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營利的變革:網絡時代新聞業的創新與突圍*

2015-12-27 09:46:56呂鵬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受眾內容

■ 呂鵬

基于營利的變革:網絡時代新聞業的創新與突圍*

■ 呂鵬

拜技術發展帶來的情境變化所賜,中外新聞業在網絡時代都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機遇。以美國赫芬頓郵報和BuzzFeed為代表的新媒體,對新聞業進行了深度的數字化改造。它們以市場為導向、基于營利而進行創新和突圍,已經作為成功的案例而為全世界新聞業所矚目。而在這個網絡化、媒介融合成為必然的時代,我國新聞業卻仍處于探索之中。本文通過對中美兩國的新聞業在網絡化時代的發展進行個案分析,并對其經驗得失進行評價,試圖為我國新聞業的發展提供對策建議。

赫芬頓郵報;BuzzFeed;澎湃新聞;新媒體;媒介融合

2014年11月19日在浙江烏鎮召開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致辭中透露,“寬帶網絡已覆蓋全中國,我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擁有互聯網網民6.4億、移動寬帶用戶5.3億,手機用戶近13億①。”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新聞業也在經歷著技術帶來的變革與挑戰,表現在傳統紙媒發展進入低迷期、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新聞業正積極探求新媒體發展之策等方面。一方面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一方面也是新聞業在網絡時代求生求存的必然抉擇。

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傳媒業的融合提供了技術基礎與受眾基礎。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改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強調“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②”在為我國傳媒業的媒體融合提供了指導思想的同時,中央上層對于媒體發展的關注與重視,一方面說明我國傳媒業的發展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之中,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傳媒業之于黨和國家的重要作用與意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時代已然來臨,中外新聞業在此機遇與挑戰下,進行了諸多的創新與突圍。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以美國的兩個在網絡時代成功運作的新聞媒體為例,對其運營模式進行分析,并對國內的實踐進行分析評價,最后提出網絡時代我國新聞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兩個運營成功的創新樣本:赫芬頓郵報與BuzzFeed

2013年世界媒體趨勢報告顯示,“70多個國家的每日報紙發行量,已經從2008年的5.37億份,下滑至2012年的5.3億份”③。就全球范圍而言,受到新媒體沖擊的傳統新聞業的廣告收入不斷下滑、受眾不斷流失,因而被迫不斷進行“瘦身”,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網絡媒體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擴張。這在傳媒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美國表現得更為明顯,美國新聞業的一個最大的趨勢可以概述為深度的數字/網絡化。一些新媒體的雇傭率呈爆炸性增長,比如,“兩年前,BuzzFeed大約有6位編輯,現在它至少有170位。”④可見2013年發布的皮尤報告預測的“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內容有望成為報業新聞產品呈現形式和經濟來源的核心部分”⑤已經成為現實。新興的網絡新聞業不斷地從傳統媒體中挖角,調查新聞網(Investigative News Network)估計,“其92家分支機構中有至少80%的記者來自傳統媒體。而在ProPublica中的41名員工中,就有25人是從傳統媒體跳槽而來的。”⑥

基于數字/網絡新聞業廣告和受眾方面的良好表現,美國傳媒集團紛紛拓展、兼并或收購數字新聞業務,這些行為除有資本運作角度的考慮外,還與媒體自身輿論引導功能被削弱有關。皮尤研究關于美國新興數字新聞媒體成長狀況的調查顯示,其前30強的新興數字媒體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并趕超傳統媒體。同時這些年輕的媒體捕獲了更多年輕受眾。⑦無論是著眼于資本運作還是為了戰略性地占領輿論高地,在傳媒業發達的美國,新聞業向著深度數字/網絡化進軍已是大勢所趨,并且正憑借數字新聞加速向世界擴張,比如Vice在海外已有了35個辦事處⑧。同時,有關數字媒體的投資也在加大。但數字新聞的盈利模式相對還未明朗,而盈利則是支撐傳統新聞業投資新媒體,或者新興的媒體新貴關注新聞業的最主要原因。因而在規模擴大、未來營利可以預期的基礎之上,數字新聞業對于盈利模式的探求依然會是各個有志于發展數字新聞業的集團的首要目標。

