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會 石國君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對學生將來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是非常有好處的。學生從小養成積累知識的習慣,為今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經常地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學習知識,讓生活去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培養 興趣 能力 教學方法
寫作是運用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通過觀察,認識周圍世界,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言語能力的表達,以及與周圍人的溝通,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對小學生寫作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成為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擔當著提高小學生培養質量的艱巨任務。我認為,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培養寫作興趣,挖掘學生潛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寫作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創造性寫作。《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要求中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寫話有興趣;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這就強調了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最突出的特征是人性化,要求教師多考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感受,以學生為本,時刻貫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宗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寫作知識,更應該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的意愿越強烈,寫作能力的提高速度越快。進而學生的寫作態度會從“要我寫”過渡到“我要寫”,也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1、教學手段科學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走進小學課堂,但是根據筆者調查,在寫作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不常見
大部分教師認為寫作教學的主要載體是作文參考書,其實不然,參考書固然重要,但卻不能形象生動的表達意境和思想。如在教學寫景作文時,學生僅根據幾篇范文無法體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不能從中感受自然之美,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幻燈片等形式對一些景觀進行展示,教師在一邊指導、講解,學生會更容易體會,情感可隨時爆發。同時,多媒體以其直接形象的特點吸引學生,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不松散,整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進行,對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有很大作用。
2、教學形式多樣化
通過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訪談,發現在寫作課堂上多數是“教師是主角”,教師講解,教師傳授,教師讀范文,這些過程中,學生完全是被動的接受者,這違背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初衷。筆者認為可以適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及個人探究的方式來配合教師的講授式教學。教師可以在講課前天或一星期把即將要進行的寫作題目通知學生,由學生自行查找資料,翻閱相關作文書籍,然后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收獲與同學分享,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分析優缺點,教師及時給出建議,指導教學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這種與伙伴進行交流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不會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
二、搜集寫作素材,豐富生活體驗
根據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小學生的心理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思考問題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和經驗,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多注意身邊的大小事物。引導學生從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套話、官方話。做到“筆從心出”。《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就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當身邊發生一些小事時,引導學生思考其中蘊含的道理。
目前的小學寫作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是講授了寫作技巧、作文的要素,然后讀幾篇范文,緊接著讓學生寫,學生由于生活體驗較少,心中無素材可言,無從著手,只好根據老師讀過淺談農村中學的范文,“照葫蘆畫瓢”,于是產生了全班同學的作文大同小異的現象。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沒有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教師在平時能多給學生制造機會,讓學生每天都有心得,都有“意外”,既增加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充實了寫作素材,又讓學生對生活充滿激情,寫出的文章會有感而發,充實不空洞。
三、養成閱讀習慣,陶冶情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遠。學生應該積極涉獵書海,接受文化熏陶,為寫作儲備大量的知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生剛開始接觸書籍,對讀書尚未形成好的習慣,只是走馬觀花,過目就忘。教師此時應指導學生仔細閱讀,對不理解的知識要反復斟酌,遇到感興趣的文章要寫讀書筆記、觀后感,并對其進行分析,思考作者的文筆思路,情感變化,這對學生日后寫作很有幫助。
四、有的放矢,提倡自由寫作
有的放矢地提倡自由寫作。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所規定的觀察內容在沒有命題的前提下進行,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放開寫”。此方法提倡學生不受傳統作文框架的束縛,可以隨心所欲地一任思緒自由奔馳,凝注筆端。如自習課上,一只麻雀突然飛進教室。安靜的教室立即沸騰起來,有的同學關門窗,有的同學拿掃把,竹桿,有的同學嘴里發出吆喝聲,有的同學昂著首手舞足蹈……麻雀在教室里飛旋,同學們神態多異,情緒高漲。最后麻雀飛累了,終于被一位同學逮住了。“眾生捉鳥”的“壯觀”一結束,立刻讓同學們自由寫此景此情此樂此感,結果,同學們的習作見仁見智,大多言之有物,把逮麻雀的場面描述的淋漓盡致。
五、嚴格要求,重視評講修改
教師對學生的整個習作過程,即:閱讀、指導、評講、修改這四個步驟要加以控制,我稱之為“習作質量控制四步曲”。現在有的班級作文水準自我感覺不如意,原因何在?我想:可能只控制了其中的一步,或兩步。沒有把四步都控制起來,這叫局部過程失控。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作文是難以寫好的。這四步控制必須在謄寫之前完成。等到學生把文章謄到作文簿上了,已定局了,你批語寫得再多,改得再多,都收效甚微。
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一直是一道難關,作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師來講也一直是挑戰,寫作能力的提高是靠日積月累,不是短暫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的,任重而道遠。因此,擔任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做好長期備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