝術家,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凡是當教師的人,都應該將學好語言作為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做好本職的工作,課程教學語言對于教師在教學當中所起到的作用尤為的重要,高中語文教師所運用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富有教學意義的語言,因此其應具備以下幾點最基本的特征:
1.示范性特點。其中又包含對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性,用以避免學生對文本的錯誤理解;語義表達的準確性,避免前后矛盾、顛三倒四,從而妨礙學生對話語的理解;闡述文本內容要精確,不能因為對語言形式的追求,而忽視內容所表達的實質內涵。
2.審美性特點。其中要包括教師的語言表述富有吸引力和形象美的特征,比如魯迅講個時所表現出的,討媳婦不要“杏臉柳腰、弱不禁風的”,而需要“腰臂圓壯、臉色紅潤的”,從而對美的階級性進行一定的闡明;語言教學融入情感,在語言教學當中融入親切、豐富的感情色彩,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論辯說理具有理性美,不管是分析、比較還是批判、創造都要顯示出語言的理性美。
3.啟發性的特點。老師可以在教學當中融入順口溜、格言或是民間諺語等語言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鮮活性,從而對教師教學的節奏進行調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如何采用有效性語文教學語言進行教學
對于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筆者依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前人對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分別從:l.講授語言;2.提問語言;3.評價語言這三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講授語言所指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當中所運用的語言,因此能夠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規定的教材和方法,最終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講授語言應當選用最佳的時機進行講授,特別是在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或者是親身體驗受阻的時候進行講授,以增加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是提問語言的設計,在這里所說的提問語言是指幫助學生對文本和教學內容進行理解而精心設計的問題,因此問題設計要恰到好處,不僅要新穎巧妙、迂回設問,更要具有活力、互動設問,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開拓思維,積極主動的思考。
最后對于課堂評價語言來說,不同的討論者一般都會有不一樣的闡述,但是其所表述的核心內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指的是老師為了能夠在教學之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所產生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學生的學習信息、學習技能及學習結果等進行異性的總結、分析利用。深入評價內容,是學生得到情感體驗,從而主動的學習;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對學生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了解學生特點,因人施教的進行教學評價,對敏感的學生多進行鼓勵,成績中等學生揭示不足,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加嚴謹等等,來更好地指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