(一)基于網絡思維運營的新聞“報”:郝芬頓郵報

成立于2005年的赫芬頓郵報,曾打出“第一份互聯網報紙”的口號,不發行紙質版,僅提供在線瀏覽,成立之初投入資金為200萬美元左右⑨。至2010年,其以僅僅不足200人的雇員規模,實現了3000萬美元的盈利⑩。2011年美國在線以3.1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收購,同年5月網站月獨立訪問用戶量超過百年老字號的《紐約時報》,成為美國訪問量最大的新聞站之一,而所有這一切僅僅用了六年時間。(11)一方面這說明了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巨大技術和營利優勢,另外一方面也為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敲響了警鐘。并且值得稱道的是,赫芬頓郵報在商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的同時,在報道的質量上也可以與傳統媒體相抗衡,突出表現在2012年該網站記者憑借對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退役的美國軍人及其家庭生活進行的系列報道獲得普利策新聞獎,這說明該網站作為新聞業的一員已被認可,并占有了非常有力的一席之地(12)。

赫芬頓郵報這樣一份沒有紙的“報紙”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可以從其網絡化的發展思路尋求它取得成功的根由。赫芬頓郵報的采寫、編輯與發布更具開放性,適應以分、秒為單位的網絡環境。它不僅發布自家內容,還對新聞資源進行聚合,將所有能夠觸及的新聞資源收為己用。內容龐大、形式多樣、曝光率高、互動性強是其特點,報紙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真正地將內容、技術和運營有機地融為一體。其具體的特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播內容:原創+聚合

赫芬頓郵報作為內容聚合型網站,負責提供平臺與受眾,其內容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網站原創,主要是網站記者的采訪報道和特邀博主的博文評論等;二是從其他渠道轉載、整合而來的新聞。網站在擁有數百名職業記者和12000多名“公民記者”生產原創新聞的同時,又與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傳統紙媒以及美國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半島電視臺等近150家知名主流媒體簽約合作,并和全球60多個機構博客建立鏈接,使其新聞容量超過傳統媒體和其他新聞網站。(13)

與此同時,網站的博主群體也成為吸引受眾的主要工具和手段。網站的常駐專欄作家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3000多博主(14)成為觀點、評論的輸出主力,這些博主一般是免費供稿,且供稿質量相對較高,有固定的讀者。這在無形中使網站從內容生產、聚合、發布到傳播,形成了用戶參與度高的循環系統。

2.傳播模式:超鏈接+多媒體

赫芬頓郵報報道中的詞匯或短句都設有超鏈接,用戶點擊后頁面就會跳轉到網站內的其他報道界面。同時,在每個內容標題的下方,會有各種與內容相關的標簽,只要用戶搜索的內容與標簽有關聯,就會顯示在搜索結果中。

赫芬頓郵報除了文字、圖片內容外,還提供視頻內容,它于2012年8月發布的HuffPost Live,被列為最具創意媒體產品,目前幾乎實現了24小時連續播出。同時其內容還可以在其他平臺播放,以提高網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HuffPost Live總裁羅伊·賽科夫(Roy Sekoff)說:“這其實就是這項業務的重點所在:創造各種內容,然后把它們放到人們關注的地方。”(15)

3.傳播渠道:技術開發+多元推廣

從網站的應用技術層面來講,赫芬頓郵報在優化搜索引擎方面有其優勢。網站對編輯人員進行24小時輪班安排,編輯根據時事流量分析系統找出具備病毒式傳播特點的內容,對內容傳播的情況進行持續測評,從而根據結果進行內容的調整,以吸引和抓取受眾。與此同時,網站還發布移動客戶端,拓展移動網絡受眾。為了能夠占領多屏用戶,赫芬頓郵報及時發布了名為“觸動新聞”(News Glide)的應用程序,還針對不同的手機操作系統設計了不同的應用,極大地方便了移動用戶的使用(16)。

