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波++俞巍
摘要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公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及對環境監測信息的要求都越來越高。現階段,由于環境污染的不斷嚴重和人們對環境監測要求的不斷提高,政府環境監測部門所面臨的環境監測任務正日益增加,這無疑給政府環境監測部門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而為了減輕政府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量及更好地完成環境監測任務,我國已經逐步開始推行環境監測向社會化轉變,即在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的前提下引入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共同參與環境監測工作。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對環境監測社會化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環境監測;社會化;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 X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5)10-0031-01
環境問題既關系著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又影響著人民的生活質量,所以我國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視環境監測工作,并設有專門負責環境監測工作的環境監測部門。但近年來,隨著環境監測的日益頻繁,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不得不向社會化所轉變。環境監測社會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引入更多的社會機構共同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完成環境監測任務,以為國家和人民提供更好的環境監測服務。我國的環境監測社會化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當前必須要通過嚴格的執法監督和管理來對社會機構進行約束,設定合理的準入門檻,確保環境監測市場的開放性和公平性。以下筆者就結合實際來談一談環境監測社會化的相關問題。
1 我國的環境監測社會化發展現狀
環境保護是一項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公民都應當要履行的責任和義務,目前我國對環境監測的需求正與日俱增,在這種形勢下,許多地方都開始了環境監測社會化的探索,并且已經有很多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受托承擔起了環境監測任務,例如環境監測設施的運行維護、環境樣品的分析測試、環境問題的科研調查等等。具體來說,我國的環境監測社會化發展現狀如下。
1.1 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區域性差異較大
目前我國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呈現區域性差異,且其差異比較明顯。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東部地區由于環境監測社會化起步較早、環境監測的市場需求量較大、環境監測工作的成熟度較高,所以多數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已經初具規模。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浙江省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目前己過百家,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總年產值約達12億元,而其余如上海市和廣東省等地區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目前也已近百家,且還處于不斷增長之中。但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卻由于社會發展較慢、環境監測社會化起步較晚,所以已經成形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較少,像山西省、陜西省、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及新疆自治區等地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均尚不足10家。
1.2 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能力和業務領域參差不齊
由于我國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發展水平不一,所以其監測能力和業務領域也大多參差不齊。根據監測能力和裝備條件等的不同對我國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行分類,大體可以將其分為兩類:綜合環境監測機構和專項環境監測機構。其中,綜合環境監測機構通常都具備較強的環境監測能力,能夠承擔水監測、大氣監測、噪聲監測及固體廢物監測等多個環境領域的監測任務,且業務范圍也非常廣,涵蓋了環評現狀監測、樣品委托測試分析、排污單位自測自報、環境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及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等等由政府環保部門、社會或個人主體所委托的環境監測業務。而相比之下,大多數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都尚達不到這種建設規模,其綜合能力較弱,只能夠針對某一項或某幾項業務開展監測工作,如水監測、大氣監測等等,業務領域比較單一,這種就屬于專項環境監測機構。
1.3 政府應對環境監測社會化的主要措施
由于當前各地政府及環保部門對環境監測社會化的問題都越來越關注,所以各省、市都紛紛針對環境監測社會化事宜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指導性意見,并對環境監測服務的購買方式、領域范圍、質量控制、資格資質管理及過程監控管理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我國的環保部門環境監測司已經開始著手在水、大氣自動監測站委托運行維護的基礎上引入第三方進行空氣質量監測直管站運行維護,開展了環境監測社會化的系列研究,并做好了強化技術監管等各方面的準備。
2 推進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的幾點策略建議
2.1 堅持政府主導,明確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職能和定位
無論是從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還是站在我國的實際國情角度來看,環境監測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即使朝向社會化發展,也必須要堅持政府的主導,在政府的引領下逐漸向社會領域所拓展。因此,政府和環保部門必須要認清政府與市場在環境監測方面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明確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職能,積極面向社會購買環境監測服務,逐漸引導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有序地參與到環境監測工作當中,以為國家和人民提供更好的環境監測服務。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所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決定中就針對加強環境監測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環境監測工作必須要緊緊圍繞新版《環境保護法》中關于環境監測的要求而展開,要堅持“三個一”的基本方針,在強化政府對環境監測的行政管理和綜合統籌協調的基礎上引導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不斷強化自身職能。
2.2 根據地域特點而采取適宜的環境監測社會化推進策略
由于我國當前的環境監測社會化尚處于探索階段,所以政府必須要做好市場培育和引導工作,盡量做到統籌兼顧,以促進環境監測市場的良性發展。具體來說,政府應當要盡快對環境監測社會化的總體原則進行研究和論證,從而為環境監測社會化提供科學的依據;其次要科學地把握環境監測社會化的推進節奏,促使其有序發展;再者要不斷摸索和總結環境監測社會化的實踐經驗,積極發揚優勢、改善不足。
2.3 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行為進行嚴格規范和監管
當前政府必須要進一步確立環境監測市場的準入制度,設定合理的門檻,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行為進行嚴格規范和監管,并建立科學有效的環境監測服務質量監管與評價機制及監測行業自律機制,以保障市場的規范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隨著國家和人民對環境監測需求的日益增加,只通過政府來進行環境監測己遠遠不夠,環境監測社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我國目前的環境監測社會化尚處于初級階段,各方面建設都不夠完善,所以還需要政府加大對這方面的研究和引導,以促進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