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廷琦
【摘 要】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快速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學校教育需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目前,全國各地學校基本能夠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是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學依然落后,中學生信息素養不高,甚至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不重視,僅僅把其當作娛樂放松的課程,導致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上一學無成,使信息技術課程形同虛設,達不到信息技術教學效果。針對以上現象,本文從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教學方式、端正學習態度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設備; 趣味性;效能感
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的一個學習領域作為課程形態的必修課。盡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是在當前“一考定終生”的大背景下,由于信息技術課程不納入中考選拔學生考試科目中,該課程就成為了一個附屬品,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再者學生對待信息技術課的態度不明確,僅僅把信息技術課當作娛樂和放松的課程,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簡單的電腦課,是用來玩游戲以獲得愉悅的課程。因此學生并沒有認真學習導致不能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甚至對信息技術一竅不通。最讓人擔憂的是,在一次初三年級的信息技術考試中,發現該年級90%的學生動手能力差,信息素養低,沒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在考試的時候不知所措。出現這種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學校對開設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教學設備差、學生見識少,求知欲不強,阻礙了中學信息技術的發展,不能提高教學效果,達不到課標要求。因此,本人認為,要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解決,只有通過有效途徑才能提高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一、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加大教學設備投入,加強管理
事實證明,學校電腦機房建設不合格,不能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本人剛接手管理XX學校電腦室時,發現機房的電腦的基本配置低,學生電腦使用多年,機器落后、運行內存小、處理器性能差,電腦運行非常慢。機房溫度控制不了,沒有空調和較好的通風系統,只有4臺風扇,夏季使用機房非常炎熱。學校電壓不穩定,并且沒有條件安裝穩壓器,56臺計算機同時使用的時候在一節課中自動重啟3次以上,在這樣的環境中使用這樣的電腦上課,根本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只會導致學生脾氣暴躁,心情焦慮,課堂上急躁不安,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
因此,加大信息技術教學設備的投入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對于學校,要解決該問題,還需要面臨很多難題。除了學校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加大投入教學設備以外,由于教育經費限制以及經濟落后,還需要國家教育資金的扶持。在此希望國家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增大教育經費比例并向學校傾斜,才能幫助學校完善教學設備,配置高性能的電腦機房,才能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以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提高教學效果。
除了硬件設備要跟上時代需求,軟實力也不容忽視。學校還應制定一整套良好的維護措施,配備專業的維護人員,使教學設備資源可持續發展,確保教學設備在所預期的使用年限中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
二、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獲得效能感
對于中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既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又是一門枯燥的課程。信息技術的是有趣的,因為學生普遍很少能接觸到計算機,計算機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比較讓人興奮的名詞,只要能到機房上課,他們都覺得人生充滿了意義,而這種興奮僅僅源于他們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一門可以上網玩游戲的娛樂課程。信息技術又是枯燥的,學生們普遍很頭疼和不滿于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控制學生電腦授課的教學行為,讓他們產生一種信息技術的學習就是為了老師而學習的心理。學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要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導致其學習愿望不強烈。再者還因為,即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并掌握了基本的知識,但是由于在短時間內這些知識不能馬上呈現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開設持懷疑的態度,產生學習信息技術無用論從而對學習信息技術興趣不大。
以上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態度不端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授課,指出每個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培養學生求知欲。比如,在學習郵件合并功能的應用這個知識點時,列舉獎狀、成績單、學生校卡的批量制作,可以很直接的把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深深體會到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中的強大作用。其次,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愛玩是其天性,如果學生覺得學習很痛苦,那么老師肯定很辛苦。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添加游戲環節來輔助、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學習的愉悅性,從而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以學生為本,讓其快樂學習。最后,適當降低練習題目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都能通過探索和討論來完成任務,并在此基礎上增加發散思維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還要適當表揚,培養學生對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以及及時提供反饋信息,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課堂趣味性是吸引學生注意的源泉,不斷成功的體會則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動力。所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獲得效能感有助于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三、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引用微課教學
信息技術是一門要求動手能力強的學科,而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教學了。因此研究新的、適合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教學很重要。當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非常流行,翻轉課堂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加學習中的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良好的輔助與促進作用。其中,微課程教學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供了實現的可能。目前,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他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對于教師的強制控制學生電腦屏幕有著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他們希望在信息技術課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控制自己使用的電腦,對于在老師的指導下去自主完成課程的學習更有興趣和動力,而不是像傳統學科那樣手把手跟著教師的思維走。本人認為,在當前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引用微課教學。
由于中學生對電腦的敏感度普遍不高,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甚至感到吃力,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很多時候聽了教師授課之后,往往由于不自信和膽怯,而不敢大膽去嘗試,導致無法完成練習。而使用微課程教學,在技術的支持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微課程,重復學習使知識再次呈現,加強記憶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利用一些相關的專題網站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通過相關網站或者交互軟件以及平臺和師生進行協作、研究探討,主動完成知識的學習傳授,在課堂中完成知識內化。這種教學模式還將會把學生放到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上,老師成為引導者,可以有更多時間來解答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拓寬知識面,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同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要提高中學學生信息素養,仍需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在短時間內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是比較艱難的,但是艱難并不意味著這是不可實現的奢望。本人將會在此探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研究,以求有效提高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更好的方法,培養出具備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信息素養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張彥軍.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性教學的探究[J].學周刊,2013, 08期:85-85.
[2]何延.探析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性教學的方法[J].中小學電教, 2014, 第4期: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