在對網站的推廣上,赫芬頓郵報也是各種手段并用。主要通過社交媒體推廣網站的內容,為網站賺口碑;另外,它還通過線上、線下活動提高網站影響力,這方面最有名的活動是“Off the Bus”項目,總共有500萬人在赫芬頓郵報上閱讀了相關報道,而這個項目的總開銷只有25萬美元。(17)

為了更好地實現盈利,美國在線在2011年收購了赫芬頓郵報后,便不斷地對其進行擴建。一方面,擴建內部職能部門并擴大業務范圍;另一方面,建立很多垂直網站,盡可能多地覆蓋更廣泛的用戶。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0月底,赫芬頓郵報的讀者數量已增長2倍多,從當初收購時的2500萬增至8400萬。(18)

對我國新聞媒體而言,照搬赫芬頓郵報的模式肯定行不通,但對其優點進行吸納并結合我國網民的消費習慣進行改良,摸索出適合我國傳媒環境的新媒體模式也未必不可。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財新網,就有單獨的博客板塊,邀請各領域的知名人士發博文。這些博文成為網站原創內容的一部分,在以深度見長的報道風格中融入社會人士的觀點、看法和評論,吸引受眾閱讀。而騰訊的“大家”,也以相同的模式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撰寫各類文章,以獲取網站的流量和App的下載應用。與赫芬頓郵報相似的還有近幾年在美國崛起的新媒體BuzzFeed,雖同為聚合類新聞網站,但其經營的理念及營利的著眼點都聚焦于分享。

(二)基于分享思維運營的新聞網站:BuzzFeed

喬納·佩雷蒂(Jonah Peretti)是赫芬頓郵報的聯合創始人,他認為“社會分享將成為下一個分銷渠道”,基于這一創新思維所帶來的市場營利的可能性,他于2006年創辦了BuzzFeed。在2012年美國大選期間,BuzzFeed的獨家新聞吸引了1200萬的訪客,在11月這一月中對網站進行了2600萬次的點閱。(19)根據2015年初Quantcast的統計,BuzzFeed位列美國網站排名的第九位(見圖1)。2014年該網站市場估值8.5億美元,已經超過《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傳統大牌媒體。(20)創建僅幾年的新興網絡新聞媒體何以獲得如此大的商業成功?除了其在具體的運營上進行創新之外,還和作為商業新聞網站,網站創始人在網站建基之初就對營利有著莫大的渴求,并對營利模式進行了開發有關。其傳播內容與獨特的廣告售賣方式支撐了其營利模式。

1.內容:服務于分享

BuzzFeed上面既有娛樂信息,也有嚴肅的時政新聞。其一開始以可愛的貓狗圖片、短視頻來賺取眼球,但在本·史密斯(Ben Smith)加入之后網站的內容風格有了改變,除了娛樂內容外,時政報道也成為網站的一個亮點,這使其在時政新聞領域嶄露頭角。BuzzFeed是一個主打“分享”的新聞網站,其分享者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直接訪問BuzzFeed主頁的用戶,二是博客及其在全球各地的撰稿人。內容方面也許看不出BuzzFeed的特點,但是他的分享渠道卻是一大亮點,可以說網站的所有內容就是為了分享而存在,“來自社交網絡的用戶占到了BuzzFeed總用戶的50%以上”。(21)

圖1 一個月中美國國內訪問每個網站的人數

就內容而言,BuzzFeed的編輯們在選擇內容時要考慮的就是什么樣的內容最能夠吸引讀者,并且讀者愿意轉發。BuzzFeed之前靠類型多為輕松、幽默的內容的轉發,讓網站贏得了知名度和一定的品牌喜好與忠誠度。在內容改良之后,網站的獨家報道和深度內容也獨樹一幟,形成自己的風格。通過內容轉型,形成輕松與嚴肅、幽默與深度共存的多元化內容的新聞網站。

