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悅
摘要:新課程標準改革下要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即學校教育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要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培養方向,時刻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學習態度的改進,倡導為孩子營造生動、主動、活潑的課堂,突出學生為教育主體的地位。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要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相關政策,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完成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僅是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所要面臨的教育課題,也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實施策略
新時期下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的推廣,要求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好地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強調學生要養成自主、生動的學習方式,可以將教材內容和課外活動進行緊密結合,課堂課外一起發力,進而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雖然素質化教育理念已經提出較長時間,但是實際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些建議及思考。
一、改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踐行教育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能夠有效實施的過程中,教育思想的與時俱進以及教育理念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正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所具有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擔負著小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學責任,是小學生識字的基礎,小學語文老師要有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將教和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借助語文教學教導學生做人做事,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好知識,還能夠享受生活。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自主發展。
與此同時,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有效促進了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沖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單純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育理念,就需要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去結合素質化教學的要求,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及有利于教師實際的教學操作,還能夠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明確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及教學內容,要有計劃的落實教學目標,教師在制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時,要從全局上把握課外,才能夠有效的將文章所要表現的內容及時的傳遞給學生,進而避免盲目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進而讓學生能夠明白這次課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時具有針對性,以便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
素質教育下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來源和動力,只有學生列學習具有興趣,學生才能夠擁有自主學習的欲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以及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生由于處于特殊的身心發展階段,年齡較小,對好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理,課堂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根據小學生以上的學習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借助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避免課堂教學枯燥而使得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情況。語文老師平時也要注意積累和運用授課技巧,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之間存在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學生在享受學習樂趣的同時,能夠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落實素質教育
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夠滿足素質化教育的要求。
l、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上課時注意力很難集中,課堂上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成效。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進而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導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2、幫助學生養成上課做筆記的好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是一種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記筆記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做筆記的好習慣,進而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發展能力。
3、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素質化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質疑,讓學生能夠大膽提問,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求知欲望,逐漸引導學生形成敢于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4、幫助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思維能力及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體現。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能夠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因為這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對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從而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由此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切實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素質化教育觀念,落實素質教育有效措施,實現素質教育教學日標。
參考文獻
[1]楊秀花.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33(S1):126-128
[2]羅天群.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4(17):73
[3]李順菊.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赤子(中旬),2013(08):305-306
[4]白雪松.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