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英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該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關鍵詞】傾聽 ?表達 ?應對
國標本蘇教版小語教材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的課程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和發展需要,特別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親身體驗和語言的互動過程。因此,科學地認識教材所提供的話題,合宜地開發學生所需要的話題,對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珍視教材,凸顯話題編寫的目標性
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該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綜觀各個學段的目標,大致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包括聽話能力、復述能力、表達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對口語交際過程中應有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的要求。整體瀏覽口語交際的話題,不難發現教材編寫的依據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遵循“口語交際”自身和“口語交際”教學的特點與規律;二是嚴格執行標準的目標。編寫時,努力貼近生活而又豐富多彩的話題,提供與兒童生活相似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聽與說互動的訓練過程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因此,交際話題形式活潑多樣,內容包羅萬象,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有用的口語交際基本能力。介紹類話題中的“自我介紹”“介紹我的好朋友”“介紹我的小制作”“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等,從介紹自己到介紹朋友,從關注學習到關注社會,話題的視野逐漸擴大。在特定語境中,圍繞一定的話題開展的交際活動就是學生生活的原生態,納入教育,納入課堂,靠的就是“生活”所提供的源泉和動力。只有教師感受到了話題設計的意圖,教材的目標性才能得到更多的凸顯。
二、審視教材,關照話題需求的時代性
每一篇口語交際教材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話題,站在學生的角度呈現教學內容和要求;二是情境圖,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的虛擬的“交際場”,有的還配有“提示語”,編者娓娓道來的話,增加了教材的親和力,鼓勵學生自信、大方地進行口語交際練習。話題體現了實用性、趣味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特點,目的在于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讓學生有“話”想說。
然而,由于教材編寫時缺乏統籌,有些話題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現實生活有所脫節。例如:一年級下冊的“指路”和二年級上冊的“問路”這兩個話題,就存在著問題。首先是問路與指路這兩件事之于現實的難易程度,顯然問路容易,只要問詢有禮,基本就能實現目標。而指路就顯得復雜,既要熟悉目的地,又要指示有條理,否則就會“指而不明”。但是教材卻忽視了這個實際問題,將“問路”編排在二年級,而“指路”卻較早地出現在一年級。其次,指路與問路對于現實生活的實用意義和口語交際的訓練意義日益降低。孩子們由過去的“放養式”逐漸成為“圈養式”,獨自外出和需要問路指路的機會變得難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話題。事實上,大街小巷鋪天蓋地的路名指示、交通標志、人性服務,乃至衛星導航,使得交通辨識變得更加清晰無阻,“問路”、“指路”之于成年人的遭遇也越來越少。這就顯示了本話題的滯后性。
由此我們可以察覺到,教材中口語交際的話題也要與時俱進。編者要有洞察時事的能力,要將口語交際教學緊緊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融入真實的世界之中。教師要辯證地審視教材,切忌拿來主義。同時要走近學生,留心生活,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發掘滿足學生心靈需求、貼近學生自身經驗世界的話題,通過交際情境使學生產生親歷感,消除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礙,真正促進口語交際的有效性。因為口語交際是直面生活、指向心靈、重在實踐的。
三、透視教材,把握話題訓練的階梯性
課程目標是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的。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口語交際話題的選定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各學段相互關聯,階梯推進,螺旋上升,這也是學生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發展的客觀規律的體現。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是“總目標”中對口語交際所提出的總要求,教材在話題設計的時候圍繞總要求進行了科學的化解。
教材中口語交際話題的設置,正是體現了與課程標準階段性目標的達成度,為順應學生語言發展水平找到了最近發展區。為了引導學生開展讀書活動,教材編寫了相關系列話題。一年級下冊“小蘋果樹請醫生”,學生以“看圖聽老師講”來代替“讀”,“讀”完故事可以不求甚解,只要“演一演”就行。二年級下冊的難度系數就大了,故事需要自己讀,讀罷還要講(“講童話故事”),不僅要讀懂,還要講得“生動有趣”。到了三年級下學期,就要舉行“小小讀書交流會”了,學生關注的不光是一個故事,而是一本書。讀一本書需要了解主要內容,交流精彩語句。進入高年級,孩子們的閱讀逐漸開始關注名著,“水滸故事擂臺賽”,“漫話三國英雄”,直至“推薦一本書”。一個類似爬坡的富有挑戰的口語訓練體系就這樣呈現在教材中了。
學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彩的,“口語交際”話題選擇應面向學生整個生活世界,面向兒童的多種認識需要,并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吃透教材,領悟編者的良苦用心,并能夠辯證地大膽地有所揚棄,讓每一個孩子所需要的話題走進課堂,走進他們的心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