多元的新聞內容是服務于分享進而營利的目的,社交網站的分享數據證明了網站的內容安排確實契合了網站使用者的心理與需求。數據顯示,Buzzfeed傳播度最高的報道,平均瀏覽量達百萬次,在Facebook上的瀏覽分享比例是9∶1,這也就意味著,平均9個瀏覽報道的人,就會有1個愿意分享給自己的朋友,而在Twitter上,這一數據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1。(22)

2.廣告:“無廣告”的品牌內容

BuzzFeed 2013年收入約為6000萬美金,2014年預計翻番達到1.2億美金。與其他網站的橫幅廣告形式不同,在BuzzFeed上看不到廣告條,喬納·佩雷蒂說:“我希望我們的廣告能夠像我們的內容一樣吸引人們點擊并分享”。(23)《史上最萌的27只貓》《十個你從來沒聽說過的美景》……這些看似內容正常的新聞,其實都是BuzzFeed的品牌內容(branded content)廣告。

BuzzFeed的“品牌內容”廣告,也被稱為原生廣告(native ads),就是將廣告以網站的正常內容形式表現出來,受眾瀏覽內容時也可以分享。(24)這就使得廣告商在BuzzFeed上投放的廣告被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上,也就獲得了其他網站的流量,點擊率基本上是傳統的橫幅廣告的十倍。(25)

BuzzFeed分享優先的概念在社交媒體受眾龐大的基數上確有其優勢,但其原生廣告很容易讓受眾產生誤解,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受眾對內容的不信任,進而造成受眾的流失。同國內的媒介不能簡單地照搬赫芬頓郵報的成功經驗一樣,BuzzFeed的成功也不能簡單地被復制。但國內新聞媒體及社交網站對于原生廣告的開發利用,也可以將BuzzFeed視作借鑒并獲取經驗,而這種廣告運作的方式,對于眾多傳統媒體開發的新媒體應用而言,應該具有更大的啟示意義。

二、多重期望下的突圍嘗試: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The paper)為上海報業集團東方早報的一個新媒體項目,投資達到3個億,2014年7月22日在移動設備客戶端、網頁和微信公共賬號上同時上線。澎湃新聞作為我國報業改革的一大動作,其上線后無論是在新媒體還是在傳統媒體中都引起熱議。這里我們先對澎湃新聞的創新點進行分析,并嘗試對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我國新聞業突圍的這種創新進行評價。

(一)“澎湃”的嘗試與創新

1.新聞“追問”

在澎湃新聞網站和客戶端,邊欄有“追問”鍵,一方面受眾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進行提問或回答,澎湃新聞可以從受眾的“追問”中了解他們的興趣點,有助于把握后續新聞報道的方向。這種方式開創了新形式的UGC,并且有助于提升新聞投放的精準度。另一方面追問與回答的過程有助于分辨事件中的真相和謠言,這就賦予了受眾對新聞的質疑權,使其參與到新聞的報道中來,提高受眾與媒體間的互動。

2.新聞“跟蹤”

用戶可以對報道的新聞進行“跟蹤”,在跟蹤中找到此事件或相關事件的其他報道,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追蹤“周永康落馬”,那么點開自己的“追蹤”項后,網站中所有有關周永康落馬的新聞就會依時間先后順序展現出來,用戶可以借此快速地了解事件的始末。新聞“跟蹤”對事件性報道有極大的整合優勢,可以讓讀者自己訂閱關注的新聞,使其形成一個小型的專題。

3.內容與品牌

澎湃新聞在上線前后的推廣主要是在《東方早報》上刊登廣告,受地域限制較大,之所以會在短時間內火起來,在全國的普通受眾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主要是靠門戶網站和傳統媒體對其新聞的轉載,其內容大多為高質量的原創內容,內容涵蓋廣,多為深度報道,其取向是靠優質內容吸引受眾;同時注重內容版權保護,在網站界面復制的文本粘貼時會出現來自澎湃新聞的字樣,這加深了用戶對媒體內容原創性的認知。

