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新
數學概念的定義是整個數學知識體系的理論基礎,也是初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尤其可見,數學概念在初中數學中的重要性。學生若想提高自身數學素質,就必須掌握數學學科的核心一一數學概念。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對數學概念教學進行分析,并制定或創新出最有效、最合理的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整體水平。
一、數學概念的意義組成及特點
1.1數學概念的意義及組成
一般來說,數學概念主要指空間形式和客觀世界數量關系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應。數學概念作為數學知識體系的理論基礎,也是數學思維的核心細胞,更是知識與方法之間的載體體現。其中概念的組成主要包括:概念名稱、定義、公式、符號、例子和屬性等六個方面。例如數學知識中“平行線”為概念名稱;“在一平面上,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為平行線”是概念定義;“平行線的∥”是概念符號;其例子表現,例如:“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平行線可看成例子或概念變式”等。以上,通過平行線這一數學知識點詳細論述了數學概念的意義和組成。
1.2數學概念特點:抽象性、具體性、層次性、邏輯關聯性、發展性、概括性。
二、數學概念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數學概念作為整個數學知識體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被認為是數學最直接的表達形式。同時,數學概念也是一種數學思維模式,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要想培養高層次、高水平的思維都需要以清晰的數學概念為基礎。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數學概念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此外,認知數學概念作為數學教學中重要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概念掌握能力,教師對此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現狀
分析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發現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只重視培養學生數學解題技能,卻忽視對數學概念的深入教學,導致初中數學教學出現了教師不會教、教學效率低、分不清主次等方面的不良教學傾向。此外,也有部分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認識到了數學概念教學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自身素質不夠,專業性不強,導致數學概念教學取不到良好成效。教師對于數學概念教學不能深入其本質,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數學定理、法則的應用上,因此產生了本末倒置的情況。
四、初中數學概念的分類
對于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數學教材中概念非常多,但又把不同的數學概念按照章節進行了詳細劃分,因此初中數學概念基本上可以分為抽象型以及直觀型兩類:①直觀型。直觀性數學概念通過觀察數學知識或問題就能直接獲取結論,從而形成具體概念;②抽象型。抽象型數學概念主要是直觀概念引申出現的,此種概念僅僅依據觀察是不能理解數學知識本質的,必須依靠概念語言加以解釋才能認知。
五、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具體策略分析
5.1在數學課堂中采取具體方法引入數學概念
(1)初中數學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對數學概念進行引入。在概念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規律,然后進一步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
(2)講解數學概念來源背景。在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中,很多數學概念不僅來源于生活,還依靠專業數學語言產生。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某一數學概念產生背景,學生在了解其本質的同時,也能感受數學的魅力。
5.2強化對數學概念的應用能力
初中生理解數學概念的程度反應在數學概念的應用程度,因此也是提高學生解答數學問題能力的基礎。教師應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數學概念運用條件,然后實踐到數學問題中。另外,教師可以設計必要的數學練習,從而鞏固學生的數學概念理解。例如,在進行初中數學知識“平方根”教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數學練習。第一層次:進口平方根的地理,即要求一個數為x,使x2=1,因12=1,(-1)2=1,所以1的平方根誒1和-1。以上數字能具體說出平方根,對不能直接說出數字平方根的其過程如何表達?第二層次:設計數學反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如以下判斷題:①0沒有平方根,判斷對錯;②25的平方根為5,判斷對錯;⑧.4的平方根是2和.2,判斷對錯等。通過以上數學練習,能有效鞏固學生對平方根此數學概念的理解,進而靈活運用到具體問題中。
5.3采取從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結構教學
新的數學概念一般從屬于學生數學結構認知中包含的內容,因此能構成上下位關系。總的來說,之前的概念為上位概念,新的概念為下位感念。那么初中數學教師如何采取從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結構教學,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1:梳理數學知識結構系統,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與數學規律。學生從認知系統的角度吸收新的數學知識,并著眼于知識間的聯系和規律,認識到其聯系和規律就是數學知識本質。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概括數學概念的體系:
(1)建立數學概念網絡、思維導圖或概念圖;
(2)認清數學概念之間的關系;
(3)揭示蘊含在此數學知識概念體系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策略2:采取“長程兩段式”數學教學模式
“長程兩段式”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在整個數學單元知識結構以及教育策略思考和改革基礎上,將每個結構單元的教學過程分為“教學及運用”兩種結構。其中,教學結構階段: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并在過程中發現和構建數學知識,從而了解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性。運用結構階段:數學教師主要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與解題步驟結構,從而進一步擴展與此結構相類似的數學知識。
5.4將概念整理成體系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所有數學概念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講完一個數學章節或者數學知識后,應引導學生將相思概念整理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系,并將其進行分類、歸納和總結。例如,初中數學知識正方形面積、平行四面向面積、梯形面積等這些數學概念,雖然概念各不相同,但以上概念都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學生通過整理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數學概念,能全面、清晰的掌握概念內涵,以便之后更好的應用它。
參考文獻
[1]吳志堅,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及策略[J].學周刊,2014(13):64 -65.
[2]羅昌明,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J].新教育,2013(13):50.
[3]張紅林,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4(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