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明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文素養,以此來升華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能夠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學習與生活。要想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文素養,教師需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在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以讀促寫,在寫作中鞏固閱讀知識,從而對所學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
關鍵字:小學 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 方法
閱讀和寫作屬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才能夠在閱讀期間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總結作者的寫作技巧與思路,合理地運用到寫作中去,潛移默化地提升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要與時俱進,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視度
在新課程標準中都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有較為明確的說明,其中包括低年級學生在閱讀中需要聯系實際生活與上下文,充分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在閱讀期間積累更多的知識。而在寫作教學目標中提出需要在寫作期間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詞語、閱讀所積累的知識。這兩點正是讀寫結合所體現出的教學思想,但是很多教師依然習慣于采用老式的教學模式與理念,缺乏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視,把較多的時間花費在寫字與識字中,根本無法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二)讀寫結合教學存在方法欠缺的問題
在當前的讀寫結合教學中還存在方法欠缺的問題,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比較差,在讀寫結合教學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并且設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堂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還是讓學生機械式的讀完就寫,根本無法把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優勢發揮出來。
(三)不重視閱讀文本和寫作訓練之間的關聯性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需要把閱讀和寫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此來體現出相互遷移的核心思想的,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存在不重視閱讀文本和寫作訓練之間的關聯性問題,比如,閱讀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以為學生已經掌握了相應的寫作技巧與方法,但是卻選擇了其它的寫作題材讓學生去發揮,認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多學一點知識,但是這樣學生根本無法把閱讀中學到的相關技巧運用到寫作中去,降低了寫作訓練的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方法
(一)有感而發,展開讀后寫作
在小學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運用于寫作。每當學生讀篇文章,老師就應安排讀后感寫作或把心里的感覺寫出來。讀完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學生們常常被感動和心潮澎湃,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這樣寫出的作品才能有一定的吸引力。在閱讀課上,教師需要選擇一些能觸動學生心靈和興趣的閱讀材料,以升華學生的情感。例如,在閱讀《把我的心帶回祖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帶讀并嘗試閱讀,以各種閱讀形式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與思想,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就像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想和意見的機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作背景,感受音樂家肖邦的熱情和深情,一定能把他的心帶回祖國。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關于愛國主義的寫作任務,使學生能夠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寫作,使學生能夠寫出獨特的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根據他們讀的文章,去寫相同的主題的作品。教師還可以根據所讀文章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充分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技巧。例如,在閱讀《煙臺的海》的過程中,學生會總結了煙臺春、夏、秋、冬海的景觀特征。本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化手法,最后一部分通過描寫景物來褒揚煙臺市民對勞動和自然的熱愛。而閱讀任務結束后,教師叫以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場景,他們必須準確地將排比、擬人等寫作技巧運用到作品中,以捕寫一年四季的風景,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寫作技巧,在寫作過程中鞏固寫作技巧。
(二)生活體驗,書寫日記
日記來源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記錄,是寫作教學最基本的載體。因此,教師應提高學生對日記寫作的重視。但是,在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無從下筆的現象,這是因為盡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領會了作文話題的含義,但卻沒有與自己的生活經歷建立聯系,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誠然,大量的閱讀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積累語言,但閱讀發展的是學生的語言認知力,所以教師要更多的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來感悟作者的情感。例如,在閱讀《黃山奇松》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歸納并賞析文章中的關鍵詞句,比如“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這句話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黃山松秀美的形狀特征,加強了作者的情感表達。閱讀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自然公園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游覽中觀察自然景觀的特點,由此感受自然的魅力。然后結合所讀內容寫日記,講述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這種教學模式結合了讀寫文章、生活經歷和寫日記的閱讀和寫作。它把閱讀和寫作合理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實際生活經驗,提高寫作能力。
(三)想象外延,開展續寫
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還有他們的思維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都具備寫這些作文的基礎,但是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發展也需要通過讀寫結合得到完善。續寫是在熟讀原文,透徹理解傘文意旨的基礎上,根據前文所給出的情節和線索,遵循原文的思路,充分利用想象對原文進行延伸的一種寫作形式,續寫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問。比如,《失蹤的森林土國》這篇課文是這樣結尾的:森林王國就這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學生知道當新國王上臺后,砍樹建新王國,結果自然災害不斷,森林王國很快就消失了。對此,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假設新國王采納了大臣們的建議,在保護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國土,此時的王國會呈現出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以此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續寫故事的結尾。由此可見,教師應讓學生根據文章的行文思路找到其中的情節線索來思考隱藏的部分,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促使他們去大膽想象。
(四)注重小學生讀寫結合的個性化發展
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俗話說:“千個讀者中會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列于文學作品都有不同的見解與想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比如,在閱讀《愛的鮮花》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的反饋有:我僅僅是一個匆匆過客,卻收到了美麗的鮮花,原來她要做一個有愛的使者,讓愛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間,我心中產生了敬佩之情;美麗的鮮花就象征了七八歲的盲女孩,雖然我是不經意幫助她的,但是她會用鮮花來感謝,她的心靈要比鮮花還要美。針對學生的每一個反饋教師都要認真賞析,表揚、鼓勵學生,并且加以引導,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反饋來開展寫作,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對象,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與進度,設定符合學生發展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柰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5
[2]許金鳳,關于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