4.股權管理

上海報業集團在新媒體建設上的最大亮點就是參照網絡創業公司管理模式,實行核心團隊集資持股,這也意味著“期權記者”的出現。用上海報業集團發出招聘啟事的話說就是,“將為至少30%的優秀員工提供豐厚的股權激勵,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變成自己的事業與收益。”(26)作為激勵,核心團隊均可集資持股,這也是一種風險與責任的綁定機制。為了讓核心團隊“有種心疼的感覺”,集團要求團隊出資不低于1000萬元,占股約20%,要有真正創業的感覺。(27)

(二)創收模式:理想之于現實

澎湃新聞的嘗試讓我國的新聞業眼前一亮,深度的原創新聞內容讓其一炮而紅,但是對新媒體的發展而言,獲得短時間的關注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持續發熱。澎湃新聞作為傳統媒體轉型的一次嘗試可謂是耗資巨大,就目前的受眾反應而言,雖然內容過關但是在運營上仍有待提高,特別是對營利模式的探索方面。時政內容本身對主體網民的吸引力不夠,且澎湃走免費路線,這就決定了廣告必然是其收入的重頭——這也是其創辦團隊的營利預期,通過優質的內容吸引優質的受眾,通過海量的新聞獲取海量的受眾,從而獲得廣告收入(28)。然而海量與高質的內容并不是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吸引受眾獲得成功的必然條件,因而這種營利模式的預期依然帶有很強烈的傳統紙媒的思路。探索今后更具操作可能性的創收模式將是澎湃新聞面臨的一大難題,如果持續地燒錢而收益不足,恐會步The Daily的后塵(29)。

作為上海報業改革實踐成果之一的澎湃新聞,肩負著多重使命,然而處于新聞理想、輿論宣傳與現實生存等夾縫之中的這一新媒體,在其一出生的時候,因肩負著太多理想與期望,某種程度上營利并不是其最重要的創新和突圍的導向,這與上文的兩家新聞媒體相較,不免有些先天不足。如果營利模式不明晰,長期的市場走向難免讓人心懸。新聞業市場發展與我國新聞業體制機制之間的某些矛盾,也需要媒體在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中尋到平衡點,從而真正地做到創新與突圍。

與地方的新聞媒體的創新和突圍相對應,國家新聞媒體也進行了積極的探求。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報移動客戶端上線,上線一周后下載量超過200萬(30),這是在多屏互動常態化后,我國主流媒體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做出的新探索。然而其尚不如澎湃新聞,人民日報的移動客戶端幾乎就沒有將營利納入其前定的考慮之中。作為黨媒的功能定位或是支撐其這種抉擇的重要原因,然而受眾是否會用安裝與卸載來進行投票,則需要拭目以待了。

三、網絡時代我國新聞業的發展對策

縱觀傳統新聞業的新發展,不難看出數字化已經成為繞不開的話題,美國新聞業進入“深度數字化”階段,各大傳媒集團紛紛進軍新媒體,傳統媒體也在尋求出路,無論是付費模式還是廣告收入模式在數字/網絡新聞時代都面臨挑戰。數字化時代,傳統媒體要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不僅僅是要辦網絡報紙,更是要用網絡思維去做新聞、做營銷,更要將讀者對新聞的閱讀轉換為用戶對新聞媒體的體驗。當下移動網絡迅猛發展,移動終端的研發與內容制作也成為傳媒業爭取受眾的渠道,隨著多屏互動的常態化,傳媒業的移動終端發展也將步入新的臺階。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技術不斷出現的當下,我國的輿論環境也發生變化,無論是之前的網絡大V整頓還是微信朋友圈的謠言,都與主流媒體在數字化時代沒有做好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進而沒有形成對輿論的有效引導有關。因而在網絡化時代,以更具市場取向的方式進行新聞業的改革,也即基于營利對新聞業進行突圍和創新,應是我國新聞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抉擇。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的我國新聞業,在網絡化成為背景、而媒介融合成為必然的情境之下,需要進行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與探索。

