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施,對課堂中的作業設計也越來越重視,但是仍有很多教師把作業設計的重點放在一些經典科目之上,對于教材中出現的略讀課文卻不夠重視,再加上這類文章課后沒有習題,不能為一線教師提供足夠的參考,因為,閱讀課文的作業設計往往存在于課堂一處被遺忘的角落。而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通過精心設計略讀課文的練習作業,引導中高年級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于實踐閱讀中,逐步達到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培養學生讀書、動手、分析、概括的語文能力,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關鍵詞】設計原則;策略;重要環節;技能
何為略讀?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學生在校的時候,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旁的書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為了需要與興趣,一輩子須閱讀各種書籍文章;這種閱讀都是所謂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隨著年級的增高,教材中略讀課文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所以,結合略讀課的特點,在作業設計方面提出實施的原則與可行的策略顯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記得一位十分敬重的周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本”。所謂生本,就是以學生為本,課堂作業的設計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學生喜歡,只有學生喜歡教師設計的課堂作業,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一、明確目標,正確引導
首先明確作業的目的是通過練習,掌握并加深學過的知識,并且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于時間閱讀中,培養學生會讀書、會動手、會分析、會概括的能力。
基于以上對略讀課文教學的認識,它的主要教學目標可以為:
(1)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略讀課上,要更注重略讀方法的運用,如掃讀、跳讀等,訓練學生快速默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速度,當然也不排斥精讀方法的融合運用。
(2)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交流,當然,也應很好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
(3)加強課內外聯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二、提前預習,做好鋪墊
略讀課文本身就是在精讀課文學習基礎上學習內容的完善,學習方法的遷移,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相對于精讀課文的來說,略讀課文的預習更加重要。
人教版教材每篇略讀課文前設置了“導語”。細讀教材導語,不難發現,導語不僅體現了年段循序漸進的目標,體現了單元的目標,還體現了與精讀課文目標之間的關聯,更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預習略讀課文時,我經常讓學生先讀懂 “導語”,然后根據導語內容設計課文內容填空題。然后根據學生設計的填空題進行修改,作為預習作業。
作業以課文內容為“引子”為“話題”,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多種途徑查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理解、處理、整合,使學習成為自主構建的過程,不僅有益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他們探究性閱讀能力、創造性閱讀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整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自主有效地學習。
三、根據水平,分層學習
課前讓學生比較好的預習,引導學生把精讀課文的方法靈活的運用到閱讀略讀課文之中,有不同的知識點可以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定出不同的目標。對于中上水平的學生,能根據作業中的每道題目的題意一一表達出來,并且書寫干凈、整潔,準確率高;對于水平中下的同學,因為理解能力的偏差,適當的降低要求,對文章的基礎部分一般沒有問題,可以根據題意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可以進行各種仿寫就可以了。
四、鞏固擴展,提升能力
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因此,略讀課文的課后作業是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它通過完成一定數量的習題,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能力。
(1)積累拓展夯基礎,通過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在精讀課文中有背誦,抄寫,默寫等積累,而略讀課文同樣也要進行語言積累。在教學中可以復述課文,見機賞讀,培養語感,課外把最受感動的句段摘抄下來,進一步積累語言。
(2)引讀閱讀開視眼,課文只是指導學生閱讀的一個范例,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一點星火、一個源頭,要由此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形成燎原之勢,形成奔騰之水。略讀課文更是學生通往課外閱讀的最佳途徑。因此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我始終把課外閱讀的引讀當作最重要的作業。
五、課外拓展,遷移延伸
略讀課文一般都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后,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我曾做過一下幾個實踐作業來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學習。
(1)續寫。在學完課文以后,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
(2)觀察體驗。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后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珍珠泉》一課后,課后沒有作業,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泉的美好性情,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注意觀察泉水的特點。學生興趣盎然,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還從泉水的很多特性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3)排演課本劇。對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愿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其實,學生編課本劇的過程就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的過程。這項作業雖然很費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興趣盎然。
總而言之,略讀課文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重點所在,無論是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是一直是的拓寬,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教師應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它與精讀課文相輔相成,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以提高。
參考資料: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課程教材教法研究》,2008年第17期、第35期.
作者簡介:
章柳(1987.3~),女,浙江紹興人,漢族,本科,小學一級教師,小學語文教學。