(一)內容上:尋求差異化發展

在“內容為王”的口號喊了多年之后,我國傳統新聞業仍未能走出同質化的困境。網絡時代的新聞業在內容上定位應更加精準,無論定位為調查性報道、獨家評論、時政報道還是近年來美國較為流行的解釋性報道,都要做到與其他同類不同,尋求差異化發展,塑造屬于媒體自身的品牌內容;而對用戶人群的定位與細分更應是其改革的重點。大數據新聞是未來新聞業的走向之一,既要利用數據來開發新聞,也要利用數據來定位和細分受眾和市場,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市場,并贏得市場。

(二)傳播上:搭建多元化渠道

傳統新聞業已經習慣了靠“紙”吃飯,但是在技術變革的當下,傳播介質的不斷豐富使得“紙”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新聞業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拓展發行渠道與內容獲取渠道。就內容獲取渠道而言,可與其他媒體合作,建立內容共享機制,在差異化的內容策略下互補長短、互充有無,形成覆蓋面廣、報道全面的內容平臺。

在發行渠道上,不僅要線下發行,也應整合和利用線上、移動終端以及其他有可能的發行渠道,如電子書、電子紙、PC、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游戲終端,乃至研發可以置于公共場所的新的智能終端設備等。內容渠道和發行渠道的拓展有助于幫助新型媒體提高發行量,從而獲取更多訂閱用戶或吸引更多廣告投放,這是進行市場營利以支撐新聞業持續發展的最基礎的能量和動力。而平臺/渠道的多樣化有助于受眾對于媒體的接受,因為只有在獲取了受眾的關注后,媒體變現才有可能實現。此外還要搭建受眾反饋渠道,保持渠道暢通性與高效性,將傳統新聞業時代的讀者單向接受模式轉向互動的用戶體驗模式。

(三)管理上:發展網絡化運營

網絡時代的新聞業,必然應以網絡化的思維進行經營管理,打破網絡時代的新聞業是傳統新聞業的網絡版的迷思,所以在經營管理上也必然不能以傳統新聞業的經營管理為模本。在經營戰略上,應改革僵化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增強媒體競爭力。在運營模式上,除了廣告收益外,可以進行多元化、多層次、多檔位的付費模式探索——找尋出滿足目標受眾購買需求的付費模式,無論這種付費的方式是包月、單項收費、捆綁收費還是其他。在管理上,則需要對媒體職能部門和企業框架進行重組,組建業務能力過硬并具有彈性的記者、編輯團隊;重視技術與開發,開設獨立的技術維護、開發團隊,針對不同平臺設計出不同的產品;同時也要對業務模式進行革新,使之更具交互化、移動化、體驗化等特征,從而控制新聞用戶的忠誠度。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所碩士研究生胡秀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① 新華社:《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致辭》,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1/19/c_ 127228952.htm,2014-12-15。

② 新華社:《習近平:強化互聯網思維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中國記協網,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8/19/c_133566806.htm,2014-8-27。

③ 梅花網編輯:《每周媒介觀察:報紙發行量“東升西降”》,梅花網,http://www.meihua.info/today/post/post_3d083eb9-52bf-441a-b9f4-31565bfd4227.aspx,2014-2-19。

④ Amy Mitchell.State of the News Media2014.PewResearch Journalism Project:http://www.journalism.org/2014/03/26/state-of-the-newsmedia-2014-overview/,2014-8-12.

⑤ 賈金璽、馬可:《讀者仍然需要新聞——2013美國新聞媒體報告》,《新聞記者》,2013年第5期。

⑥ Mark Jurkowitz.The Growth in Digital Reporting:What it Means for Journalism and News Consumers.PewResearch Journalism Project:http://www.journalism.org/2014/03/26/the-growth-in-digital-reporting/,2014-8-12.

⑦ Mark Jurkowitz.The Growth in Digital Reporting:What it Means for Journalism and News Consumers.PewResearch Journalism Project:http://www.journalism.org/2014/03/26/the-growth-in-digital-reporting/,2014-8-12;Mark Jurkowitz.How Big Is the Digital News World?.PewResreach Journalism Project:http://www.journalism.org/2014/03/26/how-big-is-the-digital-news-world/,2014-8-12.

⑧ Mark Jurkowitz.The Growth in Digital Reporting:What it Means for Journalism and News Consumers.PewResearch Journalism Project:http://www.journalism.org/2014/03/26/the-growth-in-digital-reporting/,2014-8-12.

⑨ 辜曉進:《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強強嫁接——〈赫芬頓郵報〉的成功之道》,《新聞實踐》,2013年第5期。

⑩ 李建剛:《〈赫芬頓郵報〉模式能否復制》,《網絡傳播》,2012年第7期。

(11) 胡泳:《“報紙已死”還是“報紙萬歲”?(上)——以〈赫芬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為例》,《傳媒》,2012年第6期。

(12) 薛涌:《一個由網絡寫手締造的媒體帝國》,《IT時代周刊》,2012年第10期。

(13)(14) 唐燁:《一家博客網站解決了盈利問題,又贏得了普利策獎——〈赫芬頓郵報〉是如何做到的?》,《解放日報》,2012-4-28。

(15)書聿:《HuffPost Live:用網絡重塑電視新聞模式》,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12-12-28/16277934092.shtml,2014-1-19。

(16) 賈金璽、馬可:《美國報業全媒體探索與啟示:以〈赫芬頓郵報〉和〈日報〉為例》,《中國出版》,2013年第10期。

(17) Amanda Michel.Get Off the Bus:The Future of Pro-am Journalism.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2009(3/4).

(18) 余婷、陳實:《美國傳媒業資本運作的價值邏輯及啟示》,《中國報業》,2014年第13期。

(19)(25) Farhad Manjoo.BuzzFeed For Reinventing How News(And Advertising!)Is Shared.FastCompany:http://www.fastcompany.com/mostinnovative-companies/2013/buzzfeed,2014-8-9.

(20) 吳家明、文蕙:《新媒體BuzzFeed成立8年估值遠超華盛頓郵報》,《證券時報》,2014-8-14。

(21) 佚名:《BuzzFeed連傳統媒體的飯碗都不放過》,創業邦:http://www.cyzone.cn/a/20130906/244944.html,2014-1-9。

(22)(23) 孫實:《新媒體BuzzFeed奇幻成長記:不要搜索要分享》,騰訊科技:http://tech.qq.com/a/20130213/000011.htm,2014-2-19。

(24) Mick O’Leary.BuzzFeed and the New Virality,Information Today.2014(4).

(26)(27) 羅昌平:《媒變·何力的“狼性”新媒體》,網易·真話:http://zhenhua.163.com/14/0214/13/9L228MVS000464E2.html,2014-8-2。

(28) 宋雅娟:《澎湃新聞到底有多新》,《光明日報》,2014年8月23日。

(29) 唐瑋婕:《The Daily:英雄不好當》,《文匯報》,2012年12月16日。

(30) 徐蕾:《移動新聞客戶端,央媒來了!》,《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6月20日。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國濤】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大眾媒介與男性身份研究”(項目編號:13CXW033)、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我國廣播電視制播分離的四種模式及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0EXW0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受眾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傳媒評論(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主要內容
臺聲(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新聞傳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傳統媒體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欧美人人干|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片在线无码观看| 日韩在线2020专区|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欧美一级色视频|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色综合狠狠操|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日本a级免费|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成人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亚洲毛片网站| 91在线播放国产| 婷婷六月在线| 久草视频中文|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国产91高跟丝袜|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首页|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院国产| 91啦中文字幕|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福利视频网|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亚洲|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一级在线毛片|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www.国产福利| 亚洲嫩模喷白浆| 婷婷午夜影院| 色视频久久| 中文字幕 91|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色老头综合网|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